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历史状况
1944年5月,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邀请当时世界著名的高坝专家、印度巴克拉坝工程顾问、美国开垦局总设计工程师萨万茨博士,在中国工程师的陪同下,到中国考察三峡,然后提出了长江三峡工程的初步报告,也就是10年6月白宫披露的、引起轰动的“萨万茨计划”“规划”坝址位于南津关上游约2000米处,最大坝高22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200米。水电厂总装机容量为654.38+00.56万千瓦,单机容量为654.38+065.438+0万千瓦。船闸设置通航,万吨船队可达重庆,还能拦洪,预计投资9.35亿元。应该说,萨凡纳计划是第一个能够充分利用三峡水资源的具体计划。
1945年5月,资源委员会组建了“三峡水电工程技术研究委员会”,同年8月,在水电工程总局下设立了三峡勘测室,并从美国租借了两台钻机和两台钻机,开始了一些勘测和调查工作。1946年4月,萨凡奇博士再次来到中国,勘测三峡坝区。同年5月,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殖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进行设计,并派出54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赴美国垦殖局参与三峡工程的设计和研究。1947年5月,国民党政府明确叫停三峡水电工程。
从65438年到0949年新中国成立,长江中下游相继解放。同年汛期,长江流域连续下雨。7月9日,沙市水位高达44.49米,为1931洪水以来的最高水位。7月12日,汉口水位上涨至27.12米,导致长江中下游多处堤防溃决,形势异常严峻。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不久,1950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成立,开始了对长江的综合治理。
1952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局根据长江委规划设计,下达了《荆江分洪工程决定》。决定指出:“为确保湖北、湖南两省数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长江治理工程竣工前,加固荆江大坝,在南岸开辟分蓄洪区,是一项紧急措施。”根据这一决定,30万军民奋战75天,以神奇的速度于1952年底完成荆江分洪工程。1954洪水期间,为保障武汉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4汛期,长江流域发生20世纪以来最大洪水,洪水位高,持续时间长。为保住荆江大堤,三次动用荆江分洪工程,使沙市洪水位降低约1米,但长江、汉江主要堤防仍有64处决口。尽管防御强大,武汉仍被洪水围困100天,京广铁路无法通车100天。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损失惨重,3.3万人死亡。
1954的洪水启示人们,解决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涝灾害的威胁,是治理长江的首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央人民政府要求加快长江流域的规划和三峡工程的研究,决定在长江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从1955开始,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的勘测、科研、设计工作,历时三年,于1957年底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