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句丽皇城在中国是朝鲜人吗?谁能讲讲它的故事?

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存在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一个民族地方政权。由于高句丽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疆域横跨今天的中国、朝鲜和韩国,双方都声称高句丽属于自己的原始民族。

高句丽的历史始于公元前37年,为朱蒙(又名邹某王)所建。起初,它建在葛生骨城(今辽宁东部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市)。朱蒙建国后,沸国(在现在的富尔河流域)没落了。公元前32年,出兵攻克长白山东南(约在今朝鲜慈江路)。公元前28年,北倭居(今图们江流域)被武力征服。它以东北一个强大的部落首领开始了它的历史(部落最初成为汉朝郡县制中的一个行政单位,最终在随后的几百年中发展成为一方之国)。

当王(朱梦子,本名)先遭伏羲、鲜卑夹击,由骨城移城至内城(今吉林吉安),开始出兵侵梁(今太子河上游)。公元22年,他率兵攻打扶余,杀死了他的国王苏代。未来将有1万多名伏羲人被安置在中国。然后在公元26年,通过吞并盖马(所谓的国家,实际上是一个部落,在今朝鲜的狼林山地区),杀了国王,把土地占为郡。邻近的茶王在同一年来到这个国家。

公元53年,巩继位(称太祖或祖),每两年攻下东卧居(又称南卧居,在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后来又攻占了东社(今朝鲜江原道)的一部分,延伸到日本海,逼扶余称贡。为了占据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辽东地区,皇宫及后续诸王向辽东地区的扩张屡遭东汉公孙氏、曹魏、慕容氏的打击,几次濒临灭亡。

313年,高句丽攻占了汉朝的领地乐浪县,但其进一步向南发展也遭到了强烈的抵制。369年,发兵两万入侵百济,大败。371年,百济出兵北上,包围平壤城。于是,前朝国君(名司祐,又名赵)出城拒战,中谷死。从皇宫到大约200年前,高句丽的发展又遭遇了一次挫折。

为了重振基业,丘福继位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内政上:鼓吹从中原传入的佛教,统一思想;再建一所学校。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发展了,军事实力增强了。384年,义廉(旧国国王)称王,次年开始向外发展。尤其是谭德(安安,人称广开王,又名太昊王)登基后,对周边民族和地区发动了吞并战争。公元427年,王长寿第二十代高句丽安迁都平壤,在今朝鲜,这也是韩国将高句丽视为自己历史的原因。

在隋朝,高句丽作为一个分离主义政权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实力。而且与突厥等边疆民族政权结盟,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原的安全。隋朝曾三次派兵远征,但都因杨迪的昏庸指挥而失败。

隋朝唐兴死后,高句丽继续占据燕国故里辽东,与边疆各族联手对抗中原王朝。并不断向南面的朝鲜半岛新罗国(也就是现代朝鲜的前身王建,他建立了王的朝鲜,也就是新罗人)。新罗多次向唐朝求援,唐太宗派使者到高句丽,以高句丽占领中原王王朝的原属地辽东为例,劝说高句丽不要因为与新罗国就一小块领土的归属发生争执而破坏东北亚和平。然而,唐朝的和平努力遭到了强大的高句丽大臣盖苏文的拒绝。唐太宗作为东亚的共主,于公元644年出兵入侵高句丽,保护新罗。这次征服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不仅夺回了中原王朝的疆域辽东,还在安史之外的璧山击败了高句丽南部高延寿率领的十五万援军。但在随后的安史之围中,唐军耗时太多。为了避免被拖进冬天的危险,唐太宗动了兵。这次远征虽然对高句丽割据政权打击很大,但唐军也损失了数千人和一大半兵马。后来唐朝保持了对高句丽的攻势,公元668年(唐高宗李治元年),高句丽被灭。在最后的围攻中,新罗人也参加了战斗。

高句丽第27世国王宝高藏王被唐朝俘虏。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高句丽贵族、大部分富户和数十万人被迁到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其他的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其余的则融入突厥和新罗。从此,高句丽国不再存在于世。

2004年7月1日,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届会议将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古墓、壁画和贵族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