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县洪山戏剧团建团时间为


1958年,来安县成立了专业的来安县洪山戏剧团。

洪山戏剧种源流及表演形式:

1、来安洪山戏历史悠久,韵味独特。起源于明末清初“傩”,发展成为香火戏,清代中叶在香火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洪山戏。洪山戏流传于皖东的来安、天长、明光,苏北的扬州、六合、仪征、邗江等地,至今有三百多年历史。

2、洪山戏剧目丰富,有200多个传统和现代剧目。《唐六本》、《合同记》、《陈三两爬堂》等是洪山戏的传统剧目。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以《保家乡》、《生产互助》为代表的一批现代洪山戏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挖掘、整理了以《赶山塞海》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剧目,并创作了以《远征高歌》、《万山红遍》为代表的一批现代洪山戏剧目。

3、洪山戏舞台表演形式从“三出例戏”发展到“推衫子”、“打四门斗子”,表演形式逐步程式化,形成独特的舞台表演艺术风格。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4、在中国戏曲学院任桂平的指导下,挖掘、整理了以《赶山塞海》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剧目,还创作了以《远征高歌》、《万山红遍》为代表的现代戏,并深入苏皖两省农村巡回演出,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综上所述:洪山戏当前剧种生态、演出是我县非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稳步推进,扎实开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三条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第四条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