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是怎么来的?

“福”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它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不断丰富的内涵和历史意义也逐渐演变成人们心目中最重要和最喜爱的人物之一。

付梓甲骨文片

“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早期文字具有象形字和强象形字的特点。甲骨文中的“福”字是一个合字,与祭祀、祈祷有关。甲骨文的编纂中记载了50种构形。

此时的“福”字是“双手奉酒上天”的象形文字,造此字的本意是“奉酒祭神,祈求繁荣安康”。

此时在字形设计中,“符”表示“祭”,“酉”表示“酒坛”,而类似于双手的构型则代表巫师向坛上献酒。

当时人们通过这种象形文字表达心中“祈祷”和“祝福”的意思,向世人传递美好的祝愿。

付梓金文片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时期“福”字的图形元素相对弱化,构词相对统一。在《金文辨》中,“福”字的字体减少到42格。金文上的字大部分是左旋和右旋的,但仍有9个字形是左旋和右旋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的“福”字已经省略了双手,但主要的表意“指”和“酉”还保留着。

付梓馓子片

篆书早期,“符”的结构进一步简化和稳定,笔画变得圆润,“方块字”的结构更加明显。

《说文解字》中:“傅,你也。从声音上看。方六切。”从此“游”字被误传为“易”字。同时,“易”是“满”的意思。当与“施”字结合时,它意味着装满祭品以崇拜祖先或神并祈求庇护。

“福”字的书写形式,自《小传》始已形成统一规范的写法。左边表示“神”(泛指神灵),右边由“一”、“口”、“天”组成。“一”字解释为《说文》“口”字解释为“口,所以人说话吃饭。”“田”指耕地和狩猎。

付梓李殊片

隶书时期,对于小篆来说,韩立的“符”子结构保持不变,只是在书写方便性上略有不同,字体变得方方正正。

在“符”字中,“方”中的“口”、“天”字有明显的拉直,而“时”字略有变形,为楷书“符”字奠定了基础。

夫子开书篇

楷书对韩立的改进表现在挑波的收敛和角度的转折。楷书的“福”字继承了隶书的形制,但“口”字和“田”字本来是两笔书写,上横右竖连在一起,成了横钩。“是”字变化很大,表现在横线变小了,整体“福”字左边比右边窄,更有利于书写。

在这个“福”字里,古人祈求土地来满足衣食的需求和得到神灵保佑的愿望。后人通过“贴福”、“祈福”等方式表达对平安幸福的渴望,祈求生活顺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