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类型的战斗机可以在真实的谎言中垂直降落?

Harrier是一种亚音速单座单引擎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由前英国霍克飞机公司(并入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和布里斯托尔航空发动机公司(并入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研制。其主要任务是近距离空中支援和战术侦察。1966年8月“鹞式”原型机试飞,1969年4月装备英国空军。“鹞式”采用上反角的后掠上翼和飞马座发动机。机身前后有四个喷气嘴,可以0 ~ 98.5°旋转,为垂直起降、过渡飞行和常规飞行提供动力升力和推力。翼尖、尾翼和机头都有喷气反作用喷管,用来控制飞机的姿态,提高失速性能。“鹞式”具有中低空性能好、机动灵活、构型分散、能与前线快速转移等特点。它最大的缺点是垂直起飞时射程和活动半径小,在陆地使用时载弹量小,后勤保障困难。

武器装备:典型的装载方案是一对30mm阿登尼斯炮吊舱,三枚454kg炸弹,一对Matera 155火箭炮,一枚响尾蛇空对空导弹。

尺寸数据:翼展7.70米,机长13.89米,飞机高度3.45米,机翼面积18.68平方米,展弦比3.175,机翼后掠角(1/4弦线处)34。

重量数据:空重5580 kg,最大起飞重量11340 kg。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1186km/h(高度300m),最大海平面爬升率180m/s,服务升限15240m,垂直起降时运行半径92km,短距滑行时间418km,转场范围(。

1998年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美国海军陆战队飞行员彼得·杨(Peter Young)驾驶一架“鹞式”战斗机飞上蓝天。当飞机爬升到14500英尺的高度时,发动机突然停止。杨两次试图重燃爱火,却毫无反应。

“飞机失控了!”他平静地通过无线电向地面报告。“发动机熄火,没有反应。我要跳伞了!”然后他拉起弹射杆。杨立即被逐出驾驶舱。当降落伞在他头上打开时,它的两条带子猛地扣在他的头盔上。这位42岁的海军中校和两个女儿的父亲因颈部骨折当场死亡。

飞机坠毁经常发生,大多数AV-8A都是意外坠毁。

杨并不是第一个死于鹞式战斗机坠毁的飞行员。自1971美国海军陆战队从英国引进这种飞机以来,它已经发生了300多起事故和900多起非战斗情况下的险情,导致45名飞行员死亡。这些人大多是优秀的飞行员。他们有的是刚走出航校的高材生,有的是海军陆战队的骨干。

按照美国军方制定的衡量飞行安全的标准——每654.38+0万飞行小时发生重大事故(又称A类事故,指造成死亡或永久伤害或财产损失超过654.38+0万美元的事故)的比率,首架“鹞式”(AV-8A)的A类事故发生率之高简直是天文数字——366。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一个鹞式中队的事故,中队飞行员干脆给这种飞机起了个绰号叫“寡妇制造者”,结果一直流传至今。据统计,事故中超过一半的AV-8A坠毁。

80年代中期,海军陆战队开始用安全系数更高、作战能力更强的AV-8B替换AV-8A。但是到了1996年底,新型鹞式战斗机也坠毁了近1/4。AV-8B的平均事故率为11.44/65438+百万飞行小时,高于同期其他军种的攻击机或战斗机的总事故率。在此期间,鹞式飞机失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543.8美元+0.8亿美元。2001似乎是鹞式飞机的“平安年”,创下了历史最低A级事故率——2.74起事故/654 38+百万飞行小时。但截至6月65438+10月1,2002年鹞式战斗机A级事故率再次上升至9.66/65438+万飞行小时。

在鹞子的故乡英国,它们糟糕的安全性能甚至比美国还要糟糕。也许是鹞式太致命了,连一向以捡美国垃圾为荣的台湾省都不敢碰。

操作复杂,发动机熄火,控制杆卡死,设计缺陷多。

由于鹞式飞机使用独特的空气动力学原理,驾驶它对飞行员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挑战。普通喷气式战斗机只有起飞和降落两种操作方式,而鹞式战斗机飞行员需要掌握起飞和降落的四种基本方法。除了节流阀、控制杆和方向舵脚蹬,他还必须控制四个旋转喷射管,以保证飞机能够获得所需的升力或下降力。垂直飞行时,他应该密切注意风向。如果在夜间或航行中的军舰甲板上起降,飞行员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如此复杂的操作需要飞行员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但由于这类飞机故障频发,经常停飞,所以飞行员只能在模拟器上练习。由于训练时间不足,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误操作,这也是“鹞式”频繁坠毁的重要原因。

另外,鹞式飞机从头到脚都是故障,比如发动机熄火、压气机叶片出现裂纹、控制杆卡住、副翼摆动失灵、导向轮自行滑出跑道等等。用一位飞行员的话说,“你能想象到的故障都会发生,你想象不到的故障也会发生。”但最致命的是海军陆战队在消除这些故障方面不负责任的迟缓。

1986年有飞行员发现副翼摆动失灵,但直到去年才真正排除了这个隐患。此外,鹞式战斗机弹射座椅和发动机的设计缺陷在多年后得到了纠正。

另外,鹞式飞机很难“服役”。如果更换发动机,平均需要550个工时,而F/A-18只需要9个小时。鹞式平均每小时在天空中需要25小时的地面维护,相当于F/A-18的2-5倍。

一度被视为“技术奇迹”,有望成为海军陆战队的空中支柱。

虽然“鹞式”的安全记录非常糟糕,但海军陆战队一直对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具有海洋特色的空中力量”的支柱。

二战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南太平洋的瓜达康纳岛经历了最惨烈的战斗。在战斗的紧要关头,美国海军出于自身军种的作战需要,撤回了对海军陆战队的空中掩护。结果,超过10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这场战役中阵亡。

自那次战斗以来,海军陆战队发誓要建立自己的空军力量。1957年,当时的海军陆战队总司令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组建一支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拥有固定翼飞机航程和速度的新型战斗机部队。这个想法直到1968海军陆战队在英国的一次飞行表演上第一次看到鹞式战斗机才付诸实践。“我对它一见钟情”,当时参加飞行表演的海军陆战队上校托马斯·米勒回忆道。它的两个机翼可以向后和向下折叠,四个喷嘴喷出的热空气可以提供23800磅的推力,使整架飞机从地面升起,进入悬停状态,然后飞向远方。这简直是技术奇迹。"

海军陆战队如愿以偿,在1971年从英国购买了第一批鹞式战斗机。随后的31年,* * *购买了397架飞机。虽然已经停产,但海军陆战队仍装备154“鹞式”战斗机,它们将服役13-17年。

无论是续航能力还是目标定位能力,鹞式都已经过时了。

虽然被海军陆战队寄予厚望,但“鹞式”本身的设计缺陷决定了它在战场上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喷嘴喷出的气体温度过高,容易损坏跑道,而强烈的吸气容易把鹅卵石等杂物吸进去,会对发动机造成损伤。另外,鹞式的重量不能太大,否则无法垂直起降,限制了它的载油量,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它的航程和其他载荷。它的最大外部载荷只有9000磅。与此相比,F/A-18的载荷为1.55万磅。为了减轻重量,Harrier的油箱没有配备防护装甲,油箱内没有阻燃泡沫,也没有内衬自封隔膜(这种隔膜可以堵住被子弹射穿的洞)。这些疏漏降低了它的战场生存能力。但是鹞式战斗机最致命的弱点是它的喷射管。为了平衡起见,推力最大、温度最高的喷管位于机身中央,而其他飞机的最热点在尾部附近。所以一旦被热寻的导弹击中,对鹞式的伤害会更加致命。

这种担忧在1991的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印证。在那场战争中,七架海军陆战队的鹞式战斗机被伊拉克炮火击中。根据美军战后评估,鹞式战斗机每1000架次损失1.5架,而海军陆战队的主力战斗机F/A-18毫发无损。在去年的阿富汗战争中,鹞式战斗机缺少激光瞄准系统,因此只能由其他飞机定位。结果去年的两个月,11和12,在他们参战最忙的阶段,只出动了342架次,投下了161枚炸弹。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分析师安东尼·科德斯曼(Anthony cordesman)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鹞式战斗机过去承担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已经发生了变化。在阿富汗战场,近距离空中支援意味着B-52在3万英尺的高空投下激光制导炸弹。此外,配备狱火导弹的捕食者无人机也可以执行鹞式任务。AV-8B在续航能力、战斗载荷、战场生存能力、目标定位、通信能力等方面已经落后。之所以能参战,是五角大楼想给大家一个发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