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棺龙江
从石柱县沿龙河而下,到下吕镇洞台(小地名),这里有保存完好的龙河岩棺群。该群有近30个洞穴。它们错落有致,上面是悬崖峭壁,下面是汹涌澎湃的龙江,看起来十分壮观。龙河两岸的岩棺或三五洞一组,或连在一起。一组组石棺组成的画面,就像一幅延展的历史画卷,都蕴含着龙河石棺古文化的神秘色彩。岩石棺材,当地土家人称之为“仙人洞”。家住下陆镇白岩岩棺附近的刘成忠老人说,这里的土家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就是人一旦老了,就想在悬崖上的“仙人洞”里呆上几天,脱下一层皮后,就变成了小伙子。不管这个传说有多可信,土家先民打洞立棺下葬确实是一种丧葬方式。在现场,记者看到,土家族先民凿墓、钻墓,视岩面宽度而定。棺椁洞分为横型和竖型,多为横型,入口为长方形,孔较浅;垂直入口呈方形,洞口较深。水平岩墓,一般长2米,高0.8米,深0.7米;立式岩墓一般高0.8m,宽0.8m,深2m。
洞内的棺椁由木板构成,大多呈大头小尾的船状,也有类似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大多数棺椁中都有做工原始、长约50厘米的小啊木槽,其隐喻功能不详。一些棺材里有骨头、牙齿和少量陪葬品。
据专业人士介绍,土家族自古以来就有两次合葬的习俗。据《太平广记》“吴人,父母死,葬于村外三年,击鼓唱曲,亲友宴舞一个多月,葬于崖。”意思是死后,尸体会放在棺材里,放在村外。三年后,尸体或骨头将被埋在岩石棺材里。从现存的岩棺来看,当时的制作技术是先进的。如果没有坚硬的工具,很难在如此坚硬陡峭的岩石上凿出2米深的洞穴。令人不解的是,石柱和三峡虽然同属巫山大娄山系,但石柱龙河只有岩棺却很少悬棺。三峡周边地区正好相反。只有悬棺难见。石棺和悬棺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埋在里面的是同一批人还是不同的人?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龙河两岸的石棺多凿于万仞绝壁,位置较高。最高的离地20多米,最低的离地3米多。岩石棺材的位置那么高,棺材和骨头那么重。几千年前的古人是怎么把重物放在悬崖上的,真是莫名其妙。
根据传说和当地人的解释,有四种方式:一是古河道水位高,用船运送;二是用绳子吊起来;三是抬栈道;四是拿梯子和木架送上去。学术界对此也有自己的见解,有提升说、悬挂说、栈道说、堆土说、脚手架说、搬运说、地貌变化说等等。
不过可以肯定的说,岩棺的摆放难度要比悬棺大得多。在一些更陡峭的特殊环境下能否挂成功是个谜。
根据查阅资料,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5年对龙河流域的岩葬群进行了实地考古调查,他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另一个民族——仡佬族的祖先,就葬在云山雾罩中的龙河上,当地世代崇敬的土家族圣地!重庆博物馆民族学专家王宇通过查阅相关史书,认为当时“五Xi人”(猫、猫、驴、驴、仡佬)分布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渝东南、湘西,其中“仡佬”就是唐宋时期的仡佬。从他们发掘的岩棺墓的形制、形制和特征来看,墓葬与分布在湘西沅水流域和渝东南乌江流域的墓葬极为相似,几乎具有唐宋时期仡佬族的全部风貌。
但在对小东县岩棺的清理中,除了少数腐朽的棺椁和人骨外,尚未发现其他随葬品。因此,对石柱仡佬族岩棺的进一步认识需要新的实物材料来补充和证实。
这一切让人们想起北纬30度,百慕大魔鬼三角,埃及金字塔,玛雅遗址,珠穆朗玛峰,马里亚纳海沟,神农架之谜,古三星堆的发现等等。这个地区有很多令人费解的奇怪的自然现象,龙河流域在北纬30度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