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人民币的使用量是多少?

在北京1912,一个大洋可以买60斤普通大米(孟天培、甘波《二十五年来北京的物价、工资和生活水平》,北京大学出版部1926版),还可以供六个人去东来顺吃一顿羊肉火锅(据《武玉日记》第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6526年)。

60*3=180元

?1914年的上海,一个大洋可以买44斤大米,在中档西餐厅也可以供五个人吃一顿西餐(根据香港名医陈存仁回忆录《银元时代生活史》)。

44*3=132

?1931春天的广州郊区,一个大洋可以买25斤大米或者20斤豆子(于坤《广州郊区的生活》,收录于《农村生活》系列,应用大厅1937版)。

25*3=75元

?1937成都的夏天,一个大洋可以买16斤大米,或者17斤面粉,或者5斤猪肉,或者40个鸡蛋,或者45斤大葱,或者47斤白菜,或者5斤糖(魏树东《成都地价与地租研究》整理于表1。

16*3=48元

1911年相对稳定,粮价也不是很高,可以算是银元的合理收购价。14年以后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粮价一直在涨,所以1银元就是现在的200人民币左右。

?*地域上,上海、广州等城市食品价格相对较高,海洋购买力相对较低。比如鲁迅在北京定居的时候,一个大洋可以买五六十斤大米,后来去了上海,一个大洋只能买二十斤大米(据鲁迅日记)。

从时间上看,粮价越贵,海洋的购买力就会越低。比如北京,1915,一个大洋可以买20斤面粉,到1925,只能买12斤面粉(根据孟天培和甘博的调查报告《二十五年北京物价、工资和生活水平》)。

虽然海洋的购买力随着地域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仍然是一种“有价值”的硬通货。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人,只要花上几十块大洋,就会买到一大堆好东西。就拿“五四”时期与鲁迅齐名的反礼教斗士武玉来说吧。他有一妻一妾,几个女儿,四个仆人一个老处女,一家十几口人。他在成都过着小康生活,全家一个月买肉买菜只需22元(据武玉日记第1965438+2004年6月20日)。后来,他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当教授。他邀请蔡元培、胡适、周作人、顾颉刚、钱道孙等同僚赴宴,并在王府井大街东华饭店大摆宴席。有鱼翅、鲍鱼等各种名贵菜肴,一顿饭只要25元(据武玉日记第65438期+0922年2月26日)。后来,武玉前往上海,住在英租界最豪华的远东饭店,要了一套高档套房。房费才5元一天(根据武玉日记第65438期+0924年6月24日)。

民国初期,北京大学的教授们过着舒适的生活。每个家庭都雇了一个听差,一个保姆,甚至一个厨师和一个车夫。全部算下来,一个月才花30块钱(根据武玉的日记)。鲁迅在北京阜成门西三条胡同买下第二座四合院后,便带着母亲和原配妻子娟住了进去,并雇了三个老太太侍候。每个老太太一个月除去吃住只花了两元钱(见《民国地产大战》第三章,上海三联书店,2012)。这说明海洋的购买力真的很强,也说明当时老太太的收入真的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