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那些被键盘“砸死”的好车

时至今日,每当我们谈起国产车,还是能听到很多质疑的声音。不知道质疑者是否真的驾驶和体验过如今的国产车型,但作为汽车媒体从业者,我们这两年接触到的自主品牌新车,大多都能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相比同价位的合资车型,国产车型表现更差。

事实上,自主品牌阵营中的“好车”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回顾过去的20年,也就是自主品牌产生和发展的20年,也出现了很多值得肯定的模式。这些车型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机械稳定性都可以媲美合资甚至进口车型,但是贴上“国产”的标签后并没有得到太多消费者的认可。

1995-2010期间,国内车企不仅生产自己的车型和配件,还有一种有趣的生产方式————CKD(completely knock down)。CKD是指海外车企进口零部件到中国,由国内合作车企组装,部分被CKD下线的车型挂着国产品牌Logo。

丰田格兰维亚

金贝戈锐斯

这种生产方式最典型的模式就是金杯风度。也许在很多消费者眼里,格蕾丝就是一辆面包车,但是在刚推向市场的时候,格蕾丝就是一辆带有金杯标志的丰田Granvia MPV。

除了车身外观的金杯logo,格蕾丝其他部分都是日本制造,连发动机都是普拉多同款的3RZ,变速箱是爱信4AT。虽然动力不强,但胜在耐用,开起来还不错。Grace后期也和普拉多同步改2TR。2.7L发动机一直服役到2015。在金杯品牌历史上,最早的版本和2.7L车型绝对是为数不多的好车。

除了格莱斯,还有红旗史圣。一汽长春工厂生产的史圣其实是一辆12代皇冠MAJESTA,也就是日版皇冠。当时提供的是3.0L?V6和4.3L?V8两种动力车型可选。与同年代的一汽丰田皇冠相比,4.3L车型绝对是当年宠坏了JDM车迷。更令人惊讶的是,同一时代的皇冠的中控台会开裂,而红旗史圣却没有类似的质量问题。

史圣上市时,3.0L车型的价格为39.98万元,4.3L车型的价格高达68.88万元,基本上是当时自主品牌民用车价格的巅峰。在很多人看来,花几十万买国产车不是傻就是傻,但懂的人自然明白,这不是普通的国产红旗那么简单。

只是这两款车型格蕾丝和史圣就像是自主品牌给海外品牌做代工,并没有多少工厂流水线之类的技术,甚至连设计都不需要修改。在这两款车的同时,一汽奔腾推出了首款车型B70。说到B70,就不得不提它与日系宝马的特殊“渊源”——马自达6。

马自达6引入中国时,由一汽马自达工厂投产,同样诞生于一汽的奔腾B70的底盘、发动机、变速箱都与马自达6相同。虽然没有马自达车标和运动外观的加持,但B70一定程度上学习了Ma6的运动基因,所以应该是早期操控性能最好的自主品牌车型之一。正是因为使用了马自达6的核心部件,B70的整体品质非常优秀,早期国产车的通病几乎不会出现在上面。

向技术学习的做法并没有被自主品牌视为长久之计。才过了3-5年,自主品牌投入了核心技术计划的研发。摆脱国外品牌的技术束缚,掌握核心技术才是发展之道,但在2020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上仍然有这样的产品“建立”在海外车企的平台和动力系统上。BAIC BJ90是当今最典型的案例。基于上一代奔驰GLS,与其说是打造,不如说是换壳车。除了内部和外部设计的差异,BJ90和GLS的零件和技术几乎相同。3.0T和4.0T车型的市场售价分别为98.80元和65,438+0.28万元。国产车和奔驰卖的价格一样,但是在BJ90用户眼里,价格就不一样了。

虽然金杯风度、红旗史圣、奔腾B70缺少纯正的中国血统,但需要承认的是,这三款在2010之前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国产好车。什么是好车?乘坐舒适,硬件可靠,再加上一丝豪华,已经满足了一辆“好车”最基本的要素。

或许在一些消费者看来,贴牌、借鉴、换标并不是成熟车企应有的行为,但在自主品牌的成长过程中,确实需要这些因素的推动,就像小学生在抄袭过程中或多或少能体会到优等生的解题策略一样,早期的国内车企在贴牌、借鉴研发过程中也是如此。他们可以通过国外成熟的汽车技术提高自己的R&D效率,从而推动自主品牌的发展和进步。

曾经国产车不是没用,但是那些好车被键盘狂轰滥炸,好车还被称为烂车。今天,同样如此。无论国产新车的综合性能有多优秀,简(潘)(夏)的朋友们还是不肯接受这个现实,上来之后只能表现出对车的理解,但这对自主品牌和中国汽车工业都是不公平的。中国汽车工业真正的发展时间只有20多年。相比之下,国外汽车品牌的历史差不多有50年甚至更长,自主品牌想在短短20多年内取得与国外品牌不相上下的成绩相当困难。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