《申报》的历史是怎样的?它与石是什么关系?史的生平事迹?

《申报》标志着中国现代报纸的开端。1872由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商业报纸,其主要目的是盈利。在外国人办的报纸中,《申报》是第一份中国人办的报纸。《申报》进行的新闻业务改革:一是发表政治文章。报纸的言论应该是“事关国计民生”,“关心帝国经济,知民庄稼之苦”。二是改革新闻报道。由于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军侵占台湾省,美查派人到台湾省采访,以了解真相。这是上海华文报纸军事传播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体现。其次,注重反映现实社会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国报纸上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连续报道,最终揭露了冤案的真相。第三,重视补充文本的出版。四是经营副业。(1)创办文学杂志;(2)发布白话新闻。1876年,申报创办了通俗白话小说《人民日报》。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报纸。;(3)编写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迎欢画报》。;4印刷书籍。此外,珍宝馆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和肥皂厂,并由此在1889组建了“美查有限公司”,总资产30万两白银,是创办基金的180倍以上,从而达到了在美查“盈利”的目的。

摘要:申报成立于4月30日,1872。历经清代同治、光绪、宣彤三个朝代,还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于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关闭,1949。1982上海市委、市出版局决定委托上海书店以影印方式保存出版《申报》全套。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保存申宝?原因如下:第一,申宝只有一套完整的,非完整的大多酥脆发黄,很难查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申报》不仅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宝库。

三代之后的史料宝库。

《申报》存在的78年间,除了清朝同治、光绪、宣彤三个朝代,还有两次世界大战,具有历史意义的俄国十月革命、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中俄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进京和“四·一二”叛乱。此外,还有许多轶事和社会事件,如晚清四大疑案之一的杨乃武和小白菜,以及杨文路冤狱案。因此,以新闻、评论、广告为内容的报纸,无论其记录是有意还是无意,观点是否客观公正,都毫不怀疑文字记录丰富史料的作用。

以出版业和货币体系为例。中国的出版印刷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一个印刷厂和书店是什么时候开的,怎么演变的?政府和公众对出版业的态度如何?你出版过什么书刊?这些年来,货币的变动,物价的波动,外国资本的进入,民族资本的兴衰,农业和手工业的衰落等等。,可以在《申报》的新闻和广告中找到。

创始人是英国人。

《申报》的创始人是英国人美查,他在同治初年来到中国经营茶叶和布料。由于在中国呆了很长时间,美查熟悉中国的情况,学习了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当生意不景气时,美查决定经营一份报纸。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个朋友每人400两股份成立了申保,共计1600两。根据商业经验,美查知道,为了中国报纸的生存和发展,内容必须符合中国人民的要求。于是,他对博物馆的同事说:“这份报纸是给中国人看的,文字要从中国方面考虑。”

《申报》成立后,美查信任中国人,让他们去做。面对新的新闻纸业务,在几位主要作家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申报》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改进,迅速击败了上海的竞争对手《上海新报》和其他中文报纸。1889年,销量从一开始的600台增长到美查离开时的6000台。“申保”这个名字来源于人们喜欢用“申”这个词来代表上海。美查也知道,这种新报纸如果贴上“申”字,一看就知道是上海人办的报纸,所以正式叫“新报”,简称“申报”。刚开始《申报》是两天一期,从五号开始(周日休刊)每天一期。《申报》已印在中国茅台纸、赛廉纸、机制光面纸、竹纸上,均为单面印刷,每版8版,每版长宽约9寸。新闻纸双面打印从1909开始使用。

“把能传的东西传到全世界。”

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看《申报》创刊号,它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不成熟的。八页中只有一页可以称之为新闻,另一页转载了香港报纸的内容,没有时间和地址,不算新闻。但这并不影响《申报》第一期的主旨,即以“本馆告白”和“本馆章程”公布业主报的主要内容,如宗旨、方针、合同草案、广告经费等。要点可归纳如下:

1,当代有很多可以传承的东西,没有很好的记录下来。虽然有中国古代家具的记载,但都是上一代的,语言也太古老了,一般人听不懂。

2.虽然有一些稍微通俗的书,小说,博物学等。在古籍中,有些荒诞不经,只能作为文人谈资,不能与雅俗共赏。

3.现在用新闻纸发表的文章朴实无华,文字通俗,不仅文人墨客欣赏,工人农民商人也很熟悉。

4.新闻纸的内容包括国家政治和风俗的变化,中外谈判的重要任务,商人贸易的利弊以及一切令人惊喜和欣慰的事情。

5.有了新闻纸,我们可以把世界上所有可以流传下来的东西都传播出去,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

6.该条例规定:报纸零售和批发的程序和价格;欢迎投稿,不收费;广告的程序和支付方式。(规定西方人的广告费是中国人的一倍)

从上面可以看出,《申报》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含义,针对的是普通人,这让中国的一部分普通人开始懂得读报,也让中国很大一部分人从懂得读报的第一天起就成为了《申报》的读者。

在1905、1911和1932年,申保进行了几次重大改革,整顿和调整了过时的做法,制定了新的宗旨和工作原则,以顺应历史潮流。1932的新编辑方针发表在该报60周年评论专栏上,让人耳目一新,与时俱进。

副刊《自由谈》堪称现代文学史。

《申报》不仅刊登国内外重要新闻和时事通讯,还刊登知名人士的文章和宣言。还增加了经济专刊、教育新闻、商业新闻、科学周刊、科普讲座、医学周刊、电影专刊、读者顾问、图片周刊等栏目和副刊。在所有副刊和专栏中,副刊《自由谈》影响最大,历史悠久,以至于有人说,不能不谈《申报》副刊《自由谈》,就谈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由谈》创办于1911年8月24日,截止于1949年5月,共39年。刚开始,我发表过描写风流韵事、奇闻轶事、诗词歌赋、连载小说的文章。1932年,被誉为中国报业巨头的石(时任《申报》总经理)对《自由谈》进行了改组,聘请了从法国归来的李烈文为主编,并邀请了鲁迅和茅盾两位著名艺术家在《自由谈》上发表了约一千字的文章。这一举动吸引了许多老作家和左翼青年作家写文章。陈望道、、周、叶圣陶、老舍、沈从文、郁达夫、巴金、张天翼都送过作品,章太炎、柳亚子、吴稚晖也为《自由谈》写过文章。

一时间,“自由谈”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除杂感外,还有杂文、随笔、游记、速写、小考证、秘书阅读、文学评论、科学小品和短译,其中最流行的是一种针对时局和社会时尚习惯每天写的议论性杂感“花边文学”,如瞿秋白、鲁迅出版的《童年》。由于作家众多,文章犀利生动,针对性强,《自由谈》在当时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而且,以此为平台,《自由谈》还培养了一批文坛新人,如姚、、刘、、、、、、黄梅、罗红等等。他们纷纷拿着笔上台,尝试在《自由谈》上练习笔墨,磨砺作品。

日伪和国民党杀了他。

沈豹一生为社会服务,也随着人和社会的变化和动荡而变化和起伏。1909《申报》由梅茶公司转给中国人。买办西子沛接手后,因经营不善,于1912年5月,调任张庚、石、应继忠、赵等5人,石任总经理。二十多年来,史作为中国最大的报业资本家,为办好《申报》呕心沥血。他广纳贤才,改进业务,设立分馆,扩大新闻来源和广告范围,建起五层小楼,购置新印刷机,使《申报》销量大增,到1926日出版时,已超过140000份,与另一份报纸《新闻》一起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两份报纸之一。

1934 165438+10月13、石因倾向进步,主张抗日,在沪杭公路上被蓝衣社特务暗杀。后来,他的儿子石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由于当时的形势,《申报》的态度趋于保守,相关的社会文化事业,如《申报年鉴》、《申报丛书》、《中国省图》的出版,以及李公朴、艾思奇主持的《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函授学校、申报女子补习学校等被迫中断或停办。1937“八·一三”后,上海沦陷,《申报》因抵制日本新闻审查自动停刊。后移至汉口、香港办报,6月迁回上海1938。19411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申报》被日本海军报部接收整编,成为日伪控制的喉舌。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为敌产,由国民党“CC”组织在沪负责人潘公展任社长兼总编辑,之弟陈任总经理兼总编辑。1949年5月27日,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枪声逐渐平息,《申报》以“沪杭甬路开到慈溪,宁波解放了,苏州河北也消灭了”为题结束。至此,后人有了如下结论:中国报业元老《申报》死得并不好,是被日伪和国民党绑架了。

时过境迁,回望征途,很多历史事件真假混杂。不管人们的感受是钦佩、惋惜、赞美还是鄙夷,这毕竟是中国人的出身,起点,我们走过的路。追溯《申报》,了解历史,供参考;吸取历史的教训,就是翻过旧的一页,迎来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