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的起源和习俗是什么?

舞狮的起源和习俗;

1.舞狮作为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许多人在重要的日子和节日邀请人们舞狮。其中,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四省在南方尤其受欢迎,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是北方的主要去处。

2.这种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它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也传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一起带回来的贡品。

但舞狮技艺源于西凉“假面戏”,也有人认为舞狮起源于五世纪刘宋军队,后流传于民间。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依据,在今天很难判断其对错。

3.然而,到了唐代,舞狮已经成为宫廷、军队和民间的一项流行活动。唐端安节《乐府杂搜》说:“戏中有五狮,高十余尺,皆着五色。每狮十二人,披红发,画衣,执红笔,舞太平乐。”

诗人白居易的诗《西凉歌妓》对此有生动的描述:“西凉歌妓,西凉歌妓,蒙面胡人,假狮子。头尾木雕,镀金眼银牙。分勋毛衣带耳,如从流沙中来万里。”这首诗描述了当时舞狮的情景。在1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舞狮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4.北派舞狮主要是表演北魏任命的“舞士”,即“瑞士”。小狮子独自跳舞,而大狮子则成双成对地跳舞。一个站着舞狮头,一个弯腰舞狮身狮尾。舞狮者盖着狮子被,穿着与狮子身体同色的绿色狮裤和金色爪靴。人们无法识别舞狮者的身体,它的形状与真正的狮子非常相似。

狮导扮成古代武士,手持旋转的绣球,配以北京锣、鼓、钹,逗弄狮子。在“狮郎”的指导下,狮子表演翻筋斗、跳跃、攀爬、跪拜等技术,还有走梅花桩、跳桌子、踩滚球等一些高难度动作。南派舞狮主要表演“石闻”,表演时注重表情,如挠痒痒、抖头发、舔头发等。,生动可爱,也有吐球等高难度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流行于港澳和东南亚侨乡。

5.虽然南狮也是二重唱,但舞狮者穿着灯笼裤,上面盖着五颜六色的狮子被跳舞。与北方狮子不同的是,“狮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披袈裟,腰系丝带,手拿葵花扇逗狮,以滑稽的动作跳起各种优美的动作。南狮的流派很多,清远、英德的“鸡头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河、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