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河西走廊的位置是多变的?
简单来说,这条长1000公里,宽几十到几百公里的狭长通道,既是中原王朝延伸的桥梁,也是分隔南北交流的高墙。所以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河西走廊的意义也是多方面的,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明朝以前,河西走廊是桥梁。虽然前221年中国已经形成了真正的中原王朝,但河西走廊纳入中原王朝版图还是在汉武帝时期。121前,汉朝发动河西战争,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标志着这个战略要地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但军事征服只是河西走廊的功能之一,河西走廊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最深远的,那就是丝绸之路。
从汉朝到元朝,丝绸之路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的重要通道。北宋时期,河西走廊被西夏占领,西夏建立了西夏。为了打通丝绸之路,宋代在宋神宗开展了著名的“西河开”行动,打通了柴达木盆地向西的通道。
到了元朝,由于史无前例的统一,丝绸之路达到了最后的辉煌。此时除了河西走廊,因为政治中心北移,草原上也出现了向西延伸的陆路通道。据说凯尔波罗就是通过这条通道来到商都,见到了忽必烈汗。
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最早的联系始于元代。1247年蒙古征服吐蕃后,青藏高原与蒙古帝国关系密切。明朝虽然占领了中原,但并没有真正触及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尤其是明朝中期以后,基本上是两大板块鞭长莫及。在这样的情况下,河西走廊不再是连接中原王朝和西域的桥梁,而是封锁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利剑。
但由于明朝最西端只到嘉峪关,所以绕过西域,与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沟通毫无关系。比如鞑靼汗晚年在青藏高原皈依佛教。
但是到了清朝,河西走廊的阻隔作用就很强了。自清朝将势力再次扩展到整个新疆地区后,连接新疆和内地的河西走廊,也就是甘肃省,起到了很好的分隔蒙古和青藏高原的作用。在清朝民族隔离政策的影响下,甘肃省的作用变得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