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简介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汉书》是两代班的心血之作。班固的父亲班彪,把《史记》续成了几部《史记列传》;明永平元年(58年),班固在父亲著作的基础上开始编纂《汉书》。5年后,他因私自篡改国家历史而遭到声讨、逮捕和监禁,被他的弟弟班超解救,并亲自阅读了明帝写的传记。不罚,为兰台效力,命修史。基本完成于张帝开国七年(82年),前后耗时28年。《野心》和《表》的一部分,是在他死后由他的姐姐班昭和马叙布完成的。

《汉书》沿袭《史记》体例略作改动,将“纪”改为“纪”,“蜀”改为“志”,“传”改为“传”,删去“世家”。全书共十二章、八表、十志、七十传,共一百篇,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至黄帝四年(23年)230年的历史。

《汉书》有十二个“纪”,是汉高祖到平帝的编年大事记。

《汉书》有八张“表”,大多是在《史记》旧表的基础上,加上汉武帝以后的演变。前六章的记载包括汉初同姓诸侯名单、异姓诸侯名单、高祖至成帝的英雄年表,以达到记录统治阶级尊汉的目的。《汉书》增加了后两篇,包括百官官表和古今人表。

《汉书》有十条记载,是专门记载法规制度的沿革。因为《汉书》已将“书”作为大题,为免混淆,改为“志”。每部编年史的内容多为古今相连,但并不以西汉的历史事迹为重点。

《汉书》列传七十篇,仍以《史记》的规律为依据,以官员、将军列传为主,也以时代顺序为主,先有专传,后有子传,再有边疆、外国各族列传,最后有明确的体例。最后一篇是“传记”,叙述其写作动机、编撰、例举等。

此外,《纪》传》每篇都附有“赞”,表示作者对人或事的批评或看法。《汉书》尤其以史料丰富、知识丰富著称。”工整一代之书,详而详,是后世史家所不及的”(章学诚语)。可见《汉书》在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汉书》用一个历史学家的笔记录了西汉的历史,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汉代统治集团的昏庸残暴,上层社会的冷峻冷酷,社会危机和民生疾苦,对社会有贡献的仁人志士,包括作者的爱憎和批判。

在班固生活的时代,封建神学思想已经发展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班父子是“只关心圣人之道,然后献身于圣人之道”的史学家。很自然地,他们把圣人之道作为他们作品的指导思想。这样,作者在继承《史记》内容的同时,指责其“是非对圣人而言颇为荒谬”,从而篡改了《史记》的观点,使《汉书》更符合封建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