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四十八村的由来


献县四十八村的由来是光绪七年,李鸿章为照顾到堤北各州县减灾的利益,在献县西部朱家口堵塞了流入古洋河的通道,另向东开挖了一条长达三十三里的引河,注入子牙河,子牙河难以及时宣泄,洪水就在滹沱、滏阳两河所夹地区滞洪,滞洪区域共有献县四十八个自然村,所以叫献县四十八村。

献县泛区位于县城西部,滹沱河左堤以南与滏阳河右堤以西的夹角地带,故又称滹、滏区。其范围包括饶阳、武强、献县的100个行政村,献县占53个,而自然村为48个,所以历史上称献县泛区为“四十八村”。这48个村庄是:临河乡的临河、陈三角、李三角、赵三角、冉三角、东三角、张支根、东镇上、西镇上、南镇上、路庄、梁庄、石疃、李疃、西尹官、东尹官。

堼头、富庄、尹堡寨等自然村,张村乡的张村、前李谢、堤口、权寺、大章、河堤、尹庄、文大夫、万家寨、陈庄、贾庄、大八里庄、小八里庄、桥头、古今庄、王庄的16个自然村庄,小平乡的小平王、冯庄、抛军哨、贾庄桥、元昌楼、西刘庄、杜凌花、西王庄、文都村、参军镇、祝庄、齐庄、双村等13个自然村庄,另外还包括武强县的朱庄、栗庄2个自然村庄。

献县泛区的历史介绍:

献县泛区又称滹沱河泛区,使用历史较长。献县地处河北平原中部,每到夏秋两季,上流滹沱河和滏阳河两河洪水到达献县,历史上经常漫溢出堤,造成决口泛滥,形成了献县泛区。献县泛区的主要作用是滞洪,用于调蓄洪水,缓流陈沙,减轻下游河道泄洪压力。该泛区形成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当时的清政府定位“钦定泛区”。献县泛区为了确保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和华北油田的安全,不得不在原开挖滹沱减河的基础上再在此地建起高高的堤防,东面又建有大闸拦蓄,人为形成现在的低洼地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献县泛区

本文标签: 自然村 四十 三角 形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