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堡的历史信息
威远堡没有长城那么长,没有长江那么美,但它能让你暂时忘记闹市的喧嚣,闭上眼睛,晒晒太阳,用心感受海浪的声音,让思绪带你进入时光的隧道,感受一段遥远的历史带来的宁静和细节。
这个我们心中的热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拉开了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战争,拉开了中国人民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序幕。
威远炮台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威远岛南山前西南海滩。它是南山堡的延伸。南山堡建于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为加强广东海防,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邓廷桢与关天培商定,在原平台前修建一座宽60尺的混凝土平台,平台上有40个炮位。原名南山威远台,后简称威远堡。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二十六日,英军集结猛攻威远,数百官兵与英军侵略者英勇作战,壮烈牺牲。这座堡垒在陷落后被摧毁了。23年(1843)重建,咸丰六年(1856)10月16日再次被英军破坏,光绪八年(1882)由总督张树声恢复。
威远要塞与镇远要塞、靖远要塞相连,是珠江的“锁喉骨”。堡垒雄伟壮观,呈半月形平面,全长360米,高6.2米,宽7.6米。底层均为花岗石砌成,宽0.3m,长1.5m,顶层用混凝土夯实。票顶有40个隐蔽炮位,每个高2.9米,宽4.2米,深6.6米。沿着桌子还有四个露天的位置,每个枪位的两边都有一个储藏间。隐蔽的炮洞后面,有一条2米宽的露天炮巷,炮巷后面,相隔2米多的地方有一堵挡土墙,墙上有炮洞。万一敌人上岛,还能抵抗。炮台里有1官厅,3座神庙,12军械库,1药房,1码头。原来电池东西两端有1个门,控制着电池两端唯一的通路。整个炮台背山面海,内部有一个广阔的平秋千,结构严谨,险象环生。
威远炮台是虎门、海口防御的主力炮台之一,在鸦片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片热土上,浸透了先烈的鲜血,凝聚了军民的爱国情怀,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光辉篇章,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在这历史的丰碑下听听海边的风声,感受一下古迹的风雅,让心灵与历史做一次宁静而美好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