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泽湿地的历史


临泽流域湿地生态的历史演变

人类依从于地球生态,与大自然一起进化和发展。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生态演变史。临泽历史悠远,湿地生态良好。早在周、秦时代就是雍州的属地。祁连山冰雪覆盖绵延,横亘万古,造福千秋,拥有大小冰川1600多条,面积达1300多平方公里,荫蔽积雪,涵养水源。冰雪哺育了诸多河流、湖泽,古老的祁连山冰雪融汇成了浩荡的黑河、梨园河流域湿地,涌入广阔的居延海。台湾著名学者柏杨先生所著的《中国人史纲》,记述汉代的居延海约1800平方公里,造就了河西走廊北部辽远丰茂的草原湿地,是无数牛、羊、麋鹿和骏马的天堂,成为月氏、乌孙及匈奴游牧民族争夺湿地生态和发展空间的舞台。

月氏作为河西最古老的民族,著名历史学家剪伯赞认为月氏是华夏的一支,大约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当是之时,东胡强而月氏盛”。历史上的鸭暖昭武湿地生态曾是月氏的驻牧中心,约3000年前就建立了宜牧宜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临泽乃至河西生态文明的重要起源地。长期研究河西历史的方步和教授认为“月氏人在河西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政权,只有智慧善谋,才能达到如此的灿烂辉煌”。即使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临泽仍是水泽八方,清泉四溢的典型湿地生态。司马王朝为避昭帝之讳,将昭武县改名“临泽”,体现了古人重视自然、崇尚水文的生态观,表明这里极具湿地生态的优势。

中国历史上多次移民西部的开荒高潮,加剧了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研究中国历史生态变迁的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赵岗先生指出:“第一次高潮出现在秦汉之际。汉武帝击退匈奴,总计向西北迁徙70余万人”。“2000多年来,人们将草原湿地垦为农田,铲除了防风固沙的屏障,使风沙长驱直入。”他认为人类的垦荒活动是湿地生态恶化的主要根源。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垦荒运动,加剧了临泽湿地生态的退化。巴丹吉林沙漠恶魔威逼临泽境内,形成南、北、中3条风沙带,总长达103公里,侵蚀的沙区湿地面积近10万公顷。沙化危害成为制约临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风起沙石扬,埋地又压房;好年不过百,灾年全丢光。”就是昔日临泽湿地生态恶化的真实写照。

历届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抢抓西部大开发、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机遇,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绿化山川,围绕“活起来、绿起来、富起来”的目标,坚持科学规划,掀起了“人沙之战”。以黑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节水项目累计投资3.72亿元,完成田间配套37万亩,高新节水17.56万亩;85%的耕地实现了渠路林田配套。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建成防风固沙林52.6万亩,营造长达187公里的绿洲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2.6%。形成了“林进沙退”的良好态势。湿地绿洲向沙区推进了8-10公里,取得了显著生态成效。

本文标签: 湿地 生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