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有哪些历史沿革?


外国语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01(清光绪二十七年)年设立于齐鲁大地首府济南的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堂在备、正两斋中开设了英、德、法三个语种的西学课程。1906年,山东大学堂外语教学扩大了教授内容,除了教授英、法、德西学课程外,又开设了东文(日文)课程。设立了西学英文7个班198人,法文2个班 32人,德文6个班151人,东文2个班30人。1911年改称山东高等学校,有美、英、德、日籍教员8名。山东大学堂在建校14年中,选送去欧美和日本留学的学生131人。

1914年(民国三年)官立山东大学堂遵章停办后,教师和学生分别转入先后设置的山东省立法政、农业、商业、工业、矿业、医学六个专门学校,这六个专门学校均设有外国语课程。1926年,六所专门学校再行合并,组建成为省立山东大学,英、日语作为必修课程开设。

1930年9月20日,在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成立了国立青岛大学。外国文学系正式成立,隶属于文学院。1994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2000年与原山东工业大学外语系、山东医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合并组建成新的外国语学院。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著名学者梁实秋、洪深、赵太侔、孙大雨、赵少侯、凌达扬、袁振英、梁希彦、罗念生、黄嘉德、吴富恒、张健、金诗伯、陆凡、金中、刘兰华等百位教授先后在此执教,他们为外国语学院创造了一个高水平的起点,铸就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和优秀的治学传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

本文标签: 大学 山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