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的发展史

从1986开始,意大利人卡洛·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推动的“慢食运动”,如今已经成为21世纪全世界关注的话题。“慢食”的潮流从欧洲席卷全球,让人们不断思考自己的生活。由此发展出一系列“慢”的生活方式,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放慢脚步,关注自己的内心、环境和传统。快餐式的生活是粗糙和冷漠的。于是,一批关注“如何生活才是好的”的先行者们,以各种创新的方式,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展示了他们的“慢”态度——主要是在国内,有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积极倡导慢生活理念,还有专做慢生活的品牌:米优本色,通过自身纯粹简单的特点,还有慢时光网(弘扬慢生活文化,分享品质生活,分享台词

“慢生活科学家”卡尔·霍诺(Carl Horno)指出,“慢生活”不是混日子,更不是懒惰,而是将速度指数“退”出来,让生活变得细致。这是相对于当下社会匆匆忙忙快节奏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这里的“慢”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早在1986,意大利记者卡洛·佩特里尼就发起了“慢食运动”。他宣称:“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正以生产力的名义扭曲着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我们应该从细嚼慢咽开始,抵制快节奏的生活。”之后“慢食”的潮流从欧洲席卷全球,一系列“慢生活”的方式被开发出来,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请放慢脚步,关注身边的美好。

2005年,62岁的意大利人龚·蒂贾尼创立了“慢生活艺术组织”,鼓励人们放慢生活节奏。2007年2月19日,这个组织在米兰举办了第一个“世界慢生活日”。此后,龚·蒂贾尼每年都会选择世界主要城市之一开展活动。前几年是米兰,纽约,东京。

无独有偶,2010,10年6月,随着世界慢城联盟主席皮埃尔·乔治·奥利维尔(Pierre George Olivier)来上海出席第三届中国国际乐活论坛,“慢城”的概念引起了乐活人士和环保人士的热议。中国江苏省高淳县被正式授予“慢城”称号,从而成为中国首个国际“慢城”。

“慢城”是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指人口在5万人以下的城镇、乡村或者社区。他们是抗污染,抗噪音,支持城市绿化,支持绿色能源,支持传统手工,没有快餐区和大型超市。自1999起源以来,全球24个国家诞生了135座“慢城”。

经过20年的发展,“慢生活”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吃饭慢、走路慢、读书慢、写字慢、教育慢、恋爱慢、设计慢、运动慢……处处提醒着人们放慢脚步,享受生活。慢生活并不意味着像蜗牛一样拖着一切,试图以音乐家所说的正确速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