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高宗李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志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治,从太子到太子,几乎可以用“完美”二字来概括。要说孝顺,是有证据的。要说朋友,也是有证据的。很多孝道故事都很感人。那么,一切真的光明正大吗?你真的从来没有犯过错误吗?

事实上,王子殿下犯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错误,这个证据是确凿的。唐太宗重病期间,太子宫亲自照顾父亲,问病问药,继续表示孝顺。另一方面,她又悄悄爱上了父亲的才子武则天。这份爱不是藏在心里的暗恋。如果只是暗恋,仅此而已。不,事实上,他们都跨越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

关于李治和武则天的关系,这里有两种记载。

《唐书·姚辉》卷三记载:“武氏为天后。贞观十年,文德皇后崩。唐太宗听说武士彟的女人很有才华,就把她们召入宫中,认为她们很有才华。我在东宫时,欣然为侍。”这是一份追溯高宗时代的记录。那时候皇帝还是太子。因为入宫侍候皇帝,他遇到了武则天,“月之”爱上了她。“越”是动词,是谓语,是代词,是宾语。皇帝爱上了武才人,于是有了后来的故事。

这是高宗爱上武则天的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是说王的《李世传》(著名的《战争论》)导致我们的皇帝像野兽一样乱伦。这种说法是要怪武则天的。然而,没有确切指出是武则天还是唐高宗更积极。其实这样的事情绝对是九牛一毛。但根据之前的记录,主动一方还是太子。

有一点很清楚,王子殿下和武才人的关系非常秘密,在唐太宗时代从未被发现。这说明他们的保密工作是过硬的。试想一下,如果这件事被唐太宗发现了会怎么样。

根据唐律的规定,太子殿下与武才人之间缺乏正当关系属于“内乱”。这是一个令人发指的条款。唐律明文规定,强奸父亲或祖父的妾,或与他们通奸,都是内乱。(《唐律论》卷一)定罪就是通奸。李治和武才人,应该不是奸而是奸。总之,这是一个在当时违反伦理和法律的严重问题。

唐高宗的行为打破了他以前所有的印象。至少,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李治,一个完全不同的太子形象。如果要论证人格的统一性,哪种行为更能代表李志?李志的真相是什么?

谁真正了解太子李治?号码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唐太宗真的认识殿下吗?答案是:不会。

贞观十七年十一月,立李治为太子半年有余。有一次,唐太宗偷偷找到孙昌戊己,表达了对太子的不满,希望另立太子李恪为太子。当时他对李志人格的一个评价是,李志软弱。孙昌无极说李治“善良”,而不是李治的懦弱,说这才是“文良渚真正的守护者”。两人对李治人品的判断其实是一致的,只是唐太宗说负面,孙昌戊己说正面。

无论是唐太宗还是孙昌无极,他们认为李治弱而精吗?当然不准确。欧阳修以为唐太宗不认识自己的儿子。欧阳修在《新唐书·高宗传》的悼词中说:“以太宗之智,不知其子,废之时,不能自决,用一子击晕之。”他说唐太宗“不知其子”,这话没错。

唐太宗不知道李治,难道孙昌不知道无极?我当然不明白。

所以,欧阳修说李治是“糊涂孩子”,糊涂孩子是傻小子。说唐太宗不理解李治是没有问题的。说孙昌无极不认识李志也不错。可是欧阳修说李治是个昏孩子,他却不懂。如果李志是个傻小子,为什么他没做错什么?如果李志懦弱,他怎么敢和他妈偷情?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一个人做的多种事迹,我们现在真的很难做出统一的分析。

那么,李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据我们所知,高宗皇帝李治是一个具有复杂人格的人,但他不可能形成双重人格。面对父亲的权威和传统的道德政治要求,他保持低调,努力工作,谨小慎微。他拥有所有公认的优秀品质,所有的正面评价,但他也做着自己想做的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事。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评价:“外圆内方,大胆谨慎。”北京话叫“累”,现在流行的说法是“男人秀”。你要我做的一切我都做得很完美,我要你不知道我想做什么。太子不需要孝顺吗?那就没人能挑我孝顺的毛病了,你也会特别感动。你看太子殿下,亲口答应替父亲脓包,不肯坐车,陪着父亲的皇家战车走了几天。你感动吗?感动。然而私底下,一个敢碰父亲的女人,一个有合法地位的普通母亲。你怎么敢这么说?

李治这种大胆的行为,跟杨迪有一拼。据说,当汉文帝死的时候,他发现杨迪在后宫猥亵嫔妃,于是决定废除杨迪。杨迪带头,杀了皇帝,顺利即位。也就是说,如果太子殿下与武才人的恋情被唐太宗发现,唐朝的历史将被大大改写。但是,因为他们保密做得很好,历史还是在既定的轨道上走着。等到皇帝即位后,不再担心秘密暴露,这件事就大白于天下了。

更何况宫里那么多眼睛。他们是怎么逃脱的?我们还是很难理解。不得不承认,他们很彻底。做事细心的人,一定要细心。在我心里,很多原则是不当的,但在我的外表上,我是温柔节俭的。我想让你知道的是翻天覆地的,我不想让你知道的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现在还能说太子殿下是孝子吗?当然不是。天下所有孝子都应该这样。那不是天下大乱吗?但是,为什么唐太宗以下的人都认为太子是孝子?很简单。所有人都被李志的表现蒙蔽了。

这难道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吗?但是几千年来,每个人都认为高宗是个傻孩子。这是多么奇怪。

那么,当我们知道了李治和武媚娘的私人关系,知道他们犯了乱伦罪,我们还能认为李治不会是一个好皇帝吗?当然不是。想想吧。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乱,公开杀弟,逼父交权,罪行有多大?李志的这种行为,真的与父亲相比,只能令人失望。但是后来的唐太宗还是被认为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他给后世带来了贞节之治。所以太子殿下今天的表现并不能否定他作为皇帝的未来。

但是,这里我们还是要表达我们的否定。我们在否认什么?否认以前的误解,每个人都认为唐高宗很弱。唐太宗时,唐高宗敢于和他的母亲发生关系。这是懦弱的行为吗?

人格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归纳,所有人格归纳的准确性都是相对的。但是,人格感应不能太离谱。比如唐高宗,明明是个胆小的人,一出生就被称为懦弱,这就是典型的归纳错误。因为,父亲在世的时候,他敢和母亲暧昧,这种行为无论如何也不能和懦弱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么多人坚持认为高宗是软弱的,他们能解释他和他母亲的婚外情吗?显然不是。面对危险,无论对错,只要有危险,就不敢行动。这是懦弱。高宗是这样的人吗?显然不是。谁都能理解,李治在太子时期与武则天通奸,几乎和谋反一样危险。然而,皇太子还是这么做了。

唐高宗早年做了什么给人以懦弱的印象?我们现在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唐太宗曾经这样说过,但是孙昌无极并没有反对。或者就像唐太宗自己说的,生子为狼,畏羊,是他希望李治不要太软弱。或者说,李志故意在老人面前表现得谦卑,给人以心软的印象。现在看来,李志所谓的软弱是一种战略战术,他只是在“利用软弱”。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软弱,让人相信你是软弱的,最后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就好比当初的皇帝杨迪(巧合的是,他也是当时的晋王),他的一切表现都是既节俭又不做作,这一点尤其得到他父母的赞赏。最后,当他成为皇帝时,谁会想到杨迪是一个节俭而好色的人呢?

李治的懦弱恐怕不是从早年开始的,因为即使是坚持他懦弱的人,也不能证明李治的早期行为。当了皇帝之后,终究会有一些妥协。那么,这是性格还是策略的证明?甚至像杨迪皇帝这样的皇帝有时也会妥协。他在雁门关被突厥包围的时候,命令他不要征服高句丽,其实是一种妥协,因为全国都在反对征服朝鲜。妥协是政治的常态,各方面的利益都要考虑,和皇帝的性格没有必然联系。

总之,说高宗性格软弱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如果你追求个性,你必须在你的早期生活中寻找榜样,而唐高宗和李志早年缺乏这样的证明。反而是和一个普通母亲的暧昧,只能让人觉得他的性格正好和懦弱相反。那是什么?大胆但谨慎,外圆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