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污染状况

监测结果表明:

☆2005年我市海洋环境监测结果显示,近岸海域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41,31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为2396平方公里。舟山海域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与去年相似,但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有所下降。海水中超标的主要因素是营养盐,部分站位石油中略有超标。

☆2005年舟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良好,除重金属铜在部分站点超标外,其他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2005年舟山市部分沿海地区经济贝类卫生质量尚可;在经济贝类(贻贝、缢蛏、乌龟、牡蛎等)中)采样检测,除铅、镉、DDTs等重金属有少许残留外,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赤潮灾害频繁发生。2005年共发生赤潮11次,累计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

随着舟山市经济的发展,近岸和近海海域的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在近期内不会明显减少。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舟山市管辖海域海洋环境的监测和改善,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海洋环境管理政策、确定海洋环境管理目标、减少海洋灾害和调整经济结构服务。同时,也希望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继续关注舟山海洋环境,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环境,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和完整性,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舟山市海洋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

2.1污染入海

河流污染

2005年舟山海域附近的长江、钱塘江、邕江等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总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主要污染物量约为61.7万吨,其中COD为591万吨,占总量的95.8%。营养盐65438±0.9万吨,约占总量的365438±0%;39000吨石油。

表2舟山海域主要河流污染物排海量(吨)

河油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和磷酸盐污染物总量

长江33586 5126446 89582 44127532436

钱塘江4916 639600 39960 1964 687362

邕江741 148575 13545 604 163470

陆源污染入海

根据统计年鉴,2004年,我市废水排放总量为201.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1.3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0.47万吨。

海洋源污染入海

2005年,我市海水养殖面积9397公顷,比上年减少10.5%,海水养殖产量115400吨,比上年减少8.6%。随着我市近岸海域海水养殖面积的减少和无公害生产的推进,海水养殖本身产生的污染物在减少。

海上流动污染源包括商船、货物和渔船排放的污水,主要污染物类型为废油、废气、压载水、生活垃圾和污水。据初步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市海洋机动渔船数量已达9103艘,总功率136.99万千瓦,捕捞劳动力99956人。

2.2海水环境质量

2005年我市海洋环境监测结果显示,舟山海域海洋环境总体质量与去年相似,但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有所减少;海水中营养物质严重超标,石油类不同程度超标。其他监测指标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舟山海域面积4131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2396平方公里,轻度污染海域面积2167平方公里,较清洁海域面积2713平方公里,清洁海域面积9423平方公里。

无机氮

舟山海域无机氮平均含量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超标倍数为1.77。嵊泗列岛、岱山、衢山岛、舟山岛附近海域均为严重污染水域,其平均含量分别是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2.27倍、0.47倍和0.33倍。与去年相比,嵊泗列岛附近海域无机氮含量有所上升,岱山、衢山岛、舟山岛附近海域无机氮含量有所下降。数据显示,长江的污染物排放量在增加。

活性磷酸盐

除舟山岛附近海域为轻度和中度污染外,舟山海域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相对清洁。嵊泗列岛、岱山、衢山岛和舟山岛附近海域活性磷酸盐平均标准指数分别为1.40、1.70和2.13,磷酸盐污染程度较上年有所减轻。

石油

舟山海域石油类平均含量较去年有所上升,属于轻度污染海域。其平均含量基本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舟山岛附近海域石油类略有超标,超标倍数为1.94。资料显示,随着舟山岛及附近岛屿油库、油码头的新建和扩建,以及石油进出口、储运量的增加,舟山海域的石油污染加剧。

2.3海洋沉积物的质量

2005年,舟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良好。石油类、硫化物、有机碳、汞、镉、铅、砷、666、DDTs等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重金属铜在部分站位略有超标。

部分站点重金属铜超标,最大标准指数为1.28,超标率为75%。

2.4海洋生物质量

2005年,经济贝类(贻贝、缢蛏、泥蛤、牡蛎等。)进行了采样和检测。结果表明,舟山市经济贝类重金属铅超过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镉和滴滴涕略有残留,其他指标符合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与2004年相比,生物量有所增加(表3)。

表3不同年份舟山市经济贝类主要超标因子

调查年度主要超标因素

2002年没有

2003滴滴涕

2004年石油碳氢化合物、铅、砷和滴滴涕等重金属

2005年重金属铅、镉和滴滴涕

铅嵊泗泗角和嵊山、岱山高亭和东沙、普陀刘恒的经济贝类重金属铅含量均超过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标准指数均在2.6 ~ 6.9之间。

四角、圣山、高亭、刘恒地区经济贝类镉含量略有超标,标准指数在1.91 ~ 6.85之间。其他区域符合海洋生物一类质量标准。

DDTs)滴滴涕在四角、圣山、东沙、刘恒等海域超标,标准指数均在1.17 ~ 2.40之间。

3.海洋灾害和海洋污损事故

3.1赤潮灾害

2005年东海赤潮灾害严重,舟山也是重灾区之一。舟山海域全年共发生赤潮11次,累计面积超过10000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近一倍,为最近五年之最。同时,出现了新的优势种(如七子花、圆海链藻等。);5-6月是舟山海域赤潮多发期(见表4)。

今年的赤潮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丹状原甲藻、米氏凯伦藻等。赤潮发生区养殖生物未出现异常现象。中街山、圣山、朱家尖岛、桃花岛等赤潮发生区及附近海域的鱼类和贝类中检出了贝类毒素,所有生物样品均未检出赤潮毒素。

表4 2005年舟山海域赤潮名单

编号时间地点经纬度面积(km2)赤潮生物

1 6.1在嵊山岛西南向

大厂涂山以东附近海域为122° 40.1′e,

北纬30° 28.0′

东经122 34.4 '

30° 07.3′n约4000km2长崎裸甲藻

齿状原甲藻

2 6.2-6.3中街山群岛至

长江口附近水域122° 37.6′E,

北纬30度05.5分~

东经122 44.9 '

31 29.9′n约为6000km2。

长崎裸甲藻(跨省)

齿状原甲藻

中肋骨条藻

聚集角毛藻

3 6.4长江口附近海域为122 15.0′E,

31 00.9′n约为1000km2。

中肋骨条藻(省际)

成团五加

4 6.5花鸟山以北至

长江口附近海域122 44.9' E,

31 00.5′N ~

东经122 45.0 '

31 30.0′n约为2700km2。

中肋骨条藻(省际)

成团五加

长崎裸甲藻

齿状原甲藻

5 6.16大旗山、嵊泗马迹山、嵊泗山、花鸟山、浪冈群岛、夏之门、桃花岛和121 12′E、30° 29′N、122 60。

中肋骨条藻

齿状原甲藻

3.2风暴潮

今年舟山沿海主要有三次风暴潮过程,分别由台风麦莎(0509号)、彩蝶(0514号)、卡努(0515号)造成。其中,台风麦莎于8月5日在浙江台州玉环登陆,台风卡努于9月11在浙江台州椒江登陆,台风彩蝶在外海转向。三个台风都给舟山沿海带来了巨大的增潮水。由于台风“麦莎”和“彩蝶”的影响恰逢天文大潮,舟山海洋站(沈家门)和岱山海洋站都出现了超过当地警戒水位的高潮位,而台风“卡努”的影响则恰逢天文大潮。虽然影响很大,但没有超过警戒水位的高潮。

年极端高潮位:舟山海洋站极端高潮位276cm(85黄海基,下同),出现在9月5日;岱山海洋站极端高水位242cm,出现在9月5日。两站极端高潮位均出现在台风“蝴蝶”影响期间。

3.3灾难性海浪

2005年舟山沿海及邻近海域有21天,明显比常年偏多,其中受台风影响10天,受冷空气影响8天,受两者影响3天。

3.4海洋污损事故

2月25日,“宁大1”船在浙江舟山五奎山锚地与锚泊船舶“云鸿7”发生碰撞,货舱受损,溢油约0.5吨。

9月23日,“华捷6”在浙江舟山马志锚地海域从放空管泄漏125公斤燃油。

4.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

4.1海水养殖区环境条件

嵊泗海水养殖区

2005年4 ~ 9月,在嵊泗海水养殖区(嵊泗绿华岛)设置了7个监测站,监测了6个航次。

监测结果表明,养殖区水体为富营养化,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为主要超标因子,最大标准指数为3.20(按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计算),pH、DO、COD和粪大肠菌群未对养殖区水体造成污染。沉积物中,监测海域硫化物、有机物、粪大肠菌群、总汞、铅、砷、镉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总汞、镉、铅、砷、铜、石油烃指标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粪大肠菌群含量超标(≤3个/g) (15 ~ 18个/g);DDT、PCBs、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均未检出。

丁嘴门增养殖区

2005年5 ~ 9月,对岱山县丁嘴门重点海水养殖区的水质和沉积物进行了采样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5-9月海水养殖区无机氮平均含量超过国家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部分水域活性磷酸盐超标,其他监测指标符合海水养殖水质标准。养殖区沉积物环境良好,部分区域沉积物中PCB残留量较高,超过国家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养殖缢蛏镉含量超标。

4.2重点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的环境状况

定海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及其附近水域。

2005年4月至6月,对排污口及其附近海域进行了6个航次的监测。结果表明,排污口水中氨氮、粪大肠、生化需氧量(BOD5)指标均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类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化学耗氧量、石油类和悬浮物部分超标;挥发酚、重金属、总汞、镉、铅、砷符合标准,排污口对海域存在一定的环境危害或潜在危害。

排污口附近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油类也略有超标。水体中四种以上海水的水域面积为28.8平方公里

浙江李海生集团有限公司排污口及附近水域

排污口附近海域氨氮、粪大肠等指标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部分生化需氧量(BOD5)超标;化学耗氧量、石油类、悬浮物、挥发酚、重金属总汞、镉、铅、砷达标;排污口附近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油类也略有超标;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重金属砷、汞、铅、镉等指标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在生物质量上,龙头鱼中的石油烃、粪大肠菌群、重金属铅和镉均达到一类生物质量标准。

监测结果表明,该排污口对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危害或潜在危害。

舟山海洋生物产业园排污口及其附近海域

排污口附近海域粪大肠菌群等指标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部分超标;重金属中油、挥发酚、总汞、镉、铅、砷符合标准;排污口附近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油类也略有超标;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重金属砷、汞、铅、镉等指标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在生物质量上,龙头鱼中的石油烃、粪大肠菌群、重金属铅和镉均达到一类生物质量标准。该排污口所在海域存在一定的环境危害或潜在危害。

表5 2005年舟山市重点排污口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

入海排污口

相邻海域的一个海洋功能区称为排污型。

以及环保要求,邻近海域的生态。

海域环境质量等级主要为

环境问题

舟山市定海

市政港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倾倒区水质不劣于四类,沉积物不劣于三类,生物不劣于三类。水质差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

舟山海洋生物

工业园区排污口工业港区水质不劣于四类,沉积物不劣于三类,生物不劣于三类。水质差,无机氮、活性磷酸盐、BOD5超标。

浙江海利盛集团

有限公司排污口工业港区水质不劣于四类,沉积物不劣于三类,生物不劣于三类。水质差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

4.3海水浴场的环境条件

2005年,在游泳高峰期(6月至65438+10月)对朱家尖岛南沙海滩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开放期间,海水浴场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健康指数超过85的概率达到100%,未出现粪大肠菌群超标情况。海水浴场环境质量良好,适合游泳等水上运动。

4.4海砂开采区环境现状

为依法管理海砂开采,科学评价采砂对海滩剖面坡度、泥沙和沉积地貌相的影响,全面掌握海滩高程的变化过程,2005年初,市海洋与渔业局委托宁波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对岐头海砂开采对朱家尖岛沿海海滩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邀请河海大学等专家教授对历时半年完成的调查报告进行了评审。审查通过的报告显示,七头洋海域采砂工程前后潮流场的变化仅限于工程区附近海域,对大范围海域的潮位、潮流场和流态没有影响,对朱家尖岛沿岸的砂量也没有影响。同时指出,连续大规模开采将对周边海洋环境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自2004年8月以来,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对朱家尖岛丽莎和东沙海滩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两年监测结果表明,两滩沙面高程变化总体上不显著,但受季节、天气系统、潮流和波浪等因素影响明显,需要长期跟踪监测。

4.5滨海风景区的环境条件

2005年,我市组织开展了普陀景区和嵊泗列岛景区两个重点滨海景区的海洋环境预报。根据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数据,对两个重点滨海景区的旅游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普陀景区适宜和适宜旅游天数占69.6%,嵊泗列岛景区占64.4%。这些景点不适合旅游的情况主要是由于风浪的影响。

表6舟山市重点风景名胜区环境现状

景区更适合旅游日,而不是旅游日。

普陀风景区158 96 111

嵊泗列岛风景区126 109 130

5.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与恢复

5.1保护区建设

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

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批准,总面积549平方公里,其中海岛陆地面积19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生态环境、珍稀濒危生物、鱼类、贝类、无居民海岛、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目前,保护区的建设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保护区的建立将保护海洋自然环境和珍稀濒危物种、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的恢复,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稳定和经济发展。

浙江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

中街山群岛位于舟山海域东北部,舟山渔场中心。是海洋生物资源和岛礁生态系统丰富的高产海域。2005年7月,保护区论证材料通过专家评审,并已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审批。保护区面积202.9km2,保护对象为生态环境、鱼类、贝类和藻类、鸟类、无居民海岛和自然景观。保护区的建立丰富了我市海洋保护区类型,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奠定了科学基础,有利于保护中街山群岛附近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合理开发资源,提高海岛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指山群岛鸟类自然保护区

作为省级海洋鸟类自然保护区,2005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保护区基础设施条件和管理方式不断改善,海洋鸟类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为了使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上一个台阶,海洋与渔业部门对该项目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5.2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建设是通过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生物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培育海域生物多样性,恢复海洋资源,增加渔获量,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舟山的人工鱼礁建设在浙江起步较早。2003年,舟山建成了我省普陀区第一座休闲人工鱼礁。2005年,我市将43艘改造后的废弃渔船投入朱家尖岛休闲人工鱼礁区,新形成1.6万空方礁,累计礁体22万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鱼礁之一。嵊泗马鞍列岛投放3×3×3立方米水泥块426块,形成礁体3万立方米,岱山秀山投放废弃渔船65438艘,形成礁体1.3万立方米。

5.3扩散和释放

2005年,东海区、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舟山市投入数百万元,在舟山海域开展增殖放流工作,共放流大黄鱼、日本对虾、水母、梭子蟹、鲷鱼等6543.8+0.3亿尾。此外,为使放流苗顺利成活,我市海域设立了3600km2的临时保护区,规定5月15日至9月15日禁止影响资源的作业方式。通过增殖放流工作的开展和临时增殖放流保护区的设置,舟山海域渔业资源得到部分恢复。

5.4废旧电池的回收

2005年,舟山市和嵊泗县海洋与渔业部门进一步启动了废旧电池回收工作。联合舟山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在嵊泗县重点渔镇码头、学校、社区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箱,并采取加大宣传力度、给予一定奖励等措施,调动渔民回收废旧电池的积极性,使废旧电池回收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目前,嵊泗武隆、菜园等地已设立9个固定式废旧电池回收箱,回收电池3万多块。

5.5夏季捕鱼

2005年伏季休渔期间,舟山市各级海洋与渔业部门加强海陆联动执法,严防严查严罚,实现了全市零违法。同时按照《2005年缉捕前执法管理计划》付诸具体行动,圆满完成预定计划。

5.6渔民转行。

2005年,是渔民转行的第四年。舟山市海洋与渔业部门大力实施转岗工程。全年有2008名渔民转行,323艘渔船报废。截至2005年底,舟山共有7674名渔民转岗,报废渔船1.703艘,马力指标1.82万千瓦,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渔民转岗的推进,有效降低了海洋捕捞强度。

5.7生态农业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加大生态养殖工作力度,推广标准化养殖和科学养殖模式,积极实施“三带一区”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全市优势产业带基地全部通过无公害基地认证,新增无公害基地面积8085亩。

6.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

6.1相关地方性法规及配套制度建设

2005年,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完成了《舟山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和《舟山建设一流现代渔业基地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两个方案均已通过论证,并上报市政府审批。

6.2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推进市县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规范海洋工程环评管理,严把海洋工程项目审查(审批)关,健全完善审批制度,严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关,对重大海洋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监测。2005年,查处了岱山渔山岛附近非法采砂、茨子岛非法填海等非法海砂开采和非法涉海项目。责令永跃船厂办理非法围堰爆炸倾倒手续。此外,对明显违反海洋功能区划的项目进行了处理。

6.3渔业执法

在渔业水域环境管理方面,渔港和渔船是两个重要环节,结合渔业安全检查,对渔业水域和渔船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宣传教育,为渔民提供环保意识;加强近海渔船防污管理,按规定配备油污水分离装置,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港监督检查,查处违法排污行为。

7.对策和建议

针对2005年舟山海洋环境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继续加强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监督监测。2005年对选定的重点陆源排污口的监督监测表明,排污口及其附近海域的环境质量不容忽视,超标和违法排放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强对我市陆源排污口的监督监测和对排污单位的监督管理。新建和扩建项目必须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切实做到“三同时”;同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加强对陆源污染物入海的控制和治理,特别是日益严峻的海洋石油污染形势,加强对石油污染源的控制。

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加强和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工业企业达标排放要与受纳污水海域环境容量紧密挂钩,各排污口要在环境容量意识下,严格执行受纳污水口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为舟山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和“生态市”做出积极贡献。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监测。为更好地做好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工作,2006年要继续加强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和监测,特别是在近岸海域趋势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重点港湾和排污口等重点污染区域的监测和监控。

加强重点海洋保护区保护。推进浙江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浙江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进程,尽快将这些保护区的保护纳入法制化、程序化。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海洋污染事件和赤潮、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监测。开展和完善海洋污染事件监测评估,进一步提高赤潮、风暴潮、灾害性海浪等海洋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水平。完善海洋灾害应急体系和措施,积极开展相关海洋灾害技术研究,有效减轻海洋灾害损失。

加强对海岸工程、海洋倾倒区等涉海工程的监管。依法开展涉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科学论证和严格审批,积极开展涉海项目环境影响跟踪监测。

加强海洋监测预报体系建设。鉴于海洋灾害、海洋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增加趋势以及海洋污染的加剧,海洋监测和预报更加重要。目前,海洋监测预报的能力和手段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要加大投入,尽快形成以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为枢纽,以县级站为骨干,包括三大岛在内的全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