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始祖后稷身份之谜:或因其丑被母亲抛弃。

周朝始祖后稷身份之谜:或因其丑被母亲抛弃。

读者经常批评边肖不读正史,正史在《史记》中有记载。如果史记都是野史,其他史书都会脸红。这段话今天主要参考的当然是你心目中的那段神圣的历史,但其中还是有很多用现代的眼光很难理解的部分。让我们试着找到一条更符合现代逻辑的线索,还原历史的真相。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大部分熟悉周朝的人应该是从36集甚至72集的国产电视剧《封神榜》中知道的,有些还是在历史课上偶然听到的。我把自己推高了一点,看了一些《忘记准考证号史记》《汉书》之类的历史书。你是因为看了《周易》才到周朝的吗?如果有,我先给你这个盒子里的一个。

当然,周武王和周文王是我们最熟悉的周朝人物。英雄创造了时代,因为伟大的人记住了这个时代,这也可以理解。追根溯源,周朝的始祖是始于尧帝时期的农师,相当于现代的农业大臣。后人称他为后稷,封号或谥号。他的真名叫嫌弃,嫌弃嫌弃。

据《史记》记载,弃母姜是邰人的妾。姜_一直没有怀孕,后来在野外踩了一个巨人的脚印,怀孕后被抛弃。周围的人都觉得不吉利,最重要的是,帝喾作为部落首领,大概认为自己被戴了绿帽子。为此,被抛弃的母亲也很讨厌。她还是专程来算了一卦,可能还会遇到第二刀,于是把孩子扔到了一个僻静的巷子里,以为没人会在乎饿死。

于是,村民们从婴儿被扔的地方赶着牛羊,牛羊都小心翼翼地躲避着,谁也不敢踩;姜_就更邪乎了,大概是因为后稷长得太丑了,我妈才不死心,非要杀了他。他要把他扔到森林里,被狼和狗吃掉。恰好林子里人多,她也不好意思。那是冬天,我就把他扔在结冰的河上,想着这次不会要你的命。没想到,很多鸟在他身边展开翅膀,帮助保暖。狠心的母亲江_,体会到了孩子的神奇,把他接回了家。

这些话不合逻辑。让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边。首先,我们为母亲的无情感到寒冷。不是说虎毒不吃小孩吗?不是说孩子是母亲的骄傲吗?一般扔小孩是怕他饿死,所以要在人多的地方,当着一大家子或者没有小孩的家庭的面扔。Ginger _ harmony不仅仅是为了挑一个偏僻无人居住的地方,一次换一个更偏向的地方。看来孩子死了她也不会放心。既然这么残忍,为什么不直接埋了?如果你真的这么狠心,根本不理,迟早会饿死的。为什么她把它扔了,几天后又回去看?这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

除此之外,扔掉孩子的原因只有几个:一是孩子太多,要养,二是孩子的性别不是自己想要的。她是小妾,怎么可能养不起孩子,何况是有把柄的孩子?

而且《女侠传》里有一段话,叫姜_,德不归,神依。颂:弃母江_,清静专一,死为帝左,母道尽矣。这基本上是《诗经》里的原话,也就是说姜_本人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有着母仪,善良安静专一的性格。后稷因为母亲而被抛弃。这个理由不成立。是不是因为他真的很丑,那也没那么糟糕。

奇怪的是,《诗经》和《列女传》中关于后稷弃子的记载一模一样。都说姜_在野外踩了巨人的脚印,怀了孕才生下后稷。后稷之所以取名弃子,是因为他一开始就被遗弃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实可能没有这么复杂,因为《诗经》最早形成于周朝,而司马迁的《史记》、《刘向列传》都是汉代的作品。关于夏商周的文字资料非常有限,大部分是三代之前的民间传说,口耳相传。所以,即使是以记录客观史实严谨著称的司马迁,为了保证体系的完整性,也不得不加入一些传说和民间说法,因为实在没有其他的参考资料,所以也不能直接把这段历史留白。

所以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我们将它还原成这样的东西:《史记》、《列女传》中关于后稷的部分,直接取自《诗经》中的记载,这是一部文学作品。为了塑造三皇五帝的古圣先贤光辉伟大的革命形象,往往进行一些文学加工。这没有错,以后做皇帝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汉高祖说自己是赤帝的儿子,割白蛇造反;李世民说他是李二的后代;朱元璋说朱是他的祖先。

于是后稷的母亲踩着巨人的脚印怀上了他,只是为了强调他不是凡人,而是神的儿子。后一段,他妈妈三番五次抛弃他,他却没有被动物保护打死,只是说明天会有异象。这个孩子不简单,夸大了神话。至于被抛弃的说法,也有抛弃这个名字会刺破边线的嫌疑。

事实上,姜_只是的一个普通妃子,连皇帝后来都为他加封,而他只是一个部落首领。一个部落首领的普通媳妇终于怀孕了,生了个男孩。当然要把她当宝。而且因为中国古代人非常害怕起太大的名字,怕被诅咒,所以越卑微的孩子名字越有福气。这个概念一直流行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老一辈有很多人称之为“狗狍子”,意思是狼不吃,狗不咬,这样才能生存。因为古代孩子的存活率很低,很多孩子最后被野狗咬死肢解,大人怕是活不成了。

人心相通,道理相同。当然部落首领更看重这个,更何况姜_是贤妻良母,是个贤惠的女人。于是我给儿子起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名字——嫌弃,意思是不管日子过得怎么样,这样的孩子都能过得很好。但后人认为一个伟大的农业之父,一代农业之神,可以有如此平凡的出身,如此卑微的名字,于是加盐加醋,做了一些包装,就有了《诗经》中的神仙故事。而司马迁和太史公刘向写这段历史时只有《诗经》可以参考,只好画瓢。

这就是还原这个历史真相,真正的正史。其实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完全没有必要。英雄不问出身。为什么他们要早上拍祖宗18代的马屁?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出身,而在于自己的努力。他能以平凡的家庭背景和平凡的天性做出伟大的成就,不是更令人敬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