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史

萌芽: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心理现象的思考。可以说,对人类心理现象的思考和探索,从人类有意识开始。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如《诗经》、《周易》、《尚书》等,都清晰地记录了许多关于身心关系、自我意识、群体心理、个体心理过程的心理学思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杨朱、荀子等思想家对心理现象都有了相当的研究。

秦汉魏晋唐宋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对心理现象的论述更加丰富和深入,从思辨和实证两个维度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许多研究成果与现代心理学的结论一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七大类:重人论、形神论、天人论、性习论、知行论、情志论、主客观论。

与西方心理学思想相比,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价值在于对偏向社会科学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文学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和保健心理学的研究中,因为这些领域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较大,更适合从心理学的人文视角进行研究。

其实也是真的。

这些观点即使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相比,也毫不逊色。

如关于人的心理社会化的渐染说、童心说,关于阴阳五行差异说、实践与自然差异说,关于遗传、环境、教育的知行说、性习惯说,关于心理健康的生理、心理、自然、社会整体养生模式等,仍有一定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