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百年前的老照片,展现的是一个朝代的背影。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代的宫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这张图集是在1900-1903期间拍摄的,仍然没有向普通人发布。正阳门,俗称前门,是明清北京内城的南大门。1900年,城楼和瞭望塔被八国联军摧毁。分别改建了1903和1906。照片是重建前的前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的大清门,是真正的“国门”。它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南部,在20世纪50年代天安门广场扩建时被拆除。这张照片是从天安门广场拍摄的大清门内部。故宫正门午门,只有皇帝出入正门,文武大臣出入左门,宗室王公出入右门。太和门:紫禁城最大的宫门,也是故宫的正门。清朝初年,皇帝在太和门听政设宴,后来“御门听政”改为干青门。中和殿:紫禁城三大殿之一,是皇帝在举行各种仪式前接受执事祭祀的地方。保和殿:紫禁城三大殿之一,是举行宫廷考试和盛大宴会的地方。干青门:紫禁城内皇宫的主宫门,是连接皇宫与外朝的重要通道。清代,在干青门举行“御门听政”、斋戒、求宝等仪式。干青宫:紫禁城内皇宫的正殿,是皇帝读奏章、召见官员、接待外国使节、举行帝王仪式和家宴的地方。颐坤宫:紫禁城内廷六宫之一,是明清两代嫔妃居住的地方,慈禧做皇妃时就住在这里。后来,慈禧居住在储秀宫时,每逢节日都在这里接受嫔妃的供奉。前门和崇文门之间的墙迎着清门,应该是慈禧和光绪1901年从xi安返回时进入清门的场景,远处是天安门广场。摄影:北京流传着一句林箐的顺口溜:今天,让我们从皇城四开始,以故宫结束。一起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变迁!摄影:林箐连接着紫禁城的四个皇家大门。在过去,四个皇家大门是宏伟的。它们是天安门门、地安门、东安门和Xi安门。今天,皇城的四个门只剩下一个天安门门。天安门/1900天安门(天安门),1900天安门原名承天门,是明清时期国家举行诏令的地方。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张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天安门广场被入侵者炮火击伤后的惨状。图片来自:《故宫的隐影——镜中皇家建筑》从金水桥出发向北,到达故宫宏伟的午门。天安门广场前的金水桥/20世纪初天南门前的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前有五座金水桥,称为外金水桥,与午门北侧的内金水桥相对应。这张照片的前景是长安的左门,这里是明清两代宫廷考试申报“黄榜”的地方。民间称“龙门”,今已不存在。图片来自:《故宫中的隐影——镜中皇家建筑》故宫正门——午门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在南城墙的中间,是故宫四门中最大的,也是故宫最高的建筑。午门平台上有主楼,两侧有钟亭和鼓亭,两翼城市的台南端有自己拥挤的阙楼。由于其形状像一只展翅的凤凰,午门也被称为“五凤楼”,这继承了朱雀门是中国古代宫殿正门的传统。午门的中央入口是皇帝出入的“御门”。另外,婚礼时只有皇后喜欢轿子入宫,宫考高中的状元、第二名、探花出宫时可以走中门,以示对皇帝的上级崇拜。午门也是皇帝经常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皇帝出午门祭祀祠堂时,击鼓,祭祀国家时鸣钟,举行仪式时鸣钟。吴门老照片吴门/1912~1927吴门,1912-1927 1912 65438+10月,民国未生。直到1928年北伐成功,北洋* * *沦陷,五色旗换成了“* * *红旗遍地”。图片来自:《紫禁城里的隐影——西方镜中的皇家建筑》钟鼓——旧日神武门,交泰殿的dzmz报时后,神武门的钟鼓响起,城外的钟鼓楼也相应回应。神武门大门上方的“故宫博物院”碑文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于1971年题写的。神武门近照(此图来自微故宫)。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东华门、西华门在故宫东、西华门两侧。有两人高的石碑,上面刻着“官员在此等候下马”的字样。按照清朝的规定,只有贝子以上的亲友,以及上了年纪的官员,经皇帝特批,才可以骑马或坐轿子入门,但只是从东华门到建亭,从西华门到掌管内务府的衙门,仍需步行进入内廷。东华门的老照片东华门/1900东华门(东荣门),1900东华门是故宫四门之一。清初东华门只允许内阁官员出入,乾隆中期允许高级官员出入。大丧时,皇帝、皇后、自贡太后都是从东华门出去的,所以他们的门钉是八路九列七十二个,和其他三门不一样。图片来自:《故宫中的隐影——镜中皇家建筑》故宫四门之一的西华门/1900西华门(西荣门)老照片。明清两代的皇帝都是通过这个大门前往西苑和西郊园林的。乾隆年间,为了庆祝重庆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长寿,从故宫西华门到西郊皇家园林的一路上,都搭起了彩棚。图片来自:《故宫藏影——镜中皇家建筑》从午门进入故宫,穿越历史,领略这座古老的皇家宫殿!这里的一切一定会让你心潮澎湃。太和殿广场/1900太和殿广场,1900图片来自:故宫里的隐影——镜中的皇家建筑,朱红色的墙壁,明黄色的琉璃瓦,故宫里的一切,仿佛有前世。他们在给我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他们也在听《今日北京》...............................................................................................................................................................-摄影制作:为什么任潮前三大殿三宫看不到一棵树?也许是为了显示皇权的威严,或者是为了保证皇太后的安全。中和殿/1900中和殿(中和殿),1900中和殿明代称为盖华殿、中济殿,有九间。这是三个大厅中最小的一个。图片来自:古代帝王是如何御寒的?北京的冬天,寒风刺骨。你知道住在紫禁城的皇帝和皇后是怎么过冬的吗?太和殿/1915~1937太和殿(太和殿),1915-1937太和殿在明代被称为奉天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核心位置,有十一面宽檐。太和殿是明清时期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图片来自:《故宫里的隐影——镜中皇家建筑》其实故宫里还有“地暖”,是明清宫殿冬季最主要的取暖措施。但是它不是用热水保暖,而是热风。宫人们在宫殿的地面下用砖块和石头建造一个循环烟道,利用火产生的热空气来温暖地面。热空气自下而上慢慢上升,达到御寒的目的。储秀宫/1900楚秀宫(聚贤宫),1900储秀宫是西方六大宫殿之一,明初称为寿昌宫。光绪十年(1884),慈禧太后花了63万两银子整修储秀宫,在这里度过了她50岁的生日。图片来自:《紫禁城里的隐影——镜中皇家建筑》通过巧妙的设计,烟道还可以通到床底,就像中国北方的火炕一样,连床都变暖了。干青门/20世纪初干青门(天庭门)是紫禁城内廷的正门,清代皇帝在此举行“御门听政”。听政时,皇帝宝座设在门下正中,“部院商议事务,内阁接旨。”图片来自:故宫的隐影——镜中皇家建筑。现在,在任静宫后殿的山墙外,寿康宫东配殿的门廊下,养心殿东暖阁的山墙外,还可以看到火中取暖的通道口和排烟口。明代养心殿位置/1922养心殿明室外景,1922自雍正帝以来,清代皇帝将养心殿作为处理政务、引荐官员和生活的场所。图片来自:《紫禁城里的隐影——镜中皇家建筑》。此外,还有炭罐、手炉和脚炉,供皇帝和皇后取暖。坤宁宫东暖阁内/约1922坤宁宫东暖阁内景,大概。1922“Xi”屏挂雍正帝御书金漆云龙匾,寓意皇后在坤宁宫的正处。图片来自:故宫里的隐影——西洋镜里的皇家建筑。故宫的异鹿在故宫御花园的西南方。有一个高台叫“观鹿台”,台下还有一个半圆形的鹿圈基础。这是以前紫禁城鹿苑的地方。在故宫里,鹿的意义相当重要,它是对贤明君主和太平盛世的希望,也是善良善良的君子。面向世界,鹿象征着夫妻和睦,吉祥如意,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慈宁园/20世纪初的慈宁园图片来自:故宫里的隐影——镜中皇家建筑,下次来故宫别忘了关注一下。-摄影制作:经历了百年风雨的任潮故宫,有其独特的沉重感。几百年的变迁,让我们每次走进去的感觉都不一样。-摄影:任潮近600岁的故宫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摄影制作:任潮,这是一场真正穿越百年的影像盛宴。我们想邀请你从图像中触摸真实的历史。重温故宫近600年有意义的时光。回望历史,我们走进了光影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