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堡的历史

“以孙中山先生命名的中山路,数量居世界之首,地理分布全国各地。每一条“中山路”都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见证。他们已经超越了地理的概念和人的概念,他们共同形成了一部凝固的近代史。”——杨

来源:网络

说到各个城市中山路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孙中山先生曾经革命生活过的城市,如中山、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青岛;第二个是1925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全国为了纪念他,把原来繁华的商业街改名为中山路之城,就像宝鸡一样;第三个是纯粹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新路的城市。

中山路是宝鸡市最早的主要商业街,东西走向,东起新华路,西至西关十字。东西两端分别与新华路和富宝路相连。全长3104米,宽24米。

宝鸡在北周元年(566年)修建了一座山谷城,用来安置士兵。隋大业十年(674年),陈仓县迁驻古城。唐至德二年(757),陈仓县改为宝鸡县。此后,它一直是宝鸡县行政办公室所在地和宝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山路曾是宝鸡市政府驻地,是宝鸡最早的主城区,也是主城区最早发展繁荣的城区。

建于唐代的中山路被称为“主干道”,是宝鸡县城唯一的街道。清初,宝鸡县修马道有5条。其中一条主要街道是东西向街(也就是原来的主干道),横贯全城。以现在的南门为界,分为东大街和西大街。以东西街为轴线,有西城巷、东城巷、北城巷、程楠巷、东南城巷、西南城巷、高家巷、关静巷等南北向,均为南北走向,与东西正街相连。

民国16 (1927)后,东城门外逐渐形成一个市场,与城内主要街道相连。因此,市内唯一的主要街道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为“中山路”,当时以东门为界,分别称为中山东路和中山西路。建国后,三民街(人民街)贯通,成为今天的中山路。

中山路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记录着城市和时代的变迁。

来源:网络

1.辛亥革命的号角在中山路吹响。

宝鸡的中山路不宽不长,却是一条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老街,凝聚着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与抗争。10月20日,1911,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了宝鸡。宝鸡光荣院领导马运山、白福顺秘密组织革命志愿者,以“鸡毛贴”的方式,在宝鸡发动了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起义。太平堡村的、福临堡村的方、宝鸡县翟店的马、马大金、马家园的马正海等。,组织领导300余人举行声势浩大的“青年军人”游行,震慑反动官员和士绅。这次游行成为宝鸡地区革命斗争的先声。

65438年10月30日,宝鸡农民王庆民、商人周率领300余名革命群众,头裹白布,向宝鸡县雅镇进军。清朝任命的最后一任宝鸡知府雷天羽感觉末日来临,非常害怕。他催促县乡勇队队长龚海明守东门,带领数十人从城北出逃,藏身于县城以西二十公里的秦王寨。项勇队队长龚长明见县令逃走,便打开城门,欢迎革命军入城。入城后,王庆民等人开了监狱,释放了犯人,烧毁了县政府内的西华阁和天主教堂,捣毁了西街盘剥贫民的当铺,立即率队驻守城外。起义队伍没有惊扰市民,受到群众爱戴。市民们急忙给叛军送去水和食物。军民互相欢呼,敲锣打鼓,庆祝收复宝鸡县城。

165438+10月2日,起义群众组织为革命军,公开推荐马运山张贴告示,说明商家不能涨价,公平买卖;小宇军士应严守纪律,不得侵民扰商。社会秩序稳定。165438+10月下旬,甄寿山等10多名军官和10多名在省城学习的当地学生从Xi安回到宝鸡张贴布告,开展革命宣传。公布清朝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罪行和封建君主的顽固残忍,宣传革命的大好形势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重大意义。

1912年2月底,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写在白布上公之于众。宝鸡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欢欣鼓舞,庆祝封建专制制度的死亡和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来源:网络

二、中山路共和运动的兴起

1938年8月,宝鸡发生了一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大事,宝鸡中山路大华巷诞生了全国第一个产业合作社——打铁社。9个没有文化的铁匠各自出资全部自己的工具和仅有的铁材料,共同出资约140元组织工业生产。这个组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大陆工业化进程的开始,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封锁的破产。

“共和”是“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共和运动是埃德加·斯诺、艾黎等外国友人在日本发起并组织的大规模侵略中国领土的经济活动,中华民族正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为了挽救和保存濒临灭亡的中国民族工业,中国的失业工人和流亡难民被组织起来进行生产自救。

8月5日,1938,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武汉正式成立。宋美龄为名誉主席,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为主席,艾黎为总技术顾问。8月下旬,在艾黎和合作经济专家卢广绵的努力下,共和西北办事处在宝鸡市中山西路东南巷率先成立。随着共和运动的动员、宣传和深入开展,各种工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在宝鸡等西北地区破土而出,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办事处成立后,组织了大量生活在沦陷区的难民和失业人员,积极兴办各种企业生产自救,解决了3万多名产业工人和难民的吃饭问题,发展和保护了宝鸡当地的民族工业。由于战争的特殊时期,西北共和的各类企业紧紧围绕军用物资和民用物资,积极开展生产,为抗日前线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1939,是西北产业合作的跨越式发展时期。共和西北办事处以宝鸡为基地,迅速拓展到Xi安、汉中、榆林、延安、天水、兰州等13个城市和地区。在宝鸡、凤翔、陇县、双石铺等地建立了18个办事处、6个指导站、500多个合作社,涵盖纺织、服装、矿冶、化学、机械、五金、食品、文具、土木等行业,产品100多种。同时还建立了工业合金仓库、共和供销社、共和医院、共和学校,积极为工业合作社和社员提供资金,供应原料,推销产品,提供医疗、教育、文化服务。这一年,艾黎在宝鸡中山西路西北办事处热情接待了、赵一峰、陈等从延安派来援助共和西北办事处的同志。西北共和办公室进一步充实完善,增加了8个地方机关和15个附属机构,加强了共和生产的领导。到65438+2月,仅宝鸡一地就为前方战士生产供应军用毛毯5万条,军用大衣3.6万件,总产值近百万元。同年,受宋庆龄委托,制作了654.38+万件棉衣,并送往Xi的八路军Xi办事处转送。

工合的出现,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日的热情和信心,同时也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斯诺慷慨解囊,为共和筹集资金,并前往许多国家和地区宣传共和,赢得同情、赞助和支持。家在中国的艾黎先生,四处奔走求救,铤而走险,制造事端,足迹遍布全国,被誉为共和导师。斯诺的妻子海伦为了工合事业放弃了她热爱的写作活动,积极为工合筹集资金。在海伦的大力协助下,宋庆龄发起的国际共和促进会于1939年在香港成立。国际促进会尽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从国内到国际,从名人到宗教要人,从福利组织到慈善组织,为共和争取同情和捐款。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国为共和捐款超过500万元。这些捐款凭着热情和正义,成为推动抗战胜利的无穷力量,促进了共和运动的发展。

截止1942年底,以宝鸡为大本营的西北共和,共成立工业生产合作社2000个,安置就业职工近20万人。宝鸡的罗家坳、鱼尖堡、福临堡、金大堡、李家崖、张家村、张佳迪、宋家窑、白石沟村、十里铺,都是“共和”运动活跃的地方。仅纺织厂就陆续兴办了10多家,日产量1200军布。共和医院位于中山西路东南巷,有20多名医护人员,平均每天门诊量80人。

来源:网络

三、西北新兴工商业城市在中山路异军突起。

抗日战争前夕,宝鸡市区只有0.75平方公里,郊区人口只有6000人。宝鸡在当时的军事意义上举足轻重,但经济十分落后。根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陕西银行的调查,宝鸡县仅有商号168家,分为10个行业。没有形成真正的城市规模。充其量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镇。

宝鸡位于陕西省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是秦、蜀的门户,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但由于道路难行,交通不便,当地经济不发达,远不如凤翔县。宝鸡进入近代工商业城市行列,成为西北重要工业城市的历史,是从陇海铁路建成和抗日战争爆发开始的。

来源:网络

1936 12.7,陇海铁路在宝鸡建成通车,连接陕西东西部,其横跨中国东西部的交通大动脉作用日益凸显。由于宝鸡当时是陇海铁路的西端,加上陕西省政府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修建了西宝公路、长宜公路、保平公路、川陕公路,宝鸡成为了西南、西北、中西部地区的沟通之地。陇海铁路和西宝高速公路将宝鸡与Xi和东部各省连接起来。从宝鸡往南,穿过秦岭的川陕公路,直奔汉中,再分支南下四川,向东到河南、湖北。这条路从丰县出发,向西北通往天水、兰州、新疆、苏联。宝平公路经过千阳、陇县,到达甘肃、宁夏。

来源:网络

陇海铁路到宝鸡的开通和抗日战争的兴起,加速了宝鸡商业的发展。陇海铁路1936、12到达宝鸡,地位日益重要,成为中东部进入西南西北的咽喉,成为关中西北的商品集散地。“比如红糖、茶叶、香烟、川产药材、川产纸张,都是用成都胶轮车、人力拖车运到汉中或直接运到宝鸡,再配送到关中各县。甘肃骆驼带也位于宝鸡北部,以奉贤双石铺为一站。所以在今天的商业上,宝鸡仅次于Xi安,超载线路多达48条,承担着大宗货物的转运,且多位于商品聚集的地方。宝鸡超载店那么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的商业繁荣。

渭北各县盛产棉花。自陇海铁路到达宝鸡后,宝鸡成为关中西部的棉花集散地。资料显示,1939年2月,宝鸡进口棉花534940斤,出口802410斤,共计1337300斤。渭北各县的棉花在宝鸡采集,然后用汽车沿川陕公路运往西南大后方,保证了大后方的军用物资和民用。

抗战爆发后,大量沦陷区的人涌入宝鸡,让原本冷清的山城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时间商贾云集。1941年,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路过宝鸡,对宝鸡的描述是这样的:“现代化工厂的烟囱耸立在宝鸡的田野上;宝鸡城外,新城区发展迅速,追求利润的商人和投机商充斥着这个新城区的宾馆饭店;银行、仓库、山货流水,原料、商品堆积如山”。宝鸡已成为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工商业城市。陕西省银行的调查显示:“近年来,本县业务发展迅速。据31年春的一项调查,商家数量如下:铁器店9家,餐饮商家9家,18山货商家,8家文具商家,6家印刷商家,43家百货商店,165438鞋帽。理发店65,438+00,盐店25,中药25,香烟23,酒3,木器店6,仓库29,粮店22,西药7,制革业65,438+00,丝绸店28,钟表店4,珠宝店9,其他3。城关有商号336家,总资本1.4万余元,其中银行、仓库、木屋等行业资本最大。但商家因为税务关系,不愿意说出资金数额的真相。这只是基于各种口述记者的统计。根据实际情况,总资本应该不止一次。

来源:网络

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宝鸡商业仍在进一步发展。“根据1946,65438+2月的数据,自1937开始,陇海铁路连接宝鸡,宝鸡成为经济交通大动脉,物资四通八达之地。货源很多,上海,天津,武汉,成都,许昌,洛阳,开封,Xi安,咸阳,兰州,天水,平凉,固原,宁夏,青海,南京,霸州,广元,贵州,昆明。有40多个省、市、县运销货物,互通有无,促进了县商业的繁荣。有:百货99家,民族医药新医药行业52家,山货鲜果行业125家,烟草、食用油、盐行业165438家,商店、酒店、脚店63家,杂货、服装估算员75家,粮食行业52家,餐饮饭店265438家。

在工业方面。陇海铁路在宝鸡通车前,宝鸡只是一个6000到7000人口的小县城。除了酿酒、造纸和伐木等手工业,没有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现代化工厂。陇海铁路开通至宝鸡成为当地工业发展的分水岭。短短几年间,包括沈心第四纺织公司在内的十几家工厂落户宝鸡,使宝鸡不仅成为陕西省第二大工业中心,而且成为整个国统区11工业中心之一。

来源:网络

1937 1月,修理铁路机车的长安机械厂宝鸡分厂建成投产,开创了宝鸡近代工业的先河。同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地处十字路口的宝鸡是连接西南、西北与中东部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为宝鸡工业的战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8月,蒋介石发出通缉令,将陕西工厂迁至宝鸡为目的地。截至1941年底,宝鸡地区搬迁的工厂有沈心棉纺厂、洪顺机器厂、华兴机器厂、康敏毛纺厂、康敏棉纺厂、阜新面粉厂、大新面粉厂。这些资金雄厚、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工厂,大多代表了当时国内工业发展水平最高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对落后的宝鸡工业发展起到了骨干和示范作用。如从汉口迁到宝鸡的沈心第四纺纱厂,1938年在宝鸡建厂时,拥有资金300万元,纱锭4000锭,织机460台,发电机1 300 w,每月可生产纱线20支,200支。此外,面粉行业的大新、福新,火柴行业的秦昌、协和新等工厂都是这个行业的骨干企业。而且工厂的内迁也带来了一些资金和技术力量,尤其是随厂迁入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大多是在国外学习过,掌握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人才。搬到宝鸡后,自然会对当地现代生产技术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在黄土高原上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鲍芹工业区”,从而确立了宝鸡作为西北工业中心的地位。

据陕西省银行经侦处调查,截至1942年2月,宝鸡县有7家规模较大的工厂,资金总额499万元。1938创办了三家公司:洪顺机器厂、沈心纺织四厂、大新面粉公司;有1939成立的1公司,即勤昌火柴厂;1941成立了三家公司:西华动力酒精厂、永兴公司易门镇动力酒精厂、清油炼油厂。此外,沈心从汉口福新公司迁来8台36至30寸“爱丽丝”复式钢厂,建立福新面粉厂,于1941建成投产,日产面粉2000袋。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沈心公司先后建立了沈心纺织印染厂、电厂、炼铁厂和弘文造纸厂。到1944时,五个工厂共有员工4500多人,年产棉纱14万条,棉布16万块,面粉1000吨,机制纸5300令,铸铁170吨,是当时宝鸡最强最大的工业企业。沈心纺织四厂、大新面粉公司、洪顺机械厂等工厂落户宝鸡,让原本冷清的宝鸡一下子繁荣起来。随着宝鸡工业的大发展,电力供应明显不足的矛盾逐渐凸显。1938年9月,西京电厂在中山路148号设立宝鸡分公司,安装1柴油发电机600多盏,用于城市照明。到1942,宝鸡发电厂资本金达到400多万元。

来源:网络

由于战时宝鸡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商业资本的迅速积累。巨额资金需要银行为其流动提供资金。于是,各类银行蜂拥而至,竞相在宝鸡买地建房,增设机构。当时中山路上站着17家银行的财务异常,包括中央、中国、交通、农业、晋楚、陕西、河南、宝鸡、上海、金城、李咏、开元、央行金库、德泰祥银行。

中山路属于宝鸡,属于全国。中山路属于现在,也属于历史和未来。在市场经济改革4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在中山路上寻找历史足迹,审视国家的变迁与发展,探寻未来的方向。中山路不仅是历史留给今天的见证,也是对未来的启示。

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于世宏,宝鸡山水文化及宝鸡历史文化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