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的历史和环境
2.关于新疆西部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楼兰古城,维吾尔部落的演变,丝绸之路* * *:农奴制下的王室统治,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唐代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宋代的吐蕃国,清代的宗教分裂,清廷对西藏的管理)。
喇嘛教文化)云南:宋代云南大理国(元代并入统一民族版图),少数民族土司制度,云南与缅甸、泰国的双边关系。贵州:夜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自治。四川:三星堆遗址、蜀巴文明、宜宾(都江堰)的酒文化和历史遗迹。甘肃:长城文化、敦煌、丝绸之路。宁夏:西夏文明和丝绸之路。
3.关于新疆西部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楼兰古城,维吾尔族部落的演变,丝绸之路。
* * *:农奴制下的皇室统治,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唐朝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宋朝的吐蕃国,清朝的宗教分裂,清廷对西藏的管理。喇嘛教文化)
云南:宋代云南大理国(元代纳入全国统一版图),少数民族土司制度,云南与缅甸、泰国的双边关系。
贵州:夜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自治
四川:三星堆遗址、蜀巴文明和宜宾(都江堰)的酒文化和历史遗迹
甘肃:长城文化、敦煌和丝绸之路
宁夏:西夏文明与丝绸之路
陕西:十六朝古都(秦汉唐最著名的都城),先秦及封建社会早期的黄河流域文明。
4.西方的环境是怎样的?“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的文化变量的函数,包括社区的态度、观念、信仰体系和认知环境。
人文环境是隐藏在社会本体中的无形环境。没有人文精神的西部开发可能会陷入乌托邦计划。
西部开发最大的难题在于人、自然和经济的三元关系。相应地,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应包括三个基本内容:生态人文主义、公共理性精神和内在人文素质。西部大开发的人文精神需要大众化,这就要求创新教育体制,开辟社会化教育渠道。
1.西部大开发与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西部大开发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关键战略之一。“大发展”这个名字意义非凡!倒计时时间是1000年,2000年,3000年。历史上除了现在的新中国,没有哪个朝代或个人提出过这样的命题。
“大”的意思自然是“全部”,包含了“整体”、“全面”、“一应俱全”等多种含义。西部地区的局部开发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但在层次上与今天的“大开发”无法相比。
我想称之为“大发展”,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发展”,当然是指在特定的世界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国西部向历史善的方向发展,基本上是指开发西部地区的综合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这样看来,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历史选择活动,是一项开放的系统工程。西方人特别荣幸,荣幸自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能够亲自参与到扭转历史、创造未来的跨时代行动中来。
然而这个项目如此复杂,可以说是真正的“第一次吃螃蟹”。社会文化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扭转历史的合力来源多样,各种因素、变量及其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答案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科技第一,市场化第一,教育第一等等。
既然答案很多,那就值得辩论,减少分歧,留下真知。本文不打算逐一讨论每一种可能的观点。
根据一般系统论的原理,系统是有层次的、有序的、机械论的。就任何社会系统动力学模型而言,态度、观念、信仰体系、公认环境等文化变量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1],因为正是文化变量使社会变得理性、制度合法、行为规范。
如果我们忽略了文化变量,我们就忽略了社会运动中最基本的东西。本文中的“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
总体而言,人文环境是西部开发的基础,人文环境是制约西部开发深入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人文建设是西部开发项目建设的社会基础和基石。把人文环境建设放在基础地位,有着广泛的基础。
第一,根据历史批判理性,从历史实践出发,尊重历史的必然性,始终遵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从中西历史比较来看,没有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运动所营造的人文环境,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近代社会文化转型是难以培育的。15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在世界科技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中国在1600到1900之间远远落后于西欧?根本原因是我们还停留在过去的人文观念中,无所作为,缺乏创新。
明朝,在中西兴亡之际,是一个关键时期。当时人文学科的现状如何?明代思想家王阳明(1472-1529)影响最大,但与同时代的西方人文主义者相比,他显得相当浅薄。
在明代历史上,有一些具有强烈个人化和异端倾向的思想家。如(1474-1544)、(1536-1618)、王根(1483-1540)、何(65438)。所以,传教士传入中国的科学和西学,终究没能迅速长成参天大树和参天大林。
相比之下,我们可以说,没有人文精神创新的先驱及其沃土,就不会有社会历史的进步;如果我们忽视了进步的人文精神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规律,我们将再次步入实践的误区。其次,根据科学的批判理性,自然科学的万能论和唯科学主义是教条主义的,是违背科学史的现实和科学家实践活动的本质的。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学术传统。虽然它们有时平行,有时交叉,有时游走,有时渗透,但毕竟有不同的对象,出发点,价值观,信仰,方法,规范,模式。就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而言,目前我们容易犯范畴错位的错误,迷恋取消(人文)论、对立论、主次论等等。
细看人性和文化史,不难发现人类有其固有的人文独特性问题。其实原子弹爆炸了,基因工程发明了,飞船上天了,科技进步了。但是解决了多少社会和精神问题呢?有意思的是,科技的落后会带来各种问题,但科学每进步一次,也会提出哲学问题;科学越先进,就提出和带来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和哲学问题[2]。当有人把自然科学视界之外的东西视为虚无时,其实只是在遮遮掩掩地无视人类的环境,而这种观点其实对科技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并无帮助。
人文不在场是什么情况?它只能是一个技术乌托邦,或者什么也不是。这个乌托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或许是出于某种超越智慧的安排,让人类既有科学又有人文,让科学与人文共存,相互规范,相互促进,是人类的幸事。
我只知道我需要一种方法来度过第三关。
5.西部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信息生态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是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纯天然物品。
生态保护的功能是实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使土地、水源、天然林、地下矿产、动植物资源、大气等自然资本得以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利用,避免环境污染和退化对社会生活和生产造成的短期灾害和长期不利影响。在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像三江一样拥有多项关乎全国的生态资源,这使得西部生态环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局部或区域范围。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是重建我国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西部生态资源补偿是为了保护和为中国人(终极意义上的人类)提供一个安全的栖息地,即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发展所需的生存环境不受破坏和威胁,使自然生态系统保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现实、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一直很恶劣。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80%在西部,每年新增的“荒漠化”和“石漠化”面积大多在西部,导致土地和草原不断退化,荒漠化和沙尘暴日益严重。
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遭到严重破坏。西部地区作为我国主要河流和沙尘暴的发源地,生态环境脆弱,已经威胁到当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是中国在21世纪全面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其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不仅对西部地区,而且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西部生态环境属于国家公共产品。根据萨缪尔森的公共物品理论,生态是一种具有非排他性特征的公共物品。有人为提供或保护这种生态产品付出了代价,但也有人可以通过搭便车轻松享受这种产品带来的好处。
显然,生态产品的消费不是排他性的,也属于自然商品。如果过度使用,很容易导致“公地悲剧”。根据外部性理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也存在很强的外部性。
西部退耕还林还草,从西部退耕的上游农牧民的私人角度来说,他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正常生存而耕种放牧,以满足温饱和日常生活发展的需要。但从社会角度看,森林植被草地资源不仅具有自身的经济商品价值,还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大气等社会生态功能。它们的社会和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价值。
但如果当地农牧民进行生态建设和保护,很难自动从市场获得经济利益和补偿。然而,在经济发展和增长中很少考虑生态建设保护后产生的利益区,人们承担了生态保护和建设区的社会成本。
这样,资源和环境作为公共产品的良性发展就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动完成。因此,既然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安全保护的重要屏障,即属于国家公共产品,那么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核心责任就应该是中央政府的权力。
三、实施生态功能保护区和效益区的划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投资大、周期长、跨区域受益。因此,为了提高生态重建的效率,必须首先对生态区域进行功能划分。
西部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有利于明确生态公共产品提供和建设的主体责任。二是有利于生态地区价值标准的评价。
三是有利于重点建设的投入和补偿,有利于长期保护和建设的资金供应。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应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在专家调查和科学论证的指导下,由各级主管部门牵头。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生态的科学要求。划分可分为重点领域、一般领域、层次和水平,先急后缓,稳步推进。特别是对重点功能区,要明确保护和建设的主体责任,依据行政或法律法规确定建设和保护的实施。
其次,根据资源价值理论,对生态功能区进行评估测算,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构建资源价值管理的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自然资源市场化,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生态功能区价值的评估,一是对功能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要意义的认识。
第二,生态作为公共产品是有价值的,生产这种公共产品的人应该得到生产成本的补偿,而使用者则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包括对行为人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后果的生态补偿标准)。第三,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流域应划分为一个整体系统。通过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协调和理顺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改善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整个流域系统的生态建设和补偿机制。
4.确立生态建设主体责任,实施生态建设投资补偿西部生态建设,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公共产品。应该是中央政府的权力。
生态功能区划分和评价后,明确中央政府、西部建设保护区和受益区之间的责任。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步骤和方法:一是中央财政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用于那些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脆弱地区的建设和治理。
并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和建设这一地区。没错。
6.西部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信息生态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是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纯天然物品。
生态保护的功能是实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使土地、水源、天然林、地下矿产、动植物资源、大气等自然资本得以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利用,避免环境污染和退化对社会生活和生产造成的短期灾害和长期不利影响。在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像三江一样拥有多项关乎全国的生态资源,这使得西部生态环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局部或区域范围。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是重建我国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西部生态资源补偿是为了保护和为中国人(终极意义上的人类)提供一个安全的栖息地,即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发展所需的生存环境不受破坏和威胁,使自然生态系统保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现实、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一直很恶劣。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80%在西部,每年新增的“荒漠化”和“石漠化”面积大多在西部,导致土地和草原不断退化,荒漠化和沙尘暴日益严重。
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遭到严重破坏。西部地区作为我国主要河流和沙尘暴的发源地,生态环境脆弱,已经威胁到当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是中国在21世纪全面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其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不仅对西部地区,而且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西部生态环境属于国家公共产品。根据萨缪尔森的公共物品理论,生态是一种具有非排他性特征的公共物品。有人为提供或保护这种生态产品付出了代价,但也有人可以通过搭便车轻松享受这种产品带来的好处。
显然,生态产品的消费不是排他性的,也属于自然商品。如果过度使用,很容易导致“公地悲剧”。根据外部性理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也存在很强的外部性。
西部退耕还林还草,从西部退耕的上游农牧民的私人角度来说,他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正常生存而耕种放牧,以满足温饱和日常生活发展的需要。但从社会角度看,森林植被草地资源不仅具有自身的经济商品价值,还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大气等社会生态功能。它们的社会和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价值。
但如果当地农牧民进行生态建设和保护,很难自动从市场获得经济利益和补偿。然而,在经济发展和增长中很少考虑生态建设保护后产生的利益区,人们承担了生态保护和建设区的社会成本。
这样,资源和环境作为公共产品的良性发展就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动完成。因此,既然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安全保护的重要屏障,即属于国家公共产品,那么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核心责任就应该是中央政府的权力。
三、实施生态功能保护区和效益区的划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投资大、周期长、跨区域受益。因此,为了提高生态重建的效率,必须首先对生态区域进行功能划分。
西部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有利于明确生态公共产品提供和建设的主体责任。二是有利于生态地区价值标准的评价。
三是有利于重点建设的投入和补偿,有利于长期保护和建设的资金供应。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应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在专家调查和科学论证的指导下,由各级主管部门牵头。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生态的科学要求。划分可分为重点领域、一般领域、层次和水平,先急后缓,稳步推进。特别是对重点功能区,要明确保护和建设的主体责任,依据行政或法律法规确定建设和保护的实施。
其次,根据资源价值理论,对生态功能区进行评估测算,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构建资源价值管理的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自然资源市场化,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生态功能区价值的评估,一是对功能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要意义的认识。
第二,生态作为公共产品是有价值的,生产这种公共产品的人应该得到生产成本的补偿,而使用者则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包括对行为人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后果的生态补偿标准)。第三,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流域应划分为一个整体系统。通过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协调和理顺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改善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整个流域系统的生态建设和补偿机制。
4.确立生态建设主体责任,实施生态建设投资补偿西部生态建设,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公共产品。应该是中央政府的权力。
生态功能区划分和评价后,明确中央政府、西部建设保护区和受益区之间的责任。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步骤和方法:一是中央财政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用于那些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脆弱地区的建设和治理。
并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和建设这一地区。是啊,那些点。
7.中国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历史资料西部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 *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 *自治区、新疆* * *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685万平方公里。
2002年底,人口为3.67亿,占全国的28.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战略地位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从西部“十大工程”到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从西气东输到稳步实施西电东送工程;从西部地区大规模机场建设,到铁路、公路建设的全面启动;从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正在广袤的西部地区扎实推进。
2000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开工“十大工程”,即宁西铁路、怀玉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重庆轻轨、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道、青海30万吨钾肥工程、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同时,去年启动了一批配套项目。
现在这些项目正在顺利建设中。6月29日,西部大开发战略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全线正式开工。
该铁路全长1118公里,预计2007年竣工。青藏铁路将贯穿青海、* * *两省,它将成为连接* *、青海与内地的战略通道,也将成为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电东送”全面启动。经国务院批准,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建工程,天生桥至广东第三条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云南宝丰至罗平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于2000年6月8日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同时开工。
此前,重庆万县至三峡电站的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和在“西电东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云南宣威热电厂也已开工建设。“十五”期间,将从贵州、云南、广西和三峡向广东输送10万千瓦电力。
“西气东输”开始实施。目前,西气东输工程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中国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重新勘测管道走向,相关部门和下游省份正在积极落实市场。根据目前的规划方案,初期年供气量约为6543.8+02亿立方米,随着资源勘探的深入和下游天然气市场的发展,供气量将逐步增加。
届时每年可替代煤炭数千万吨,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1-2个百分点。今年,国家将启动一批重大项目。
新增5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广西百色和内蒙古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五纵七横”国家干线西部重要路段、兰渝输油管道工程、农业和特色经济、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医疗卫生项目。此外,要加快塔里木河、黑河综合整治工程和小湾水电站等一批西部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在机场建设方面,根据“十五”期间西部地区民航机场“实施枢纽工程,发展支线机场,优化航线结构,提高运行效率”的基本原则,今年将开工建设Xi咸阳国际机场,建成以成都双流机场、昆明巫家坝机场、Xi西安咸阳机场、兰州中川机场、乌鲁木齐机场为中心的支线航空网络,逐步形成以主要枢纽机场为中心的轮式支线航空运输网络。在铁路建设方面,以青藏铁路为契机,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将在“十五”期间陆续开工。
主要包括:修建连接东西通道的铁路线。加强陆桥通道、京兰通道建设,研究建设西北至华北便捷铁路通道,加强沪昆通道,建设沿江通道;西部省份跨区间铁路建设。
西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资金保障。在投资安排上,国家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
在去年计划的国债投资中,430多亿元用于西部地区的国债投资,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专项建设资金。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建设全面启动并加快推进。
全国公路和路网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新增通车里程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万公里。至此,去年安排的国家级贫困县道路工程进度已过半。
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完成近三分之二。退耕还林还草11.2万亩,完成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780多万亩。
今年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主要安排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建设上。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包括续建项目在内,国家今年对西部地区的投资比去年大幅增加。落后的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人士认为,在"九五"以来重点项目和近两年国债项目的基础上,要从战略高度下更大决心,多投资,超前建设,适度超前。
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企业、社会和外资增加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