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救援的真正结局是什么?我不明白。你能告诉我吗?

“太空救援”真正的结局是:6月23日,从苏联发射的货运飞船进步24号成功与礼炮7号空间站对接,带来重要物资,两名宇航员开始后续工作。之后,维托克在礼炮7号上工作了169天,然后由联盟号T-14返回,弗拉基米尔工作了113天,由联盟号T-13返回。后来都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这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俄罗斯电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无聊。虽然和历史事件还原的过程不一样,但是很有意思。

当时美苏在太空霸权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双方都不想在技术上落后于对方。影片中,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受损,令苏联当局十分担忧。因为美国媒体大肆宣传如果空间站失控坠毁会造成的恶劣后果,所以有人建议,如果苏联当局无法处理,美国政府应该发出毁灭。为了防止先进技术落入美国政府手中,苏联政府高官宁愿摧毁空间站,让太空技术倒退10年,也不愿相互利用。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最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相关工作人员不希望看到几代宇航员的心血付诸东流,所以他们决定派人来修复。

但是,任务太难了,因为空间站出现故障后还在太空中不停地旋转。动作中角度对齐并不容易,所以剧中设计了地面测试模拟多名航天员候选人对接,都以无法展现难度而告终。

虽然弗拉基米尔和维克多都有历史原型,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所以设计一个有着大胆爱国情怀的宇航员,会让主角缺乏人性的真实感,有点高大全。

电影通过弗拉基米尔和他的妻子告诉他们参加任务而引起的争吵事件反映了真相。他的妻子尼娜问他为什么不考虑她的家庭,让其他人去。在我们这里,必须设计成妻子为了国家航天事业不顾个人安危支持丈夫的戏码,但这太俗套了,衬托不出男人的坚决奉献。

维克多其实并不是为了事业而留下来照顾家庭,有时候在生活中他别无选择,只能做出选择。

两个伟大的宇航员进入太空后对接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但弗拉基米尔这位大胆的艺术家通过自言自语进行了尝试,并获得了成功。这种手术非常符合老人强硬的作风,第一次手术不成功也不气馁,心理素质极高。

地面站的胖领导为空间站和宇航员的安全焦虑,期望宇航员在顶住政府高层压力的同时,小概率完成任务。其内心的煎熬和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尤其是需要通知只有一名航天员回家的时候,那种愧疚和痛苦无以言表。

成功对接后,影片描述了修复电源、解冻空间站、收集水滴、粉碎外部障碍物等细节。表现了宇航员在太空工作的艰辛,在缺氧、低温爆炸等特定危险面前,两位宇航员的敬业精神一览无余。最后,在太空中,美国飞船的宇航员和主角互相敬礼,体现了太空是英雄无国界,珍惜英雄的人文精神。

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据说是5000万人民币,远远低于同类题材的美国大片的投资成本。这个钱可能只够我们国内小鲜肉明星用,但别人的效果不输给美国大片。除了特效,故事很感人,不落俗套,比那些爱国教条电影生动多了。这种成本的良心制作,值得我们民族电影业借鉴。我们这里的钱一般是50美分,用来做让人发笑的特效。

片中几位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没有任何面部表情。台词的设计也是感人肺腑,直击人心,没有刻意煽情的爱国主义。

故事本身就歌颂了英雄壮举,让观众对两位宇航员十分敬佩。毕竟在生死考验面前,没有真材实料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电影配乐中使用了俄罗斯歌曲,电影中也提到了戈尔巴乔夫的禁酒令等历史事件。

生活、家庭、国家利益以及太空中看似天使般的光芒都在影片中得到了体现。人类科技的进步,靠的就是这些不怕人身安全的英雄先驱。他们的毅力和恒心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