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在历史上属于哪个朝代?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部,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蒙东四盟市之一,原名为“昭乌达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撤盟建市时,因城区东北部有赭红色山峰,而改名为赤峰市。全市辖3区2县7旗,分别是: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林西县、宁城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

先秦时期的赤峰

根据发现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文化时期,赤峰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并在这里创造了优秀的历史文化,其中的红山玉龙更是新石器时期的文化精品。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期,在今天内蒙古河套地区及大青山一带,有一支踩着季节的鼓点而逐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就是让中原王朝无比头痛又无可奈何的匈奴。中原王朝对匈奴的骚扰忍无可忍,可是追又追不上,打又打不过,因而就在秦汉时期又给他们起了一个含有深刻贬义的名字:胡。意思是指不守规范的人。但是匈奴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对此的解释是:“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见《汉书·匈奴传》)

而在匈奴部落的东部还有一支强悍的游牧民族,中原王朝也给了他们一个名字:东胡!由于东胡人也是游牧民族,不会像汉人在某地长期的定居下来,所以,东胡人的王廷所在地目前还比较模糊。战国的时候,燕将秦开大破东胡,燕国就在东胡的势力范围设立了“右北平郡”(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极为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东胡人来到了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赤峰一带。又根据人们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发掘的东胡人墓葬分析,今天的赤峰地区就是东胡的主要活动范围。

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领的匈奴部落开始崛起,强大的东胡部落频频向冒顿单于索要宝马、美女。冒顿单于为了麻痹东胡人,对东胡的要求一一满足。最后,冒顿单于趁东胡王轻敌之际,举全国之力扑向了东胡部落,东胡王被杀,东胡部落联盟瓦解。兵败的东胡人分两支退走,一支退居到乌桓山(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一带,自称“乌桓”,一支退居到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北部)一带,自称“鲜卑”。不管是鲜卑部还是乌桓部,其实他们距离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并不太远,所以,他们仍然在匈奴的势力范围之内,只不过此时的鲜卑部、乌桓部根本就不具备与匈奴抗衡的能力,匈奴也没有必要将他们赶尽杀绝。

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

西汉武帝时期,汉将霍去病大破匈奴,迫使匈奴单于将王廷迁到了遥远的漠北。为了防止乌桓继续向匈奴提供兵力,霍去病就将乌桓部落迁移到了汉朝边境的五郡,其中就有上文我们所说的,位于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的右北平郡。乌桓人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祖源之地,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所以,此时的赤峰一带已在西汉王朝的势力范围之内。

王莽新政时期,他把汉武帝经过艰苦的斗争才收归中央的铸币权,又轻易地返还给了郡国,在今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黑城建成了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郡国铸钱基地,其中的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流通币就是来自这里。王莽还命令乌桓部落不得再向匈奴缴纳皮布税,并主动出兵攻击匈奴,可怜弱小的乌桓部落哪里是匈奴的对手,无奈之下,乌桓部只好投降了匈奴。

刘秀建武二十二年,匈奴发生了内乱和蝗灾,投降匈奴的乌桓部于是落井下石,集中兵力攻击匈奴,迫使匈奴向更远的西方走去,而乌桓部随之又归降了东汉,并迁移到大凌河下游、河北北部、山西中北部、内蒙古南部及鄂尔多斯草原一带,担当起了大汉王朝边境的守护者。而分布在鲜卑山的鲜卑人趁势来到了乌桓故地,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所以,此时的赤峰一带又进入了鲜卑人的势力范围以内。

东汉末年,中原群雄并起,乌桓也想分一碗羹,就与占领幽州的袁绍结成了同盟。曹操为了解决南下西进的后顾之忧,经过周密准备,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在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大破乌桓。乌桓二十万军队尽数被俘,袁氏兄弟也逃亡辽东。

中原内乱和乌桓部落的分崩离析,给鲜卑部落提供了有力的发展机会,段部、慕容部和宇文部先后崛起,其中的宇文部就在今老哈河流域的紫蒙川(今辽宁朝阳西北)建立了牙帐,今天的赤峰地区就成为了鲜卑宇文部活动的中心。

宇文部的另外两支力量库莫奚、契丹被鲜卑慕容氏的前燕击溃,一同逃到了今天赤峰市的克什腾旗一带的松漠之间。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后,为了消除库莫奚、契丹的威胁,于公元388年出兵西拉木伦河,将库莫奚和契丹强行肢解,库莫奚被安置到了松漠西部,契丹则被安置到了松漠东部,即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游牧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的契丹族,由原来的青牛、白马两个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八部落,今赤峰市的翁牛特旗东部海尔金山(辽称木叶山)成为了契丹民族起源的圣地。所以,今天的赤峰地区在当时又成为了契丹人的政治中心,并且一直延续到北宋末年(其中盛唐之时,契丹归附于大唐),在辽朝的时候,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成为了契丹人的上京临潢府,而今赤峰市宁城县则成为了契丹人的中京大定府。

金元及明朝时期

女真人攻陷辽东京后,辽上京临潢府随之也被金人所据。金上京会宁府营建后,取消了上京临潢府的称号,而改称临潢府,并将临潢府归属北京路。从此,作为盛极一时的辽国腹地失去了昔日政治中心地位。所以,此时的赤峰地区成为了女真人的势力范围之内。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国以后,为了表彰弘吉剌氏特薛禅(也是成吉思汗的岳父)的功绩,就将他的孙子雕阿不剌加封为鲁王,分封到赤峰,并在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西北部达里湖西岸建立了应昌城,并供鲁王及鲁国大长公主世代居住。直到明洪武七年,明将李文忠攻破了高州(今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大宁(今宁城县大明镇)、大石崖(今赤峰红山区),入毡帽山(今巴林右旗独石口苏木西北),元末代鲁王身死,赤峰地区才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手中。

元顺帝退居漠北以后,北元流亡政权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明朝为了吸引其他蒙古封建主的归附,就在今的内蒙古东部先后设立了应昌卫(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尔罕苏木)、富峪卫(今在宁城甸子乡黑城村)、泰宁卫(今吉林省洮南附近)、朵颜卫(今兴安盟扎赉特旗一带)、福余卫(今嫩江左岸,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带)。游牧于嫩江流域的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幼弟斡赤斤后裔阿扎失里迫于明朝的军事威胁,就归附了明朝,并成为了泰卫宁指挥使。

与此同时,朱元璋建国以后,还将第十七子朱权为封宁王,驻守大宁城(今宁城县大明镇),保卫边疆的安定。

1546年,北元蒙古大汗库登汗为了避其族叔俺达汗之锋芒,率部从蒙古祖源之地额尔古纳河流域越过大兴安岭南下,并与一同南下的成吉思汗胞弟哈撒尔第十四世孙奎猛克哈斯塔喇、喀尔喀左翼首领虎喇哈赤共同瓜分了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斡赤斤家族后裔只好南下潢水,迁到了西拉木伦流域,迫近明朝边境驻牧。所以,此时的赤峰地区仍然在明朝的势力范围之中。

明末及满清时期

明朝末年,北元封建割据呈加剧之势,蒙古族近现代各部落就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了雏形。随着女真族努尔哈赤的迅速崛起,并认识到蒙古人在历史上的强大,要想实现入主中原的目的,必须首先征服和笼络临近的蒙古诸部,使蒙古地区成为可靠的大后方。努尔哈赤利用联姻、联盟的手段,先后拉拢了临近的科尔沁部及扎鲁特旗、阿鲁科尔沁部、翁牛特部,并逐渐瓦解了林丹汗的军事实力。

林丹汗死后,皇太极全盘接收了林丹汗在蒙古的统治,赤峰地区作为林丹汗的大本营,被重新划定和调整,并在1636年前后,包括赤峰各旗在内的漠南蒙古四十九旗被明确了新的牧场和领地。

我们看一下赤峰各旗县的情况:

阿鲁科尔沁旗:首任扎萨克是成吉思汗胞弟哈撒尔第十四世孙巴衮的曾孙穆彰,封固山贝子,领地在今天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成吉思汗胞弟帖木格的第十四世孙逊杜棱被封为郡王,掌翁牛特右旗,大约相当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全境、赤峰市红山区部分,河北围场部分;其弟栋岱青被封为贝勒,掌翁牛特左旗。赤峰市从翁牛特右旗析出后,翁牛特右旗和翁牛特左旗合并为今天的翁牛特旗;敖汉旗:敖汉部是察哈尔八个鄂托克之一,是成吉思汗及忽必烈的直系后裔,敖汉旗始祖岱青杜棱是成吉思汗第十九世孙,其孙班弟是首任札萨克,领地在今天的敖汉旗;巴林右旗:巴林部是成吉思汗及忽必烈的直系后裔,其始祖色布腾是成吉思汗二十一世孙,封札萨克辅国公,迎娶了孝庄文皇后所生的固伦淑慧公主,今天陈列于赤峰市博物馆内的清代金字楠木骨灰罐就是固伦淑慧公主的骨灰罐;巴林左旗:巴林部是成吉思汗及忽必烈的直系后裔,其始祖满珠习礼是成吉思汗二十一世孙,也是色布腾的堂兄弟,封固山贝子;喀喇沁旗:喀喇沁旗是成吉思汗功臣者勒蔑后裔的封地,清初共设喀喇沁左旗、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右旗,同属卓索图盟。卓索图盟撤销以后,喀喇沁左旗改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喀左县),隶属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中旗改为宁城县;喀喇沁右旗就是今天的喀喇沁旗,与宁城县同属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克什克腾部是成吉思汗及忽必烈的直系后裔,其始祖是成吉思汗第二十世孙,被封为扎萨克一等台吉,境内有克什克腾石阵和乌兰布统大草原。

本文标签: 赤峰 匈奴 部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