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缺。

平心而论,中国之所以在东周以后没有产生伟大的思想学术人物,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真正的原因是不再需要他了。秦朝以后,中国虽然有过多次政治上的分化和分裂,但直到清朝末年,才遇到了令人困惑的变化——在社会危机面前,手足无措,没有可供学习、模仿和借鉴的历史和现实范例。这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中国农耕文明趋于成熟完善,内部秩序和谐,具有自我调节和免疫能力;另一方面,东周的思想学术遗产,高度令人生畏,涉及领域广泛,难以超载。它们是用理性的材料铸造而成,深深植根于适宜耕种的土地。它们比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意识形态要坚实得多,而且富有韧性和弹性。只要农耕文明不被否定,它们就永远闪耀着光芒。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历史的国家,其历史记载举世无双,这使得中国人有条件按照祖先的教导和祖先的先例谨慎行事。中国人习惯于从历史中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养成了向后看的保守性格。这不是一件坏事,它有助于政治稳定,并确保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再者,人生活在一个有法可依、能清晰预见未来的社会里,养成一种从容、淡定、善解人意的心态,有利于诗人、艺术家的成就,但对思想学术人物的创造力却是一种甜蜜的毒药。

以上是老易的自问自答。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不能回复他的帖子。我先贴在这里: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我不同意LZ的回答。

在我看来,东周以后,中国没有大师级的知识分子,不是中国不再需要,而是东周以后中国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不需要大师级的知识分子。中国的政客从来不允许公民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找了一个知识分子大师作为代理人——孔子,这个人的理论就是让大家不要有独立的理性思考,听着就好。

中国不是唯一喜欢记录历史的民族,犹太人也爱记录历史。但犹太人中有爱因斯坦等理性思想大师,如果一直爱中国,肯定解不出相对论。如果伏尔泰或者杰斐逊生在中国,他还没成为大师就被毁灭了。

中国在汉代仍然有一些独立思想的火焰,王充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董仲舒教导梁武帝尊孔之后,后面的皇帝发现孔子的臣服论最方便用,所以一路占优。到了宋代,朱成的理学问世,中国独立理性思想之火彻底熄灭。

但必须承认,东周的学术确实很理性,所以很扎实。也正是这些理性的思想,让中国在秦始皇建立的时候,政治体制相当高。比如他所确立的三权分立(行政)、司法(司法)、监察(监督)的形式,并不是现代政治中三权分立的雏形。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没有这样的三分力量,他们的文明是存在的。虽然中国统治者的名字和家族一直在变,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却传承了近两千年。这三种权力相互制约、相互抗衡,维持着中国的社会稳定。中国从来没有过军政府,基本都是文人执政,而西方却需要近1600年才有如此明确的分工。

我自己觉得。按照现在的情况,中国一百年之内会出现一位学术思想大师。出现这样一个数字的条件是:一个是社会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没有以前的理论可以适用;另一种是民众有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再跟风,而是自己决定哪种理论更合理。

这两样东西现在在中国,中国这几年的超常规发展,在任何一个国家,古代也好,现代也好,国内也好,国外也好,都没有一个模式。唯一有点像19世纪美国的发展阶段,但是人民是两党执政。按照西方的政治经济理论,中国目前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果的,而马劳的理论更不及中国目前的情况。

整个世界,包括中国人自己,都在困惑,寻找奇迹的原因,都想知道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是一个奇妙的谜,总会有人揭开,只是需要时间。从先人的理论和西方现有的理论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当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出现时,它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人,这个人可能已经存在,也可能还没有出生,但它会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