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约4000万字,真的有人读完吗?


客观上来讲,仅考虑九十年代以后开始读的情况,我觉得应该是有人能读完过的。我家里大人平时下班后很闲,看书时间很多,又不讲究真的钻研考证,阅读速度也就比较快。这些年家里大人前四史和《通鉴》都过过几遍。照此推算,如果真要通读二十四史的话,退休后有大把时间,事实上是可以完成的。当然,家里大人不会拿这个来炫耀,我也不觉得这有啥可用来装点门面的。(当然我觉得这对退休了的长辈来讲是个很好的消遣,也推荐给各位参考。)

在下自认为读书速度还算可以,两年读资治通鉴三次,总共三个版本,结果读二十四史发现要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除了史料本身,还需要去读地理志和明清民国和现在的考佚,实在是太繁琐了。首先要肯定编写史书的人是当时的精英,而史书中记载的都是风云人物,看史书绝对是大有裨益。但是二十四史全本太多了,根本不可能每本都精读,通读都太难了。

喜欢看历史的朋友可以买本通史,然后看看对哪段历史或哪个人物感兴趣,再去找资料研究吧。

我相信要看是能看完的,但是仅限于泛读,权当消遣可以。单位里有一套中华书局的《明史》和《清史稿》,这两年上班没事的时候随便翻翻也把《明史》传记部分翻了个一小半,然而并没啥用,前看后忘。

这一套可以单读白话文,表的部分随便看一看,一天看个十万八万字,两三年确实能看完。我前段时间把史记打出来,三四天就看得差不多了。看完这个基本上教中史不会有太大问题,但不要去大佬面前装哔,《二十四史》本身也只是历史的一部分。

中华书局绿皮版是老版本 但是是每一套分开出的 需要一套一套单独购买。(就是下二十四个单而已) 文言文繁体字竖写排版右向左 不知道你读不读的习惯。(比较符合我的习惯) 校注很全 质量有保证 但是包装比较简单。具体: 史记 10 本 汉书 12 本 后汉书 12 本 三国志 5 本 晋书 10 本 南史 6 本 北史 10 本 宋书 8本 南齐书 3本 梁书 3本 陈书 2本 魏书 8本 北齐书 3本 周书 2本 隋书 6本 旧唐书 16本 新唐书 20本 旧五代史 6本 新五代史 3本 宋史 40本 辽史 5本 金史 8本 元史 15本 明史 28本 (另有清史稿 48本 第二十五史)。

我有一个朋友读完二十四史,还有《新元史》和《清史稿》。每天上下班路上,晚上,周末,假期,读完,深有感触:天无涯,史无尽。人生本逆旅,你我皆行人。以前按史书排列读下去。这段时间重读《明史》。纪传合读,先读本纪,再读相关列传。刚读完太祖本纪,马皇后传,懿文太子传,元末群雄传,开国诸功臣传。明史文笔不错,可惜过于简洁,人物立体感较《史记》差的远。

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就算那些专门研究史学的大教授也都不敢说全部都看完了,尤其是那些职官志、货币地理等等根本就是需要参考一些相关学术文献才能够入门的。真正喜欢二十四史,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某一个朝代的断代史,例如三国、明史、魏晋南北朝等等的历史,这样才是真正喜欢历史的人不要动不动就什么我要精通中华二十四史,成为文学大家,请认清自己,你就是个看故事会的料!

历史本来就是要普及,要让更多人了解的。一套二十四史,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者,有全读的必要么?读史以鉴今,二十四史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部分就在于它的人物传记,其他的书,表,志啥的相对意义没那么大,没有工作必要或极其浓厚的兴趣,一般人不会去翻阅的。都印出来只会打击普通人的信心,令人望而却步,本来心里那一点点对历史的兴趣也会被打消掉,这种结果是历史普及工作者最不愿意看到的。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