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


前几日,和朋友小约,很久没有的畅谈,舒心、舒畅、舒坦!么么哒!朋友说我活得明白,虽然距此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仍感谢这份鼓励,并努力着!

曾经总结我的学习网格“人、事、网、书、路”,好像和古人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之路、名师指路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自己去悟”还蛮相配。近几年,除了增加了“书”这位名师,还拜了一位仙师,那就是“史”,一位能让你去西天取经的“悟”师!

以前是不喜欢历史的,印象中,历史就是枯燥的背诵“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谁谁谁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你郑和第几次下西洋和我有什么关系,鸦片战争哪年又能怎么样?什么什么家,你那么伟大最后不也得冤死!……总之历史就是无聊还不得不背下来的代名词,有相同赶脚的同学举个小手!

但,没想到,我也能变成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还挺着迷!最早是被动的,老公喜欢历史,娃儿时起,他给娃讲东西就会不自觉的捎带,渐渐的把娃也带上了史路。从小睿就开始听史,从谢涛的《秦汉》开始,吃饭、开车…我也免不了耳濡,渐渐的,我也喜欢上了,并在自己的开车路上也开启了谢涛听世界之旅。虽然是倒序,先秦汉后战国,但也能捋清脉络。谢涛的风格比较幽默风趣,没有照本宣科,也没有苦涩难懂,很适合我们这种入门的新手。一共一千多集听了两年多,意犹未尽,大梦犹寻。当然,也有缺点,《听世界》夹杂着部分演义内容和大量个人感情上的偏向臆想,不可全盘接收。

紧接着是混子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混子哥是最擅长用漫画讲历史故事的,把枯燥的历史知识转化成了有趣的信息,就像是一颗包了糖衣的药片,让人们乐于吞咽。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虽然只是枝干,甚至说只是干,连枝都没有,但历史的线条生动有趣的呈现在面前,不再那么枯燥,就像功课提前预习,再见面就不会觉得陌生。就会有一点点好奇、一点点相知的朦胧的成就感的指引,让你对历史有了那么一点点了解,再一点点兴趣,甚至一点点热爱!从此,在书店,也会拿起朱元璋,研究着这个草根皇帝的起落与偏执,也会看的进去《大英博物馆》,由衷的佩服这个世界第一个公共博物馆的慷慨而生!

吼吼,是的,就是这两个特别幼稚的读史方式,轻松幽默,把我领上了喜爱历史的不归路,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那为什么说,读史以明智?某种层面上,历史上的故事人物以及整个历史的发展,里面蕴含了真理和智慧,就算是平头百姓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汲取一些。例如,我们平时总说为人要豁达大度,这个抽象的概念并不足以让你真正的以名取意,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但如果史书里讲述刘邦用人,给贪图利益的陈平重金,用以离间项羽、亚父的典故来解释,那就很易懂,自然也就使人明智。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曾经真实发生的事,真人真性。当我们打开历史长卷的时候,你会发现许许多多你希望的或者说在做的,其实历史中人物早就已经这样想、这样做了,或是成功或是失败,都是前人亲身的实验。历史中包含很多不同的人的经历、朝代的变化、人事的兴衰,我们读史可以了解到这些事情从开始到结局,能从中得到很多经验和教训,不知不觉中就有了知识的积累,提高判断力和思考力,从前人的经历上获得的间接阅历,就能使你更快的达到明智的目的。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说过:“研究历史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要将自己从过去中释放出来,想象是否有另一种命运。当然,我们不免受到过去的影响,所以永远不可能得到完全的自由;然而,部分自由总比全无自由要好得多。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能看向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的可能性。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但,再智慧的人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又永远没有相同的两片落叶。人类群体的“乌合之众”虽然对于历史的教训总会健忘,仍旧延续着新环境下哪怕是相同错误的不同迭代,用以拓宽人生的宽度与深度。犯错、自省,不要以为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自己没有问题,哪有完人呢?用自己的史来明己智,乃为上策!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