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罗家坝遗址的历史价值


1996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发掘罗家坝战国土坑墓群,但是由于三峡考古遗址的抢救性发掘,罗家坝发掘工作一拖再拖。1999年9月至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达州市文物管理所、宣汉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罗家坝遗址进行首次发掘,清理墓葬6座、灰坑19个、房址1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100余件,包括一柄巴人的标志性兵器——柳叶剑。这次试掘艳惊世人,首次发现了有明确地层关系的“周——商——夏——新时器晚期”文化层垒压,首次对川东春秋战国巴人墓葬的葬制、葬俗和器物组合有了清晰了解。2000年,该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1999年四川省十大文物工作成果。”2001年6月,罗家坝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3月至7月,罗家坝遗址再次发掘,清理墓葬33座、灰坑31个,出土青铜器、陶器、骨器、铁器、玉石器等随葬品600余件。两次发掘陶片标本3000余件。专家鉴定,这些文物涵盖新石器至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时期,历史年代久远,文化积淀深厚。特别是疑为巴国王侯墓的33号大墓,出土的大型青铜礼器、巴式青铜兵器、彩色陶器和巴人印章等,具有显著的巴人文化和土著文化特征,填补了巴文化研究空白。

罗家坝遗址地处秦、楚、巴、蜀交界地,据初步推断,距今约3000——4700年,是20世纪末四川省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巴文化遗址。宣汉县文化局副局长刘渝东说,随着三峡电站建设的推进,峡江地区的不少巴文化遗址将被淹没,罗家坝遗址的地位陡然凸显。而且其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两次发掘仅400平方米,随着今后进一步发掘,将为史学界研究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的相互交融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价值。或许有一天,困扰人们上千年的巴人消失之谜将浮现出历史的真相。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