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峡山


峡山境内东部自西北走向东南,突起龟蛇二山,龟山海拔113.87米,蛇山高约48米;连结隔河的狮头山(蝴蝶山)地势平缓偏低,形成峡山墟的屏障。峡山西南靠近大南山。大南山水源丰富,水多流向东南,水流落差大,故东南部多水渚,汇上源无数坑流至秋风岭,水流平缓,汪洋广阔。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地蓄水筑起秋风水库。由此逶迤流经古厝乡入两英镇,分支几道支流,一支向西注入司马浦镇入练江,另一支流入峡山镇,名为峡山河。峡山河又叫峡山大溪。源出崎沟,注入上东浦、莲塘、陈禾坡附近,流经下东浦至西港、刘前又纳白水带系之水至胪岗镇、桥东等村,流经和平镇出练江龟头海;在西港又纳大隙沟、泗联之水流入沙溪、桃陈,又在来自陈禾坡经沟头、西沟等之水入练南、东溪出练江。练江航运入练南间或东溪温可通航至峡山镇。峡山河水量充沛,灌溉着本镇大部分耕地。 十八湾水由两英分支之水,流经下店入仙港至练江之滨,再折向西南,流入洋陈、拱桥,蜿蜒曲折至义英附近,形成十八湾曲入南里向北流,注入南凤、潮东、陇美出练江,为峡山镇西北灌溉、水运大动脉。 三、土壤 按地质年代划分,峡山镇原系沼泽冲积平原,由于大南山水土大量流失,夹带泥沙冲积而成。靠近大南山一带,属半沙质土,约占全镇耕地40%,适宜于种植水稻、小麦、甘蔗、花生等作物。毗邻练江一带,属粘质土,约占全镇耕地60%,适宜于种植水稻、小麦、生柑、甘薯、香蕉等作物。 四、气候 峡山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主要特点是气温偏高,年平均气温20℃左右,最低月份一月为8.4℃,但1961年1月18日出现低气温l℃,,常年一般最高气温为36℃,其中1962年8月2日曾出现最高气温37.4℃。雨量充沛,常年降水量在1800毫米左右,日降水量最多一般在100毫米。4-8月份为雨季。 五、居民人口 据考证,峡山镇居民大部分来自闽南泉州、漳浦一带。有的是因战乱避难南迁,主要来自河南中州一带至闽南。到了宋代,又有一批北来避难者,因晚于来潮的“河洛”,称为客家。今南山边缘居民中仍有部分操客家话,东沟村九斗则是浅山客。峡山镇村落较早形成于宋代,如峡山、洋内、义英、华桥等村。至明初,峡山已成为潮阳重点都(名黄陇都,辖83个村)。峡山镇现有常住居民17万人,暂住居民4万余人。峡山镇侨居海外的人数达10万人。据镇侨联统计,旅居港、澳、台约4万多人,侨居泰国约5万余人,马来西亚、新加坡4000多人,菲律宾400余人,印度尼西亚100余人。此外,美洲、澳洲、欧洲以及东非海岸的毛里求斯也有峡山人。 六、历史沿革 峡山古称“合山”,因地处龟山、蛇山而得名。明朝万历年间,大理寺卿周光镐于峡山建“明农山房”隐居,但见山峦草木碧绿如玉,遂镌刻“玉峡”二字于石上,故峡山又称“玉峡”。 晋隆安元年(公元399年)置潮阳县,县治置于临昆孤山之麓,峡山属潮阳管辖。唐永徽元年(公元665年)并潮阳入海阳,至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又拆海阳置潮阳。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谪刺潮州,县治从临昆迁至新兴乡(即今棉城)。是时潮阳已设新兴、兴仁、丰恩、丰欢等4乡,峡山属兴仁乡。 宋绍兴二年(公元l132年)复并潮阳入海阳,至十年(公元1140年)又拆海阳置潮阳。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监县达鲁花赤熊按摊不花于新兴乡筑土城为城廊,管辖县内14团;元末为土人所据,陈遂占据邑治,谢均正据歧山都(今和平),胡禄据荆陇(黄陇都一带)。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知县杨智奉例丈量境内田土,稽民数定赋役制图,更14团为16乡都,峡山属黄陇都,乡都设于峡山;嘉靖年间,潮阳区域变动,设置10都,峡山仍属黄陇都。 清雍正十二年乙卯(公元1735年)吉安巡检司移署峡山。 民国初年,潮阳撤都置区,全县设9个行政区,峡山属潮阳第五区,区署设于峡山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峡山属潮阳,为第五区。1956年拆区并乡,1957年合并大乡,1958年峡山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区,1987年撤区建镇。 峡山镇现管辖36个村(居):峡山、上东浦、寨外林、东山、泗联、洋内、董塘、沙溪、桃陈、南里、义英、汕尾、桃溪、练南、西港、东溪、陇美、溪南、华桥、潮东、拱桥、拱上、洋汾陈、沟头、洋汾林、东沟、上西沟、西沟、陈禾坡、下东浦、莲青、英光、溪心、大宅、李围、上家。 七、经济 峡山是粤东重镇。清雍正年间吉安巡检司移署峡山。民国时期为潮阳县第五区署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潮阳县工商、税务、邮政、公安、法院、检察等部门都在峡山设派出机构和分局;农行、中行、工行、建行、交行、发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先后在峡山设办事处或营业所。2003年,汕头市区划调整,原潮阳市分为潮阳、潮南两个区,隶属汕头市管辖,峡山成为潮南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潮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峡山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华侨、港澳台同胞逾10万人。明、清以后,峡山人相继漂洋过海,出国谋生,经艰辛奋斗,业有所成,其中不少成为企业家或知名人士。海外赤子心系祖国和家乡,先后捐资2亿多元支援家乡兴办校舍、医院、水改、修桥筑路等福利事业,投资兴办实业,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真诚奉献。 峡山素有“百载商埠”之称。自明置圩以来,为粤东商品集散地。改革开放后,街道党政致力实施《峡山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建起峡山商场、华南贸易广场、南兴、金苑、西沟、南里等综合市场10多座,临街商业铺档上万间,市场使用面积10万多平方米。市场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均有峡山设立的营销点,拥有50多家货运企业,营运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不少企业设有自己的网站和网页,形成一个信息灵通、内外结合的市场体系。 峡山属“广东省经济强镇”之列。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甘薯、蔬菜、生柑、香蕉等作物,还有饲养业。各级党政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出发,针对峡山人多地少的实际,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农业投入,兴修水利,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开展丰产竞赛活动,科学种田,连年实现“吨谷镇”。工业有刺绣、锡箔、烟火、爆竹、石雕、木雕、油漆、纺织、建材等传统工艺及手工业。建国后发展木器、五金、塑料、染织、加工等集体企业。改革开放后,峡山的商贸优势、侨乡优势、民资民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各级党政引导企业走正道、办实业、抓支柱、树品牌,努力推动民营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全街道拥有民营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形成精细化工、针织服装、文具用品三大支柱行业和皮塑制品、拉链线带、电子电器等传统优势行业。先后兴建峡山、汕尾等一批工业小区。2003年新辟较具规模的工业园区峡山西片经济走廊,第一、二期涵盖义英和洋汾陈、拱上2个工业功能区,现己有37家企业落户于义英功能区。街道拥有雅倩、雅嘉、金万年、雪柔、飘娜、华隆、双雄等一批高、新、大骨干企业。民营企业在大量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的同时,与高等院校挂钩,高薪聘请国内外科技人才,加强工人技术培训,致力培育品牌,争创名牌。累计注册商标6580件,其中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8件,广东省名牌产品5个,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5家,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2008年,街道地方生产总值36.68亿元;工业总产值115.28亿元,工商税收2.83亿元,外贸出口额2.55亿美元。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街道干群的共识。20多年来,先后铺设30多条宽12-32米的混凝土道路,已完成总长8.45公里、宽48米的北环大道首期工程3.3公里水泥路面铺筑。铺设了通往60个自然村、总长56公里的秋风水改工程输水管道;建设高13层的电信综合大楼,配备3个机房,程控电站装机容量6.2万门;兴建了2座110千伏的输变电站。拥有11家上规模、上档次的宾馆(酒店),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同时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消防安全等管理。峡山以其吸引力和辐射力强而闻名海内外。 峡山文化底蕴深厚。有百年名校六都中学及一批乡校,有珍贵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后,街道及各村(居)党政多方集资,舍得投入,改建六都中学,新建峡晖、晓升两所完全中学,新建改建村级学校。学校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中考、高考成绩均名列潮南区前茅;兴建文化宫、电视差转台、有线电视台、敬老院、老人活动中心、幼儿园;组织文体队伍,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完善医疗、防疫保健体系,辖区内拥有上规模、上档次的潮南区人民医院和潮南区民生医院,医疗卫生设备先进、配套较为齐全;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注重绿化、美化,新建“峡山园林雕塑”,祥符塔、凤泉岩、恩波桥等文物胜迹得到保护修葺。通过连年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峡山人进一步树立社会公德,增强法制观念,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