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印记:上海广富林(四)


文图/春回大地

瞻仰完寺庙,又来到广富林的富城庵。据说,从前有一位修行的尼姑在里住过,人称王小姐,此庵也是她一手建造的。

传说,这王小姐的曾祖母是“格格”之命,出身于雍正王府,却在满月时,与深受雍正亲王信任的陈阁老的儿子对换了。那个换入王府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陈家怕事情败露,碍于压力最后才逃隐松江,建庵修行,引出富城庵这段沾皇亲的故事。

富城庵相邻的是集贤坊。它原名为双进士坊,是明正德年间,官府为表彰曹时和、曹时中二兄弟双双中进士而建造。原坊已毁于战火,后重修改名“集贤坊”,代表自二曹兄弟开启广富林科举及第之先河以来,广富林名人辈出、贤士荟萃的辉煌记忆。

集贤坊里的吴王皇甫亭,值得一提。它古称皇甫林,是有些来历的。相传,吴王寿梦在一次狩猎中发现了这块“九峰泖湖,吴国之宝地”,并下令在他宿营地,修筑一座华丽亭子,取名叫做皇甫亭。传说松江“华亭”之名便出之于此。今日广富林“皇甫亭”,也是根据这个传说而建,系象征性地标。

还有集贤园,也是广富林集贤纳士的地方。广富林本来人杰地灵,明清二朝出进士十一人,举人十九人,有的既是朝廷高官,又是著名学者,由此,广富林也被冠为集贤镇、集贤乡。现在集贤园内的建筑,均是徽浙一带收集而来,主要用作松江历史名人贤士纪念展示空间,同时也展现广富林的先贤四海为家,精忠报国的历史传承。

正因广富林人文地理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也引来康熙皇帝的驾临。其中的皇亭矶和皇亭阁的重建,就跟康熙皇帝有直接关系。

相传,康熙皇帝第一次到松江途径广富林时,面对万民迎拜的场景十分感动,当即下旨御舟泊岸,所泊之地,现称皇亭矶。停泊之际,康熙皇帝要求松江官员告谕百姓,不要因为迎候他的到来而踏坏田禾。后人为纪念康熙二次驾临松江和途径广富林而修建的清式皇族建筑和牌坊,现叫皇亭阁。均毁于战火,现在多次修筑重建,都是根据当地老人祖辈传述而建,名字始终保留未变。

与皇亭矶、皇亭阁相望的,就是拱形的官塘桥和御赐桥。为什么这样叫呢?也是因为皇帝走过。在古代,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某皇帝御舟所经过的水道,都被视为官道,不经朝廷同意,不得随便在上面建桥。据说,康熙皇帝御舟二次途径沈泾塘,所以沈泾塘之前就已被称为官塘。至于在上面建的桥,是曾奏请朝廷同意,是否皇帝赐名,已不得而知。目前广富林文化遗址连接郊野公园的官塘桥和御赐桥,也是根据当地老人祖辈传述而得名的。

穿过桥,就属于海浦街区了。此街由东街区和西街区组成,既是广富林古镇风貌核心区,又是文代遗址服务配套区。听说,海浦之名来自朱元璋亲题的“海浦饭庄”匾额,为的是报答少年时在广富林被一唐姓孩子之母收留,并被其母收为义子,还与唐氏孩子结拜为兄弟的恩情。

从城隍庙前,到沿着皇亭阁的那条小路,叫庙会街。古时,每年城隍巡街,都从这条街出发,各种小吃果摊也都集中于此,热闹非凡。特别是赶到广富林古镇的庙会时,这条街更是有三天的排场,游客络绎不绝,笑声不断;商铺门庭若市,流动商贩的叫卖声,也不绝于耳。可谓:人山人海,声势浩大,但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广富林也被百姓称为金牛福地。相传,天廷上有头天牛违反了天规,被玉皇大帝发配人间,正好落在广富林五条浜斗的汇集处。从此,天牛开始改恶从善,默默地为当地先民拖犁拉耙。它所耕的田,年年大丰收,而且产的米质还优良。若干年后,天牛造福先民而立功,又被招回天廷。广富林的先民为感谢天牛,把“天牛”改叫做“金天牛”,并为它塑了一个威猛的金色铜像,让后人永远记住它。

乍一听“金钟坮”三个字,不理解意思。等靠近广富林朱雀门内的中央的那座钟楼,才明白。噢!原来那个远看像一个不起眼的吊脚楼,近看里面还藏一座金钟的小钟楼,就称作金钟坮。它不仅小巧到精致,而且还蕴藏着一段特别的故事呢。

话说从前,这座金钟是藏在广富林市河中的,住在河边的平民百姓老惦记着,人人都想下去把它打捞上来,并拥为已有。但苦于没有打捞工具,只能望而却步。后来,官方知晓,为勉励人民面对各种欲望时,要时刻警钟长鸣,便在河边修建了金钟坮。一是作为广富林文化遗址的展示空间和景观功能,二是代表广富林的历史回响,结果,就把这桩事给摆平了。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本文标签: 皇帝 康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