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历史的人看不起郭沫若?
沙引用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指出郭沫若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也是一个普通的公民。
就才华而言,郭沫若无疑是现代文学和考古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从事这项研究的朋友不研究老郭及其作品,显然是不全面的。但就人类而言,郭在私生活上的放任主义和政治作风为世人所诟病。
私生活混乱:除了三个相对正式的妻子,郭还有很多情人,包括他第三任妻子的妹妹于立臣。他抛弃陈丽导致他流产后自杀,这并不为世界上许多人所耻。郭死后一年,自杀,原因不明。有一种说法是,他得知妹妹的真正死因后,羞愧地上吊自杀了。
但这毕竟是郭的个人生活,别人无权干涉。但他在政治人格上表现出来的东西,让稍微懂点历史,还有点骨气的人很难认同。
郭沫若于20世纪20年代初接受马克思主义,曾任南昌起义总政治部主任。然而起义失败后,他去了日本避难。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叛逃到南京政府,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成为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我的朋友笑着说,那是在余则成这样的敌人的心脏地带作战,我无言以对。
如果说郭沫若在解放前还能以笔为枪表现自己的政治人格,那他在解放后就只有一副媚骨了。
郭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解放后,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颂歌。
1966年文革爆发时,郭沫若说:“在一般朋友同志眼里,我是文化人,甚至很多人说我是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几十年来,我一直用笔写作,翻译一些东西。按字数算,恐怕有几百万字。但是,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我以前写的东西,严格来说,应该完全烧掉,一文不值。”这段谈话常被后人指责:郭沫若只顾自保,助长了完全否定历史的极左思潮。谈话传到国外后,对郭沫若在各国的声誉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郭沫若是著名的诗友,曾与毛同台吟诗。他曾高度赞扬毛泽东的诗和书法;他还写诗赞美斯大林。郭沫若在文革初期受到批判,很快得到特殊保护。他写了很多赞美文革的诗,包括直接赞美江青的诗,在整个70年代基本安然无恙。1976年5月12日,郭沫若写了《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水貂头》,但仅仅过了5个月零9天,四人帮被抓后,他马上布置了一首《水貂头粉碎四人帮》来打击四人帮;这也是后来他的政治人格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