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有哪些地方戏剧?

昆曲起源于江苏昆山的昆曲,已经不能算是江苏省的地方戏了。昆曲和京剧一样,应该算是国剧。阳戏阳戏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它是在古代“花鼓戏”和“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和民歌发展而来的。原名“未央闻喜戏”,30年代中期被称为“未央戏”。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扬剧,主要流行于苏北、苏南、上海、安徽等地的部分地区。3锡剧锡剧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它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太平天国前后的无锡滩泉和常州滩泉合并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解放前称“昌文戏”,解放后改为“昌戏”,简称“Xi戏”。4淮剧淮剧又称江淮戏,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清代中期,江苏盐城、阜宁一带流行着一种说唱形式,它是由贾敏号子、田歌雷磊调、插秧调发展而来的。形式是一个独奏或两个二重奏,只有竹板用于鼓掌。后来与苏北民间香火戏结合,称为江北戏。后来受徽剧、京剧的影响,淮剧在唱腔、表演、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5淮海戏淮海戏,原名“淮海戏”,是江苏省地方剧种。淮海戏流行于淮阴、连云港、盐城、徐州、扬州、皖北等地。源于海州、沭阳、灌云一带流行的“牵魂调”,因有三弦伴奏,故又称“三弦调”。早期是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第一字”。道光清十年(1830)后,艺人自由接手,发展为街头摆摊表演小戏。清光绪六年(1880)后,先后与徽剧、京剧同台演出,吸收剧目,创新唱法,丰富表演。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后,女艺人出现在舞台上,艺术有了新的发展..1940年,中国* * *在淮海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组织艺术家救国会、实验团,编创演出《柴米河畔》、《三星路》、《反内战》等现代戏。1947,大众淮海剧团成立。从此,该剧正式搬上舞台,命名为《淮海戏》。6通戏通戏南通地方戏曲剧种。原本是男生剧,源于Shangboy。所谓“童子巫”,就是民间职业巫师。起源于楚越的巫师,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民情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代巫师的另一个分支——南通童子。桐梓在农村搞迷信活动的过程中,把有一定故事的说唱、鬼话、七言律令、古童书加工处理,化上妆,上演了一系列的表演。它以锣鼓伴奏的唱腔,粗犷的唱腔,通俗易懂的歌词,深受农民的喜爱。虽然《劝服》(劝世)这个男孩的演技太过简单粗糙,但它确实是一部典型的民间戏剧,拥有几十万观众,经久不衰。和南通这个沿海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一样,南通男孩至今还保留着原始淳朴的风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桐梓抛弃了崇拜神灵、驱鬼的迷信内容,用说唱形式表演现代戏,推陈出新,逐渐转化为一般戏剧,在编舞、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近年来,南通桐梓不仅被列为重点研究课题,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兴趣。苏剧苏剧流行于苏州地区,由南词、昆曲和古画探春合流而成。苏菊的前身是苏坛,是江南的一种滩泉。原名《白南词》,俗称“撞山”。40年代初,素坛正式成为素菊。由于苏剧在文学和音乐上与昆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苏剧艺人可以同时演昆曲,而很多昆曲艺人在昆曲衰落的过程中改演苏剧,所以苏剧的表演艺术也因为昆曲的滋养而逐渐形成了古朴、细腻、注重内心体验的独特风格。8 .丹戏。流行于江苏丹阳。它以曲艺的“当啷”为基础,吸收当地民歌、曲调、歌曲,加入伴奏乐器,在其他传统剧种的影响下,发展成为1958的传统戏曲。原名“当当剧”,1959改名。9丁丁腔丁丁腔,原名“宋太平”,是徐州特有的剧种。1680左右,兴起于徐州北部微山湖周边的李湾、集堡、西丽,流行于徐州。其唱腔感人抒情,清新活泼,具有水乡特色。《宋太平》最初是村民自娱自乐的歌谣,后来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从独唱到二重唱、合唱,发展成为戏剧形式。主要伴奏乐器是秦越,因其声音清脆悦耳而得名“丁丁冬冬”。10怀洪戏怀洪戏又名怀洪调、旱船调,是宿迁土生土长的地方戏,以喜剧、滑稽戏为主,有唱有道,是宿迁方言,唱腔变化不大。乐器主要有二胡、三弦、秦越、锣鼓、唢呐、笛子等。最重要最有特色的是敲碟,景德镇产的细瓷白碟,直径5寸,一尺左右的细长竹签,能敲出清脆悦耳的音乐。11海门山戏海门山戏是流行于海门地区的地方戏曲,起源于海门民歌,1955年发展为舞台剧。海门民歌剧团是海门唯一的民歌剧团,被誉为“江海平原上的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