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化名人

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文学,一种古老的文学,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文学同源,起源于公元988年基辅的俄罗斯决定基督教为国教后的10世纪和110世纪之交。从那时起直到17世纪初,来自国外的俄国内乱不断,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有一些作品,大部分是融合宗教和历史的作品。只有伊戈尔的远征,12结尾匿名作者写的,叙述了诺夫哥罗德-切尔维尔大公伊戈尔在1185年独自南下并被俘虏最后回国的经历,贯穿了团结反抗的思想,在内容和技巧上堪比法国的罗兰之歌和德国的。

17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全俄市场的形成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俄罗斯文学逐渐丰富起来。首席祭司阿瓦库姆(1620或1621 ~ 1682)和宫廷诗人西米恩·波洛茨基(1628 ~ 1680)展示了宗教文学的新发展。也有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民主倾向的世俗传奇故事,如戈雷-兹洛·恰斯基的传奇、萨瓦·格罗岑的传奇、弗罗尔·斯科别耶夫的传奇、谢米亚克的宫廷故事、海鲈鱼的故事等。

18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以沙皇彼得一世的社会改革为契机,反对保守愚昧、宣传开明君主和启蒙思想的古典主义占主导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学家和诗人罗蒙诺索夫(1711 ~ 1765)、悲剧作家苏马罗夫(1717 ~ 1777)和讽刺杂志编辑诺维科夫(1744)。颂诗有讽喻型宫廷诗人杰尔查文(1763 ~ 1816),著名讽刺剧《万英少年》的作者冯伟新(1744 ~ 1792)。

18年底受英、德、法文学影响,贵族作家卡拉姆津(1766 ~ 1826)和革命家拉杰舍夫(1749 ~ 1802)打破古典美学的禁忌,将下层社会的形象引入文学。前者的小说描写普通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后者用他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游记”表达农民的苦难和愤慨。他们的风格迥异,但都以渲染主人公悲剧性的内心感受为特征,标志着俄罗斯感伤主义文学的兴起;当时的德米特里耶夫(1760 ~ 1837)及其诗歌创作也属于这一派。

19世纪的文学受到1812年反拿破仑战争胜利引起的民族意识高涨和社会动荡的影响。俄罗斯文学在19世纪初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带有新旧过渡的性质。尽管克雷洛夫的寓言和格里·鲍耶的喜剧(1795 ~ 1829)遵循了古典主义的诗学规范,但所展现的俄国社会冲突、情节、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却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感伤主义很快被浪漫主义取代;茹科夫斯基和巴楚·斯科夫(1787 ~ 1855)的诗歌脱胎于卡拉姆津,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和谐,表现出悲观与隐逸的心境;赖利耶夫(1795 ~ 1826)和马林斯基(1797 ~ 1837)等十二月党人的诗歌和小说更多地继承了拉杰舍夫的传统,渗透着反对暴政、争取自由的革命思想。

大约从19年的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1825年贵族革命的失败和专制农奴制的加强,俄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迅速让位给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强调对生活冷静客观的观察和描写,要求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普希金原本是一位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与十二月党人一起,此后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戏剧、小说和诗歌,因此被尊称为俄罗斯现代文学之父。后来的莱蒙托夫起初是浪漫主义诗人,尼古拉·果戈理也是从浪漫主义出发,始终保持着浪漫主义气质,但前者的小说《当代英雄》和后者的戏剧、小说都是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品;他们从精神分析和幽默讽刺两个不同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巩固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艺术。批评家别林斯基通过对这三位作家创作的分析和评论,为现实主义(当时称为自然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使之成为俄罗斯文学半个多世纪的主流。此后,赫尔岑、冈查罗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托尔斯泰、契诃夫等都涌现出世界级的小说家、诗人和戏剧家。当时属于或接近这一主要体裁的,还有杜布罗夫诺夫、皮萨列夫的批评作品,丘特切夫、克里佐夫、尼丰的诗歌,皮塞姆斯基、格里戈罗维奇、莱斯科夫、格哈德·乌斯宾斯基等的小说和特写。

在19世纪中后期的俄罗斯文学中,托尔斯泰的浪漫主义诗歌和小说,费特(1820 ~ 1892)和德鲁日宁(1824 ~ 1864)的著名,但其成就和影响与现实相差甚远。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发生了新的转折。与社会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等客观现实相适应,俄罗斯文学形成了多种流派同时并存的局面。库普林(1870 ~ 1938)和普宁(1870 ~ 1953)等人的小说基本遵循19世纪的现实主义道路,同时表现出更多的感伤情怀。科罗连科、塞拉菲莫维奇和高尔基的作品试图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起来,以反映新的现实。其中,后者的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因结合得好,最先被命名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此外,还有许多以否定传统、大胆创新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梅列日科夫斯基(1866 ~ 1941)、布洛克和安德烈·贝雷(1880 ~ 1934)。有加尔逊(1855 ~ 1888)和安德烈耶夫等脱胎于现实主义,更接近于表现主义的小说和戏剧,还有古米廖夫(1886 ~ 1921)和阿赫梅托娃等脱胎于象征主义的阿克梅。

现代文学1917十月革命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俄国实行社会主义苏维埃制度,所以其文学也被称为苏维埃俄国文学。因为俄罗斯是当时加入苏联的15国家之一,所以俄罗斯文学在这个阶段是整个苏联文学的一部分。

苏俄初期,文坛作家群体众多,派系纷争激烈,创作不多。代表当局主管文艺的鲁那卡尔,为团结作家做了大量工作。很快,执政的* * *生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加强了对文艺事业的领导,提倡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的创作方法。所以,除了高尔基和塞拉菲莫维奇等老作家和富尔曼诺夫(1891 ~ 1926),法德夫和肖洛霍夫,马雅可夫斯基,一个托尔斯泰(1882 ~ 1945),爱伦堡和费丁(65438)。诗人Tvardovski(1910 ~ 1971)、诗人兼剧作家simonov(1915 ~ 1980)和小说家Kochetov (65438)在苏俄文学中,如果不是按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创作并有广泛影响的,还有反乌托邦小说家Zameia King (188

俄罗斯音乐

引用:

俄罗斯世俗音乐从18世纪开始流行。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导致了民歌的收集和改编,这对后来俄罗斯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半年,作曲家和演奏家相继登场,到了70年代,舞台上已经有了反映城乡生活的戏曲表演。

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形成了独特新颖的音乐流派,出现了俄罗斯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格林卡。米易·格林卡(1804-1857)的管弦音乐《卡玛林斯卡娅》和《马德里之夜》是俄罗斯交响乐的早期代表作品,以其豪放和大胆区别于西欧音乐,对后来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影响很大。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说,整个“俄罗斯交响乐部”都是在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娅》中构思出来的——就像橡树在橡子中诞生一样。格林卡的重要作品包括爱国歌剧《伊万·苏萨宁》和古典歌剧《罗斯兰与柳德米拉》。作曲家将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芬兰语、波兰语、格鲁吉亚语、西班牙语等曲调融入作品,深刻表达爱国思想,歌颂人民的功绩和美德。他的作品一经问世,立即使他跻身于世界著名作曲家之列,他的名声至今犹存。

继格林卡之后,俄罗斯作曲家还有雅谢·达尔戈米斯基(1813-1869)。他创作了许多声乐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歌剧《石头人》和《水精灵》。《水仙子》的旋律脱胎于俄罗斯民歌,后来成为最受欢迎的俄罗斯民间歌剧之一。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音乐进入繁荣期,六七十年代被称为俄罗斯音乐的“sturm und drang”时代。音乐繁荣的标志是出现了一个集体的“强大的作曲家群体”。“强力团”由格林卡学生米阿·巴拉基列夫(1836-1910)组成。主要成员有穆索尔斯基、博罗金、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盖伊。他们的活动得到了著名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F. W .斯塔索夫(1824-65433)的认可。《强力集团》旨在倡导现实主义,弘扬俄罗斯民族音乐,创作多取材于俄罗斯历史、人民生活、民间传说和文学名著。他们注重吸收和运用民间曲调,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技法上有所创新。莫比·穆索尔斯基(1839-1881)的作品擅长人物描写和心理描写,音色具有民歌的特点。他的代表作有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和《霍万斯基叛乱》。两部歌剧都聚焦俄罗斯人民,表达了人民对暴政的痛恨。比亚·博罗金(1833-1887)的代表作是根据伊戈尔的远征而创作的歌剧《伊戈尔·贡》。这部歌剧气势恢宏,成功运用了俄罗斯和东方的民间歌舞。安妮·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5)作品丰富,创作了15部歌剧、交响乐、浪漫主义和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有影响深远的歌剧如《沙皇的未婚妻》、根据叙事诗和童话改编的奇幻歌剧和神话歌剧《Sateko》、《五月之夜》、《白雪公主》等。

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是皮耶特·I·柴可夫斯基(1840-1893)。他的音乐创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实力派”的活动,音乐创作的鼎盛时期是70年代和90年代初。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深刻的民主精神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著称。他的抒情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都是俄罗斯音乐艺术史上的高峰。柴可夫斯基的六部交响曲中,第三、第四、第六(悲怆)交响曲尤为著名。他的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其优美的曲调而闻名。柴可夫斯基的创作以挽歌为基调,反映了80年代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心境,强烈而真实地表达了时代的矛盾、斗争的冲动、人们对舒适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柴可夫斯基为俄罗斯交响乐团赢得了世界声誉。

后来的俄罗斯作曲家包括格拉祖诺夫、拉赫曼尼诺夫等人。谢娃·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作曲家、钢琴家。1918出国,在欧美国家演出。他的作品深受柴可夫斯基的影响,包括三部交响曲、三部歌剧(包括根据普希金长诗《茨冈》改编的《阿乐兄弟》)、24首钢琴前奏曲、4首钢琴协奏曲以及钢琴与管弦乐队合作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十月革命后,由于对传统音乐形式的重视,苏联出现了几代新作曲家。他们在交响乐、歌剧和芭蕾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作曲家各有侧重,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老作曲家勒莫·格里尔(1875-1956)吸收民间曲调,除了芭蕾舞剧《红孩儿小米》、《青铜骑士》之外,还写了一些艺术价值很高的歌剧。他的学生谢谢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创作题材广泛,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在国际上很有影响。他创作了著名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宝石花》和大型歌剧《战争与和平》。他的第五和第七交响曲广为流传。尤亚·沙波林(1887-1966)经常根据俄罗斯诗人的歌词创作抒情歌曲。代表作品有交响合唱《在库利科沃的田野上》和歌剧《十二月党》。尼娅·米亚斯科夫斯基(1881-1950)专门创作交响乐。他一生写了27部交响曲,最后一部是最著名的。他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培养了80多位作曲家。khachaturian(1903-1978)是亚美尼亚人,是米亚斯科夫斯基的学生。他熟悉东方音乐风格,重视民间创作的源头,擅长器乐协奏曲的创作。他创作了许多色彩丰富、情感强烈、民族感情强烈的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对民族交响乐派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苏联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是肖斯塔科维奇。季吉·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曾长期担任苏联作曲家协会主席。他的作品主要是交响乐,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的高峰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重大社会主题,以战争与和平、反法西斯斗争等为主要题材。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强烈的激情与细腻隐秘的抒情相结合,风格接近穆索尔斯基、巴赫、贝多芬。他创作了65,438+05部交响曲,以及历史题材的歌剧《卡特琳娜·伊兹米洛娃》、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清唱剧《森林之歌》、小提琴协奏曲等。并拍摄了许多电影和戏剧,如《马克辛三部曲》、《持枪男子》和《青年近卫军》。给他带来名声的作品是第一、第五、第七和第十一交响曲。其中《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写于列宁格勒围城战期间,以悲壮著称,是战争年代的不朽之作。

苏联的钢琴演奏独树一帜,闻名于世。苏联学派的创始人是钢琴家和艺术教育家倪康·伊古姆诺夫(1873-1948)和根古·涅伊沟兹(1888-1964)。后来著名的钢琴家是伊格姆诺夫的学生,莉琳·奥波林(1907-1974)。当代著名钢琴家有涅伊高兹的学生,斯切李和特(1915 I),艾格吉勒里斯(1916 I)。

苏联的小提琴演奏也自成一派。菲达·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是苏联小提琴学派的主要代表,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他主要演奏西欧音乐、俄罗斯古典音乐和苏联当代作品。他的风格严谨,表达深刻。1937获“伊萨伊国际小提琴比赛”一等奖。

俄罗斯和苏联有许多著名的歌剧演员。费伊·查亚宾(1873-1938)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歌剧演唱家。擅长演唱《伏尔加船夫之歌》,演过苏莎宁、鲍里斯等角色。1922出国,再也没有回过苏联。20世纪50年代以前,苏联观众熟悉的歌剧演唱家有抒情男高音谢娅·列梅舍夫(1902-1977)、女中音安娜·奥布霍娃(1886-1961)和抒情花腔女高音瓦。当代最著名的女歌手是伊康·阿尔希波娃(1925-)。

俄罗斯芭蕾有自己的流派,形成于18世纪。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的芭蕾舞演员是安·帕夫洛娃(1881-1931)。她主演了《天鹅之死》、《埃及之夜》、《阿尔米达宫》等传统剧目,并于1913离开俄罗斯赴欧美演出,使俄罗斯芭蕾在欧洲得到传播。本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著名的苏联芭蕾舞演员是谢佳·乌兰诺娃(1910 I),其次是玛米·普里谢茨卡娅(1925 I)。年轻一代的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是乌兰诺娃的学生叶谢·马克西莫娃(1939 I)。

苏联于1948年成立作曲家协会,1979年会员超过2100人。该协会经常在各地举办音乐节和音乐会。第一届国际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于65438年至0958年在莫斯科举行,此后每四年举行一次。在1978第六届柴可夫斯基音乐会上,苏联歌唱家谢姆丘克、小提琴家格鲁贝尔和钢琴家普莱特涅夫分别获得一等奖。从1969开始,莫斯科每四年举办一次国际芭蕾舞比赛。苏联演员不止一次获得一等奖。

俄罗斯绘画

俄罗斯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俄罗斯时期,即从辅助公国形成到彼得大帝改革的时期。这是拜占庭文化的移植,是俄罗斯封建社会初期俄罗斯古代民族艺术的形成。俄罗斯文化可见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第二阶段是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女王统治的整个18世纪,是俄罗斯改革和欧化时期。俄罗斯文化在意大利和法国古典艺术的影响下迅速发展,俄罗斯艺术开始融入欧洲文学发展的进程。流行于欧洲的古典主义,此时也在俄罗斯被模仿和效仿。第三阶段是19世纪第一时期,这是俄罗斯民族艺术的奠基时期,成立于18世纪中期的皇家美术学院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逐渐培养出了一批本民族的艺术家。他们呼吸着本民族的空气,吸收着本民族文化的滋养,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文学艺术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第四阶段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即从批判现实主义到以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为代表的新流派的出现,其中以批判现实主义最为辉煌。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文艺创作,以其题材、体裁、风格和技巧的多样性和独创性,在世界艺术界占有重要地位。与当时的法国文艺并驾齐驱,各领风骚,各自产生了世界级的大师,形成了文艺史上一串耀眼的珍珠,这一阶段的俄罗斯文艺创作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在欧洲,19世纪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各种文学思潮和流派频繁波动。19世纪初,流行了近200年的古典主义趋于衰落。法国大革命后的形势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促使了浪漫主义的诞生,浪漫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西欧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辩证法、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的新成就,艺术的主流转向了真实表现生活、再现社会面貌、揭示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这种强大的艺术潮流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因为它揭露和批判现存秩序。

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艺形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兴盛于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持续时间长,欧洲最长。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针对的是俄罗斯的封建农奴制,也涉及到俄罗斯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它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多方面展示了俄罗斯的社会状况,相当深度地揭露了现实矛盾,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许多俄罗斯作家和艺术家来自平民阶层,他们很容易接触到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因此他们对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描述具有独特的视角。另一次是1825年贵族知识分子在彼得堡元老院广场举行的“十二月党起义”。前一件事激发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坚定了他们要求改革的决心。后一件事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但它表明俄国知识分子对沙皇专制的抗议已经进入暴力行动阶段。这两件大事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主思想的形成。因此,这一时期流行于欧洲文艺界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俄罗斯反响微弱,成就并不显著。此时俄罗斯文学中的普希金、克雷洛夫、莱蒙托夫,绘画中的基普林斯基、托罗宁、维涅齐昂诺夫,他们的作品中都有浪漫主义的情怀,但他们已经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随着俄罗斯人民反对农奴制的运动和革命思想的传播,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家和政论家别林斯基和赫尔岑提出了文艺民族性的口号和进步的理论取向,使19世纪中期的文艺呈现出新的面貌。这一时期,尼古拉·果戈理和屠格涅夫的文学创作以及费多托夫的绘画对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65438+1960年代曾被称为俄罗斯的“黎明时期”。50年代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暴露了俄罗斯经济技术的落后和专制农奴制的软弱。俄罗斯人民的崛起和农民运动的兴起迫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2月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前后,俄罗斯文化领域呈现出新的局面:在哲学、政治理论和美学领域,出现了像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多布罗柳波夫这样的唯物主义美学理论。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其著名论文《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明确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为蓬勃发展的文学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大型文学刊物《现代人》杂志在诗人涅克拉索夫的主持下,在社会上非常活跃。大批作家聚集在杂志周围,为俄罗斯的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呐喊,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等。在他们的作品中,深刻地提出了俄罗斯存在的社会问题,塑造了一系列富有特色和哲理的文学形象。在音乐领域,1855前后,以青年作曲家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俄罗斯“实力派”逐渐形成,探索俄罗斯音乐民族化之路。他们明确反对一个半世纪以来上层社会对意大利和法国音乐的盲目崇拜,主张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从俄罗斯历史、人民生活、文学作品和民间音乐中寻找创作素材。“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鲍罗丁、林姆斯基-科萨科夫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俄罗斯音乐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