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养甫修建滇缅铁路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几十万人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无数人献出了生命来修路。1937抗战爆发前,国民党交通部副部长曾养甫意识到,如果沿海港口得不到保护,中国将失去外援,岌岌可危。有必要尽快从西南建立起与国际社会沟通的通道。这就是后来悲壮地镌刻在中国抗战史上的滇缅铁路的修建。

由于抗日战争形势日益危急,滇缅铁路的修建终于被提上了国民政府的议事日程。但对于当时的云南省政府和滇西人民来说,出动30万劳动力养活30万人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不仅如此,数以万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铁路民工还要面对恶性疟疾的死亡威胁。这一切,加上日益危急的抗日形势,都摆在了滇缅铁路工程局和滇西人民的面前,滇缅铁路的建设注定充满了灾难。

自1940年中期曾养福上任主管以来,一直忙于财力、物力、人力,经常不知所措。犹大每次都去工地安慰民工,甚至询问他们的食物。没有车,他要走好几公里,晚上还很勤快。

最终,缅甸遭受了军事上的失败,铁路的所有路段都被匆忙撤回。游子在腊戍监督仓库物资运输,篝火在望才匆匆赶回。

从此,滇缅铁路像弃婴一样被遗弃,在荒野中留下一具尸体,无人问津。建国后,有边民来说,云县到滚龙以前的铁路旧址,有的当公路用,有的开垦,有的混种树木,大小隧道难分。

然而,这个不幸的弃婴是在巨大的痛苦中诞生的,其建设工程之艰巨,超过了滇缅公路。铁路800多公里,比公路少100公里,但土石方量是公路的两倍。疲劳和工伤的人数也比道路多。总投资达到70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来之不易的美国贷款。

中央对滇缅铁路的期待急于擦出火花,统帅部经常过问,迫使交通部采取紧急措施,在1940处对滇缅铁路进行了整编,撤销了工程局,成立了监理处,派曾养福担任监理。

曾养甫,广东平远人,毕业于北洋大学,曾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广东省任建设厅长,后在交通部任交通部长。

曾养甫接手后,在邓氏美蓉(位于整条铁路的中心),监察室先聘请了十余名中外专家组成顾问,并增加了两名助理(原主任杜振源任助理兼总工程师),任命了三人,均为国内路官。同时,将原工程局设置的科室扩大为处室,增加机构。有:咨询室、工程师室、秘书室、总务室、粮管所、会计室、出纳室、保卫处、司法所、交通效率工程处、运输处(有几百辆车)、卫生处(每个工程处有铁路医院,每个总务段有医务室),然后是征稽处,还有一个公路警察总队(有四个大队和一个工程处)下设分部和单位。在成都、昆明、重庆等地也设有办事处,可谓是一个庞大而完善的组织。中国银行派出机构营业用办公室等项目,为核算收支提供方便。全路确定四个工程处,第一工程处设在本巷,第二工程处在郧县望城,第三工程处在邓氏美蓉,第四工程处在陆丰。即使在基层,我们也努力充实和完善该科。如果第一工程处的工作任务繁重,委员会主任张海平将兼任。

可以说人才济济,据说当时全国的铁路当局都是曾的罗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