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简介(按时间顺序)

道光三年(1823),李鸿章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乡。道光二十年(1840),秀才。道光二十三年(1843),李鸿章被选为泸州官学优秀贡品。

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京赶考,幼时受曾国藩教育。李鸿章最幸运的是,他在第一次考试失利后的“乙丙之时”(即1845-1846),加入了湖南大学士曾国藩的队伍,为他一生的事业和思想奠定了基础。

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二等十三,改国子监庶吉士。同时,学生时代的曾国藩强调对世界的研究。道光三十年(1850)国子监解散,授权国子监编辑,内设武英殿。

咸丰三年(1853),武汉顺江下太平军占领安庆,杀死巡抚蒋。李鸿章先后与周天爵、李、吕、傅际等清廷官员在皖中抗击太平军和捻军。

李鸿章以一士领兵,有“以浪搏能”的记载,有“翰林化为绿林”的恶名。经过几年的应永生涯,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当一名将军,不要一时输赢,也不要逞强。

咸丰十一年夏(1861),西乡团练首领得知曾国藩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安徽人李鸿章在幕府主持机密情报时,向李鸿章和曾国藩推荐了李文安前幕僚张树声,说明安徽局势,表示投敌决心。

我看后大加赞赏,并亲自批示“独立江北,真祖出世”。由于庐州应永的这些基础和李鸿章在当地的各种关系,淮军的组建和招募进行得很顺利。

同治元年(1862)十一月十八日,常熟太平军守备司令罗投降。李鸿章趁机带领淮军展开了一场光复安定的战役。

1863年至1864年,李鸿章率淮军攻占苏州、常州等地,与湘军一起基本消灭了太平天国。

同治四年(1865),四月二十四日,反捻军总司令全军覆没于山东菏泽。清廷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率部剿灭捻军。

捻军覆灭后,清廷恢复了李鸿章多次降级的职务,奖励其太保太子称号,并授予湖广总督大学士助理。

自上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以来,责任越大,视野越开阔。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感到中国积贫积弱是因为“穷”,得出了“富则国强”、“先富则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心转向了“求富”。

同治十三年(1874),李鸿章在海防大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地提出了订购铁甲船,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并辅以海防陆防的构想,形成了中国近代海防战略。

6月23日(公历7月25日),日本军舰突袭丰田章男,击沉中国运兵舰高盛号,中日战争爆发。最终旅顺、威海等重要海军基地沦陷,北洋水师覆灭。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条约》签订。李鸿章签退后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多咳嗽,饮食不足”,诊断为胃血管破裂。然后在北京病逝,被赠与一个老师,一个一级侯爵,一个文忠。

扩展数据:

李鸿章生平简介;

1,组建淮军

“淮军”是清末由李鸿章招募、由怀雍在曾国藩指导下训练的一支汉军。它是中国军队现代化的前身,曾是清朝的国防主力。?

因为士兵和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所以被称为“淮军”。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进军上海,驻守上海的清军无法抵抗,英国外援也没有到。当时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主管苏、皖、浙、赣四省军务,湘军驻安庆,上海地方官绅纷纷派代表向他求助。

曾国藩利用湘军体系实行怀勇定的计划,他的得力助手李曼洪章自告奋勇招募怀勇。1862年三月(同治元年二月),在安庆编成一支军队,称为“淮勇”,又称“淮军”。后来淮军乘英国船突破太平天国管辖,到上海配合英美军队对抗太平军。

2.镇压捻军

捻军(1853-1868)是活跃在长江以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南部分地区的一支反清农民武装,与太平天国处于同一时期。

捻军起义从1853年到1868年,历时十五年,历史分为两个阶段。1853年春至1863年3月,为早期捻军,后为晚期捻军。

捻军崛起后,领导者是张旺罗兴(张乐兴)和孙奎信。捻军时期的领袖人物有梁的、幼沃王的张玉爵、雍的龚德枢、尊的来、鲁的任渚、魏的李云泰等。他们与太平军有联系,行踪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捻军骑兵驰骋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湖北、陕西、山西、河北十余年,全盛时期总兵力达20万。

1865年,清军科尔沁亲王钟繇被消灭后,清军全力投入捻军,动用湘军、淮军及数省兵力,利用地形,“画河围地”,后分为西捻,左平定,东捻,李鸿章灭。

3.创建一个海军师

北洋水师,或称北洋舰队、北洋水师,正式成立于1888。是中国建立的近代海军舰队,也是清朝建立的近代四大海军中最强最大的一支。主战舰艇25艘,辅助战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于1888(光绪十四年)17年2月17在山东阿哈瓦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款400万两白银用于海军建设。舰队实力一度亚洲第一。

1894 -1895中日甲午战争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1895年4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百度百科-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