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园林有哪些及其特点?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书,记载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是中国古代帝王贵族狩猎游玩的园林形式。)它有三千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园林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巧造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自然景观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建设,中国古代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是造园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造园常用古诗词与造景相结合。其中,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理条件和物产各异,园林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综上所述,我国南方、广东沿海、四川的园林各具特色,所以有所谓的江南园林、岭南园林、钟书园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周边的园林风格相似,故统称北方园林。

2.江南花园

江南园林往往是房屋的延伸,基地面积小,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更多的景观。因此,“以小见大”、“借景观景”等造园手法得到了灵活运用,留下了许多巧妙精致的佳作。比如苏州小源王石园北侧的小院,非常窄小地嵌在书房楼和界墙之间,园丁们别出心裁地在这里种上了竹子、芭蕉、腊梅、南天竹,还用几根松树石笋装饰。这些植物和石峰很漂亮,不占地,很吸引人。

3.岭南花园

中国古典园林

岭南园林主要指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古代园林。现存名园有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音山房、佛山梁园,并称为“岭南四大名园”。岭南气候炎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岭南园林中的水池一般都是规规矩矩的,建筑很长,南面有很宽的走廊。其他两侧都是游廊环绕,水上还建有廊桥,以尽量减少游览过程中的日晒时间。其余建筑也相对集中,花园往往嵌套,留出足够的地方种植花草树木。受当地绘画和工艺美术的影响,岭南园林建筑色彩丰富,建筑雕刻图案丰富。

4.川中花园

中国古典园林

四川虽然地处西南,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那里的园林历史悠久,富有自己的特色。川中园林更注重文化内涵的积累,一些名园往往与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联系在一起。如邛崃县的文君井,相传是在西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开酒店的原址上修建的。井园占地10亩,以琴台、岳池、假山为主景。再如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梅州苏三祠、江油太白故里等园林,都以纪念历史名人为主题。其次,蜀中园林往往表现出淳朴的特色,往往将田园风光融入园林之中。此外,园内建筑还吸收了四川民居典雅古朴的风格,如山墙装饰、屋顶翘曲、井台、灯座等小品,至今仍具古风。

5.北方园林

北京是中国北方城市中园林最集中的地方,大部分是古代帝王的园林。这些皇家园林在建造时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它们规模宏大,建造精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此外,北方还保存了一些历史悠久的古代园林,如江西太守衙门的园林,始建于隋开帝十六年(596年),至今仍留有丘陵和山谷,是我国保存最早的园林遗址。再比如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山东曲阜的铁山园,都是北方纪念性园林的代表作品。总的来说,江南园林更为典雅秀丽,岭南园林更为秀丽精致,钟书园林更为古朴典雅。

编辑第三段。景观分类

皇家花园1号

中国古典园林

早期该园主要放养动物,后逐渐发展成为集工作、生活、游玩于一体的园林。根据它们的位置和规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最小的花园是利用宫城禁地的一小块空地,堆一些假山,种一些树,形成一个庭院花园。位于北京紫禁城最北部的皇家园林是这种类型的典型园林。除了皇家园林,紫禁城里还有苻坚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和宁寿宫西园,它们都是点缀在黄色琉璃瓦海洋中的绿洲。宫苑面积不大,受轴线影响,布局比较规整。第二类是宫城附近的花园。这种园林往往利用天然的水或山丘来建造,规模较大,又靠近宫城(往往在皇城之内),所以游览和欣赏都很方便,受到历代帝王的高度重视。历史上曹操在邺城修建的铜雀台花园和隋文帝在长安修建的大兴花园等。明清北京皇城的北海、西苑(今中南海)也是这样的园林。无论是宫内的小园林还是宫外的园林,都位于繁华的京都,往往受到城市环境的限制,往往无法满足皇帝们纵情山水的欲望。因此,他们在京郊或更远的地方寻找有山有水、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有的甚至将真实的山水包装进园林,这就是大型的山水园林。历史上汉武帝的上林苑、唐明帝的骊山、清代北京西北郊的三山、婺源等都属于大型山水园林。现存最完整的风景园林是北京的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典园林

明确的区域划分是景观花园的一大特色。国王的后妃们不仅要处理政事,还要玩乐,甚至在花园里建造模仿普通城市商业的街景。这些功能各异的景点往往相对集中在风景园林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景点。大花园靠近大门,一般设置宫殿区。虽然宫殿区在花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花园是为了欣赏风景而建的。人们进入颐和园,最感兴趣的是昆明湖的碧波绿岛和万寿山上绿树中露出的红墙黄瓦。游览避暑山庄最吸引人的是湖区和群山的自然美景。因此,提供一个广阔而丰富的园林区域,供人们欣赏和游览,才是园林真正的重点。因为园林是皇帝的园林,规模宏大,设计精细,施工要求高,所以营造的园林区景观也不同于一般园林。总结起来有四个特点:(1)大气魄,充分利用自然景观的自然美。园林之所以宏伟,首先是占地面积大,规模大,往往还包括真山真水。西苑三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园林。避暑山庄、颐和园、香山静怡园、玉泉山静明园都能营造出一片美景。有些园林建在平地上,境内没有真正的山和水,但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也能营造出自然景观。(2)园中设园。这种布局方式来源于皇帝的封建意识。他们想看到地球上所有美丽的风景,所以他们把世界著名的风景园搬到了花园,这样他们就可以在附近欣赏了。(3)突出主题,重视丰富多彩的建筑点缀。皇帝造园时,经常从全国各地招募高级工匠,以建造精美的建筑作为景区的主题。

2.文人园

文人园林和皇家园林一样,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类别。它们代表了民居园林的精髓,在园林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上文人园林数量最多,很多主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或画家,影响很大。文人园林一般都比较小,容纳不下很多场景。它们没有园林的瑰丽和摄人心魄的美,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让人流连忘返。关键是园林景观与主人的文心和修养融为一体。镇江焦山是长江中游的一个小岛,环境特别幽静。半山腰有一座别峰寺,小巧玲珑,绿树翠竹环绕。庵内有两间书房,原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的书房。门旁有一副画家手书的对联:“房中雅,花不多。”在板桥看来,好的居住环境不在于大而全,而在于富有诗意。只有这样,才能以优雅赢得大,以少胜多。这种“雅”和“小”是文人园林的主要特点。在古代封建社会,文人和知识分子最好的出路是做官,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只能靠教书或卖字画为生,经济状况不太好。因此,他们的花园大多位于房子旁边的空地上,占用的土地很少。这也可以从古代文人园林的名称中体现出来。比如苏州有个盆景园。因为面积小,整个园林空间就像一个茶壶。还有著名的园林,如残园、芥菜子园、半亩园等,都以面积小而闻名。“小”不利于造园。而当代风景艺术家可以自由掌握艺术创作的辩证法,化不利为有利,在有限的范围内创造无限的风景。苏州网景园是江南代表性的小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花园中的书房庭院“点春桌”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得到了重建。其典雅的风格和精致的制作赢得了游客的赞誉。“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公必为师。”人们经常用这句对联来形容中国古典戏曲的高超技艺,文人园林也是如此。它要想在小范围内表现世界的美,就更需要运用“以一当十”的艺术原则。园中的每一处景物,无论是假山水池,还是庭院一隅的树石,都要经过提炼和锤炼,注入诗情画意,才能收到少用笔法、强景的艺术效果。文人园林的景色大多是清雅的。这里的雅主要是指宁静自然,清新妩媚,质朴淡然,风雅。这种风格的获得与少胜多、简约胜多的艺术原则密切相关。除了山水,文人园林的建筑装饰和小品也非常典雅朴素。文人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园林的欣赏功能与居住功能紧密结合,即所谓“游”与“居”的统一。古人常称之为“游”赏山川,称之为“居”,在风景优美的环境中学习、习艺、交谈、宴饮。只有达到这两种境界,艺术才算完美。留园是苏州著名的文人私家园林。大致可以分为中部和东部两部分。虽然这两个部分的主体风景不同,但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行”与“居”的结合。

3.寺庙花园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另一大类。就园艺学而言,它不仅仅指附属于佛寺和道观的园林,而是泛指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的园林。中国古代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更加复杂,出现了各种建筑类型,一般都有园林,这也带来了寺庙园林的多样性。“南朝四百八十殿,多少塔烟雨。”唐代诗人杜牧的这句名句,既描述了南朝佛教寺院的繁荣,也指出了寺院环境的优美。大江南北的景点几乎都被佛寺伽蓝占据了。如今,全国大大小小的名山都成了旅游景点。几乎都有古老的寺庙。有人曾用“元宝寺,园林裹寺”来形容这些寺庙的美景。“元宝寺”是指寺庙融于山水之中;“园林裹寺”是指寺内建有几个小花园,供香客欣赏。杭州著名的灵隐寺就是这样。即使在繁华都市的寺院里,僧侣们也总是想尽办法在空地上种上树和石头,建造小园林和小景观,有时还会在附近购买废弃的园林和池塘,稍加修复,成为附属于寺院的独立园林,如苏州的庄洁法华寺、上海的龙华寺、广州的刘荣寺等。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另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在名山大川中,往往有纪念古代名人或民族英雄的纪念性建筑,如杭州的岳庙、成都和襄阳的武侯祠、成都的杜甫草堂、陕西的杜公庙、绍兴南郊的兰亭和王右军庙等。,是为了纪念岳飞、诸葛亮、杜甫和王羲之等历史名人而建造的。实际上,它们是另一种类型的祠堂建筑。寺庙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有一些综合性的公共园林。为了接待一些朝圣者和游客,一些寺庙总是有生活和娱乐设施。一些寺庙和花园有客房,方便学者学习或过夜。

4、郊区景观建筑

郊区风景园林是指位于城市郊区,由原始自然景观若虫,结合景观的管理和建设,经适当加工改造而成的园林景区。是以自然风光为基本骨架,以城市居民为主体的公共* * *旅游区。它们在性质上非常接近现代公园,在规划布局上充分体现顺应自然、美化自然的传统。它们是城市园林和名山大川景区之间的过渡。郊区风景园林的第一个特点是靠近城市,一般位于郊区附近两三公里范围内。这类保存至今的园林有苏州的石湖、虎丘,无锡的锡山、惠山,南京的中山,镇江的南山,兰州的高栏山,肇庆的鼎湖山、七星岩,广东惠州的西湖,安徽阜阳的西湖,杭州的西湖。比如杭州西湖,离市区很近,一到湖边就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无锡的惠山、锡山,南京的中山也离城市根很近,甚至城市里都能看到它们的风景。中国著名的造园著作《园冶》在谈到园林的位置时说:“进城不远千里,但去哪里都可以。”总结了这类园林便于观光的特点。从历史上看,郊区风景园林的发展比其他园林慢。直到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商业、手工业的繁荣,郊区的山水园林才兴盛起来。确切的说,城郊山水园是众多单体园林(如寺庙园林、私家园林、园林)加上山水之间景点的集合。它的主要因素是山、水、园林和寺庙。这里既有青山绿水、洞溪花木等自然风光,也有亭台楼阁、险要曲径、古刹神仙、精雕细琢的民居等人工营造的景色。它的景区面积比普通园林大得多,生活服务设施、商业网点多,开发建设也复杂得多。城郊山水园占地面积大,视野开阔,为从远处欣赏山溪山泉、亭台楼阁的整体气势和雨雪变化创造了条件。与城市园林相比,郊区景观层次更多,变化更丰富。在这些景观园林中,岩石、树木、喷泉、建筑等最基本、最立体的造景场景,往往可以与自然界中的一些活的、虚的景观相结合,如日影的变换、风起云涌的气候变化,形成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迷人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城郊景观建筑的又一特色。大部分园林,尤其是著名景点,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改造、经营和积累,经过几代文人画家的题写和描绘,具有深远的人文意义。这也是一些著名的山水园林经久不衰,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城郊园林的历史文化因素也体现在园林景点的名称上。为了将园林的美景代代相传,也为了与其他城市一争高下,一些古代城市往往会从家乡请来一些知名的文人画家和乡绅,对城郊园林的主要景色进行评价和命名,最后以“八景”和“十景”的形式总结出当地园林的主要美景。

编辑第4段。相关文章

苏州园林叶圣陶苏州园林据说有100多处,而我去过的只有10多处。我也去过其他地方的一些园林。如果要我说一般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全中国园林的标本,全中国的园林都或多或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所以,如果有人想欣赏中国园林,苏州园林是不可错过的。设计师和工匠因地制宜,成功的园林当然不一样。然而,苏州的园林有相似之处。似乎设计师和工匠都在追求同一件事:确保参观者无论站在哪里,面前总是有一幅完美的画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楼阁的布局,假山池塘的协调,花木的衬托,近景视觉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存在,才能形成完美的画面,不能有损美的失败。他们只想让参观者获得“如临画境”的美感,他们的成果实现了他们的愿望。当游客来到花园时,没有人不想到口头上说一句“如在绘画中”。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现代的普通住宅,大部分都是对称的,无论左边如何,右边也是如此。苏州园林永远不能讲究对称,仿佛刻意回避。东方有亭子或回廊,西方绝不会有同样的亭子或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比如用图画,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艺术画,而园林是艺术画。艺术画要求自然趣味,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里有假山和池塘。假山的堆砌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无论是山还是竹花木的丘陵,都是设计师和匠人的人生经历和胸中的高谷,让游客在攀登时忘记了苏州城,只觉得自己在山中。至于池塘,大多指的是流水。有些园林有宽敞的池塘,所以把池塘作为整个园林的中心,其他的景物协调布置。如果水面看起来像一条河,通常会安排桥梁。如果安排两个以上的桥,它们将是相同的,而不是相同的。池塘或河流边上很少有整齐的石堤,总是任其自生自灭。还有一些精致的石头排列在那里,或者种植一些花草:这也是为了达到从各个角度看一幅画的效果。池塘里养着各种颜色的金鱼或鲤鱼,夏秋两季荷花或睡莲盛开。游客可以看到“鱼在荷叶间嬉戏”,这是另一幅画。苏州园林种树修枝也以绘画为主。高树和矮树正在投球。落叶树和常青树相互交替,不同种类的花树开花时也相互交替,让你一年四季都不觉得孤单。没有宝塔般修剪的松柏,也没有阅兵般的路边树:因为从中国画的审美角度来看,这是不值得拿的。几个园子里都是古藤,蜿蜒崎岖的枝干是一幅好画。花开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让游客感受到无限的繁华和喜悦,却又说不出来。逛苏州园林,难免会关注花墙、长廊。以墙相隔,以廊为界,层次较多,景色可深见。但墙壁上有各种用砖砌成的镂空花纹,游廊两侧大多是无边框的。其实是分开而不分开,界限不在,从而增加了景物的深度。好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安装了一面大镜子,更有层次,几乎把整个园林翻了一倍。游客当然不会忽略另一点,那就是苏州园林注重每个角落的画面美。台阶旁边种着几本带草的书。墙面覆盖爬山虎或紫檀木。如果窗户正对着白墙,就太单调了。加入一些竹子或香蕉。诸如此类,无非是参观者即使看很小范围的部分,也能欣赏到美。苏州园林中的门窗,图案设计,雕刻技艺,都是顶级的工艺美术。一般来说,那些门窗都是越精致越好,绝不低俗,哪怕简单巧妙。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大家一定赞叹这是一种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师很喜欢这些门窗。他们考虑光影,拍出满意的照片。苏州园林和北京不一样,很少用绘画。大部分的梁柱,还有门窗的栏杆,都涂的很广,是一种不刺眼的颜色。墙壁是白色的。部分室内墙面下半部分铺方砖,以浅灰色和白色作为对比。屋顶瓦片和屋檐漏水都是浅灰色。这些颜色与植被的绿色相配合,使人感到宁静和悠闲。花开的时候,各种花更鲜艳。

五.影响

在世界历史文化交流的各个阶段,中国“妙而自然”的自然山水园林理论和创作实践,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中国园林被认为是世界造园史上的起源之一。唐宋以来,中国造园技术传入日本、朝鲜等国。明末出的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流入日本,书稿标题为《夺天》。直到现在,日本很多园林建筑的名称还在使用文言文。尤其是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凯尔?波罗将杭州西湖的园林称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豪华的城市”,使杭州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今天,它是全世界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18世纪,中国的自然景观园林由英国著名园丁威廉?康柏引入英国,当时在英国引起了一场“自然热”。清初,英国传教士李明所著的《中国时局新记》也介绍了中国的园林艺术。后来,英国人钱伯斯去了广州,看到了中国的园林艺术。回到英国后,他写了《论东方园林》。由于人们对中国园林艺术的逐渐了解,英国的园丁开始对规则的园林布局原则感到单调。于是,东方园林艺术的设计手法也随之发展。比如1730年修建在伦敦郊外的植物园,也就是今天的皇家植物园,不仅模仿了中国园林的自然布局,还大量采用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梁等园林建筑艺术形式。不仅“华英园林”一词出现在法国,仅在巴黎就有大约20座中国式的风景园林。从此,中国的园林艺术在欧洲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