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二胡的历史介绍

二胡在唐代传入中原。

起源:唐朝时,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传入中原。

演变:20世纪20年代音乐家刘天华先生的大胆创新,让二胡变得优雅。

二胡是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最具中国气质和魅力的弦乐器。二胡作为胡琴家族的主要成员,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区,是民间音乐团体中的主旋律乐器。

胡琴的鼻祖是西琴,隋唐时期居住在河北北部的少数民族Xi部落使用,故名西琴。

西秦在唐代传入中原,当时称为秦秦。到了唐宋时期,西琴有了既弹弦又卷弦的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用马尾辫头发做成的弓来演奏的胡琴。

“胡”是中原游牧民族的统称,也说明这种乐器起源于草原,后来汉人根据的两弦称之为二胡。

北宋时期,二胡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演奏技巧。宋代大学者沈括在《孟茜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宫廷宴会上,一位名叫严旭的“表演者”为皇帝的大臣们演奏了《秦琴》。因为严旭太情绪化,太用力,他甚至弄断了一根弦。

在这种情况下断弦是不吉利的。严旭急中生智,表情自然。他的弓一直拉着,不知道怎么办,就继续拉着剩下的丹仙,直到曲子结束。

看到他的演奏技巧如此高超,皇帝重赏了他。

二胡在清朝中期被禁。清朝嘉庆继位后,乾隆被尊为皇帝的上级,朝廷一度形成两帝共治的局面。因此,所有与“两个皇帝”有关的事物和名字都是禁忌。

而二胡上的两根弦——老弦和子弦——也是禁止的。更何况,如果你在拉二胡的时候把老弦或者子弦弄断了,那将是一场大灾难。

结果二胡被禁了很久。

20世纪初,民乐家周少梅先生开始探索二胡从一位到三位的演奏。

20世纪20年代,著名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在二胡演奏上进行大胆创新。他的二胡练习曲和65,438+00二胡独奏曲将二胡的音域扩展到了四五位,创造了四五位的演奏技法,并吸收了西方弦乐器的一些演奏技法,使二胡的演奏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胡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丰富。

从此二胡摆脱了伴奏和合奏的地位,成为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独奏乐器。在刘天华先生等一批音乐家的努力下,二胡艺术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入高校的高雅殿堂。

此后,出现了一大批民族民间二胡演奏家,如华等,他们的演奏更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