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医生为“大夫”的?
古人自宋代起称医生为医生,医生是官职,是当时医官的最高官衔。当官衔在宋徽宗时期重新设立时,开始有医生官衔的医官。最高的医官叫“大夫”,其次是“大夫”,以下简称“医效”、“唯候”。因为“大夫”的职位最高,所以此后一直用作对医生的尊称。在民间,有“大夫”和“博士”之分。设库行医的医生叫“大夫”,走村串户的医生叫“大夫”或“有处方的大夫”、“有铃铛的大夫”。
医生起源于唐朝。唐朝武德年间,唐高祖李渊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医科大学——“医学院”,直属中医系。“医学”的学生有医生、针灸学生、推拿学生、咒学生、药学学生,其中“医生”是学习医学病理学的学生。《刘唐殿太乙部》说:“四十大夫,二大夫。”《辞源》解释:“后周有大夫三百人,隋朝有一百二十人,隋朝有四十人,因学医而称大夫。”这里的“医生”是医学生。后来演变成从事医疗工作的人的统称。如宋代范成大《书要紧》诗中“门外虽无车辙,大夫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