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现在中国的影响大吗?


满清对中华的奴役就是近代中国愚昧落后的根源!

师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夏商周到明清,可谓一脉相承,为世所仅有。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长期保持辉煌。课本中这样说:“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过程。”教材把中华文化的衰微归结于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高考学考那是必须记住的。但细想,为什么中国长达几千年领先于世界,怎么突然就没落了?难道真的是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下面这篇文章,或许能够给你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中华文化近代衰微的原因。同学们学习始终要有自己的观点,无论教材还是课外知识,留给你自己判断。

《另一只眼看中国史:满清与近代衰微原因另类探讨》

---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士兵拿着生锈的大刀…军队象叫花子一样衣衫褴褛…很多人没有衣服穿……这个帝国必将是野蛮、落后的

——马戛尔尼:康乾盛世时期的英国特使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十八卷。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我国古代物理知识大部分分散体现在各种技术过程的书籍中,《天工开物》中也是如此。如在提水工具(筒车、水滩、风车)、船舵、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许多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此外,在《论气》中,宋应星深刻阐述了发声原因及波,他还指出太阳也在不断变化,“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刻舟求剑之义”(《谈天》)。

他的著作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如在“五金”卷中,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

特别是,宋应星注意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本质,在自然科学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在生物学方面,他在《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把我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出了理论根据。

在物理学方面,新发现的佚着《论气·气声》篇是论述声学的杰出篇章。宋应星通过对各种音响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波的概念。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其特点

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如:此书在世界上第一次记载炼锌方法;“物种发展变异理论”比德国卡弗·沃尔弗的“种源说”早一百多年;“动物杂交培育良种”比法国比尔慈比斯雅的理论早两百多年;挖煤中的瓦斯排空、巷道支扶及化学变化的质量守恒规律等,也都比当时国外的科学先进许多。尤其“骨灰蘸秧根”、“种性随水土而分”等研究成果,更是农业史上的重大突破。

····从《天工开物》的失踪看满清鞑子的愚昧·····

···

民国初年,有一个人去查《云南通志》发现里面说冶炼铜矿的地方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于是他想看到这本书的全貌,于是到北京的各个大图书馆去搜寻这本书,结果一本都没有找到,又去询问各个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也就是说在经过满清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这本书已经彻底从中国消失,连知道这本书的人几乎都没有。

后来这个人偶然在一个日本朋友家发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他到日本的图书馆去查,这一查不要紧,发现这本书居然英国,俄国,德国,日本,法国都有翻译本,而且法国的还有全译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惟独中国没有这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本都没有,后来他在法国的国家图书馆里找到天工开物的明朝的最初的原刻本,而这个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制最精美的(可见明朝民间印刷工业的发达)。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这本书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日。

看了这样的事实,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我的感想只有一个,就是愤怒。被大家嘲笑挖苦讽刺,说是专制无能腐败的明朝,大科学家层出不穷,在明朝末年尚且能有宋应星这样的科学家写出这样具有世界水平的书籍,里面记载的大量的科技(这些科技是在明朝被广泛应用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比如煤矿开采过程中如何排除毒瓦斯的技术,比如锌矿冶炼技术,蚕种杂交技术,提花织布机等等,都是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锌矿冶炼,在当时的世界是只有明朝的中国人才掌握的技术。所以这本书在明朝一出版,外国人得到以后,就极为重视,大量翻译发行。

而被某些人吹嘘为盛世的清廷,不仅没有一个人能写出一部科技方面的著作,而且居然连保存这样一本明朝人写的书,都做不到!以至于这本书居然在中国大地上消失了将近300年!!这究竟是谁的悲哀

可想而知,如果当时这本书没有流传到日本,没有流传到法国,英国,那么这本书就从世界上彻底消失了,除了少数特别专家,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明朝的中国曾经出版过这样的一本书,这本书里记载了大量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科技和农业科技。

满请的文字狱罗网真是可怕,不仅彻底消灭了大量政治思想方面的著作,历史方面的作者,而且居然连天工开物这样的科技著作,都不能逃脱被消灭的厄运。满清的文字罗网最可怕的地方是其消灭的彻底性,以至于大量的书籍可以让我们现在的人认为根本不存在,这实在是让人毛骨悚然的。

天工开物由于被及时到传播到了国外(这里面多半是为了逃避满清魔爪的明朝遗民的功劳,当然也有在明朝的外国传教士的功劳),所以幸运的被保存了下来!可是很容易就明白,明朝出版的更多的科技著作,思想著作,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满清残暴封闭愚昧的统治下,究竟有多少有价值的科技,思想著作被彻底消灭,已经是现在的人永远也无法知道的。光凭这一点,清廷的罪孽已经是无可饶恕的。

现在的人往往把明朝和清廷混为一谈,实在是受了愚民宣传的结果。明朝鼎盛之时,郑和七下西洋,远达非洲,大小国家皆来朝拜,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没有过这样的壮举(包括被人称为盛世的唐朝),都没有过这样开放的胸襟和视野。然而在清廷御用文人的笔下,这样的壮举却被大肆丑化,说成是纯粹为了面子的无用之举!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在郑和七下西洋之后,中国人的视野得到了从所未有的开阔,海上的贸易线路也被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通,这为后来明末海上贸易的发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朝的中国人也大规模的移民到海外。而且中国和外国之间文化技术上交流也因此终明朝一世也没有断绝过,外国发明的火器,往往没有多久,就迅速传入中国,被大规模的仿制和装备部队,并且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到明朝末年,中国人在火器的装备和使用上丝毫不逊色于当时世界上其他最先进的国家,甚至还有反超的趋势。

不仅如此明朝的民间思想活跃开放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前所未有的。包括某些人称羡的唐朝和宋朝,思想活跃状况也比不上明朝的万分之一。当时反传统的异端思想家李贽活到了七十岁,这在以前的任何朝代都是不可想象的,不仅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贽的书在当时是畅销书,几乎人手一本,以至于某些书店印刷工厂,为了赚钱,居然把一些书冒充为李贽写的,拿来卖,其盛况可想而知!

 满清统治者通过修纂《四库全书》,名为综合古今典籍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彻底清洗,禁毁和篡改了大量代表华夏文明最高发展阶段思想精华的书籍,包括大量科技著作,查缴的书竟达3000多种、1****0多部。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评述道:

在二百多年前,满清政府为了贯彻奴化政策,曾经严厉执行一个长时期的文化杀戮,旧书

新书凡是有涉及外族的地方,一律修改,有诋毁的地方,全书抽毁或禁行或全毁。现存的作者

一被举发,充军,杀头,籍没连接一大套。留下来的成绩是一大部经过抽改,经过“消毒”(民

族思想)的四库全书,一大套禁毁书目,和几万万被压迫人民的仇恨。满清政府为什么这样做

?因为它是少数民族,单凭一点有限的武力,和由这武力所缔构的穷凶极恶的专制政权,来奴

役广大的人民。它害怕文化,害怕人民的民族思想,越想越怕,恐慌得不得了,才来这一手文

化杀戮。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