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黎巴嫩。
如果人们能够冷静观察,就会发现,除了一个势力繁多、外交关系复杂的黎巴嫩,还有另一个山川秀美、人民聪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黎巴嫩。享有世界声誉的阿拉伯作家和著名诗人纪伯伦在他著名的散文中写道:
“你有你的黎巴嫩和它的问题,我有我的黎巴嫩和它的壮丽。你的黎巴嫩是时间试图解开的政治僵局;我的黎巴嫩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你的黎巴嫩是各种教派和政党;我的黎巴嫩是一个在广场上攀岩、追逐溪流、打球的少年。”
美丽的黎巴嫩不仅出现在诗人的妙笔下,也呈现在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面前:这里山峦连绵,森林茂密,海天一色,与沙漠戈壁为主的阿拉伯世界截然不同。由于黎巴嫩的海边和山区在冬春之交温差很大,游客可以在一天之内在山上滑雪,在海里游泳。所以山上的滑雪场白雪皑皑,但山脚下的海边沙滩却是五颜六色的伞簇,成为黎巴嫩一道独特的风景。首都贝鲁特无愧于“中东小巴黎”的美誉。这座以白色和红色建筑为主体的城市镶嵌在蓝色的地中海和郁郁葱葱的黎巴嫩山脉之间。
圣经中的黎巴嫩
黎巴嫩以其深厚的文化遗产而闻名。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黎巴嫩人的祖先腓尼基人居住在这里。他们擅长商业和航海,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腓尼基人使用的22个字母通过希腊遍布欧洲,衍生出希腊语、拉丁语、斯拉夫语等多种语言,可谓是西方语言中字母的祖先。据统计,圣经中提及黎巴嫩的章节多达66章,黎巴嫩位于历史名城苏尔东南10公里的小城卡纳。据说它是《约翰福音》中耶稣表演把水变成酒的奇迹的地方。历史上,黎巴嫩被古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罗马、拜占庭、阿拉伯、欧洲十字军、奥斯曼等列强占领,留下了不同文明的印记。
先知在中国
在现代,黎巴嫩已经成为阿拉伯文明的摇篮之一。由于靠近地中海,基督徒人口众多,可以更好地吸收欧洲的思想和观念,成为阿拉伯人了解西方世界的重要窗口。根据著名历史学家希提的说法,“阿拉伯人的方院子通过这扇窗户窥视外面的世界。”几代黎巴嫩思想家、作家、翻译家和出版商在现代阿拉伯复兴运动中起了带头作用。美国学者阿尔伯特·豪拉尼(Albert Haurani)在其名著《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思想》中专门辟出一章介绍了9位阿拉伯思想家,其中4位来自黎巴嫩。黎巴嫩作家的地位在现代阿拉伯文学中更加突出。其中,以旅居美国的黎巴嫩作家为代表的留美学派成为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和成就的流派。美国文学三大杰出作家的领袖纪伯伦是最具世界声誉的阿拉伯作家。他的代表作《先知》被翻译成56种语言,总销量超过700万册。《先知1923》出版仅9年后,偶然接触到这本书的冰心先生被“充满东方风味的精彩哲理和通顺文字”所吸引,于是将这部著作从英文翻译成中文,让中国读者看到阿拉伯文学这朵奇葩。前几年《预言家日报》入选《中华读书报》评选的20世纪100部文学经典,证明了纪伯伦的名作《思考1000年》在中国有无数知音。
黎巴嫩文学界也以阿多尼斯为荣,他是当代诗人,也是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这位叙利亚出生的诗人搬到了黎巴嫩,因为他无法忍受自己国家压抑的政治气氛。他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并获得了国籍。他的长篇论文《稳定与变革》以罕见的勇气对阿拉伯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重估,在阿拉伯思想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他所就读的贝鲁特圣约瑟夫大学力推博士学位,表现出同样非凡的勇气,是黎巴嫩学术思想中宽容的典范。在法国生活多年的阿多尼斯去年底回到贝鲁特,再次引起轩然大波。他今天在贝鲁特发表演讲:这是一座真正的城市还是只是一个名字?”“猛烈抨击黎巴嫩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现状,虽然观点难免偏激,言辞难免尖锐,但也引起了黎巴嫩知识界对社会现状和未来的大讨论。其实,阿多尼斯的经历可以反映出黎巴嫩社会的包容度:最激进、最开放、最温和、最保守的思想都可以在这里共存。
中东出版中心
黎巴嫩文化的繁荣也反映在媒体、出版、教育和卫生领域。黎巴嫩有600多种报刊,180家广播电台,40多家电视台。人均媒体拥有量不仅是阿拉伯世界最高的,也是世界最高的。黎巴嫩媒体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许多报刊不仅在中国发行,还销往许多阿拉伯国家。精致而有深度的卫星电视节目在阿拉伯世界也有很高的收视率。黎巴嫩的出版业一直享有盛誉。在阿拉伯世界,有“埃及人写书,黎巴嫩人出书,伊拉克人读书”的说法。近年来,由于战争等原因,周边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事业每况愈下,而黎巴嫩却始终坚定地保持着中东出版中心的地位。在阿拉伯国家的书店里,装帧最精美、选题最独特、内容最权威的书籍往往是黎巴嫩出版的。黎巴嫩人民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多数人会说一两门外语。由于近代受法国委托,法语在黎巴嫩被广泛使用,各种商店和公共设施的标志都用阿拉伯语和法语标注。我在黎巴嫩山区旅游的时候,几次向当地人问路,发现很多农民除了阿拉伯语,还能流利地说英语和法语,令人难以置信。
黎巴嫩的医疗水平在中东也是首屈一指的。黎巴嫩医生以高超的医术闻名于世。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离任前,一名来自黎巴嫩的医生在美国为他做了心脏搭桥手术。20世纪30年代初,“黎巴嫩人民的伟大儿子”马在瑞士取得医学博士后学位,到万里之外的中国上海,再通过宋庆龄的介绍,随到陕北。从此,他的一生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特别是传染病防治联系在一起,为中黎友好关系谱写了一段佳话。
音乐、时尚和其他
黎巴嫩高度发达的大众文化也很有特色。黎巴嫩音乐家几乎占据了阿拉伯世界的半壁江山。其中,女歌手法鲁兹是当代阿拉伯世界的知名艺术家,地位无人能及。她被阿拉伯人自豪地称为“阿拉伯人派到地球上的使者”。阿拉伯世界的年轻一代更喜欢的美丽、迷人、火辣的歌手、舞者和电影明星大多来自黎巴嫩,尽管这些明星在黎巴嫩并非没有批评。黎巴嫩时尚在中东久负盛名。近年来,黎巴嫩时装设计师在欧美更是炙手可热,很多人跻身世界顶级时装设计师之列。40岁的伊利·萨博的时装受到许多好莱坞明星的青睐。2002年,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哈里·贝瑞(Harry Berry)穿了一件华丽的晚礼服,这是萨博制造的。他还被黎巴嫩总统授予* * *和国家勋章。黎巴嫩也以美女闻名,来自黎巴嫩的美女多次被冠以世界小姐的称号。走在贝鲁特等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明眸皓齿的美女,她们的着装时尚开放。这些都让外国游客流连忘返,很难相信自己身处一座阿拉伯城市。贝鲁特还有许多夜总会、酒馆、赌场和赛马场,这些在阿拉伯世界都很少见。这些主要是东部基督教社区的游乐场所,给贝鲁特带来了繁华和喧闹,也与城市西部穆斯林社区传统、保守、安静的氛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