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女校长,袁世凯的次子女神,在总统府就职,从此终身未嫁,成为传奇。

世界上对幸福的定义有很多。如果一定要笼统地描述这种快乐,我想这只是:

选择一座死城,白头偕老。年轻的时候,你遇到了那个让你心动的人。偏偏岁月没有让你爱的人失望。他们携手步入婚姻,在婚姻的围城里有争吵,终于有了满屋的儿孙,终于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年轻的时候,你为了梦想努力过。当你老了,你再也没有抬头叹息,而是心满意足的回味:这一生终于不太遗憾了!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幸福。拥有这种平凡平淡安稳的生活也是极好的,但这个世界总需要一些传奇。同样的快乐也会让世界变得不那么多姿多彩。清末民初,有一位才女,从未恋爱结婚,远离琐碎的婚姻,过着精彩的生活。

她是民国时期第一位创办女子学校的才女吕碧城。她年轻时家破人亡,被婆家断绝关系,被亲戚打压,被迫流落街头。但是,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她用自己传奇的一生告诉我们:

美丽的绽放不是等待蝴蝶的到来。一生绽放美丽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绽放的意义在于展现自己的光和色,而不仅仅是为了蝴蝶的青睐。

因此,吕碧城一生都没有恋爱或结婚。她已经用最独特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人生,远离了世间寻婚的爱情。她从来没有被婚姻的烟火污染过。她一生清纯、清高、独立,成为无数男人的白月光。

吕碧城出身贵族,家庭背景是当时人人羡慕的那种大兴世家。她的父亲吕凤岐,诗词博览群书,本科学历,家中藏书万册。她是光绪三年的秀才,母亲颜也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下,聪明机警的吕碧城从小就是个小天才,深受家人的喜爱。许多贵族家庭也攀上了与鲁的爱情。我父亲也为吕碧城选择了一段美好的婚姻。如果人生的道路会如预期的那样一帆风顺,吕碧城这辈子可能就是一个幸福的小女人,唱诗画画弹琴,照顾丈夫教育孩子,做一个有背景有靠山的富婆,像普通人一样简单快乐。

然而,世事总是如此无常,吕碧城的人生注定不会太顺利,也不会太平凡。她快乐的日子只到了五岁,然后就不断的痛苦。爱她的两个哥哥相继去世,对他的家庭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她父亲庞大的家族后继无人,陆家成了“家无儿女”。但是,当命运想要故意折磨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并不手软,似乎适可而止。12岁那年,她最爱的父亲在一次宴会上因旧病去世。吕家的天空真的塌了,留下母亲和妹妹,一群孤儿寡母,的生活进入了低谷。

最初,吕碧城认为最大的灾难是他父亲的突然死亡。他从不认为自己太天真。他父亲的死就像一把打开地狱之门的钥匙。以前善良的大叔们露出了真面目。因为当时女性没有继承权,家庭纠纷一触即发。吕碧城父亲吕凤岐留下的巨额财产成了他们眼中的一座灯塔。每个人都想踩在吕碧城母女的身上,把她们抱在怀里。我妈因为不想转移财产,被家人绑架了。几个姐妹多次试图营救她,可当她出了陆家大门,孤儿寡母无处可去,都不知所措。

这种“变脸”让吕碧城深刻认识到,在利益面前,人性是如此的脆弱和丑陋。除了有血有肉的亲人,那些平时和善的面孔不过是伪装的嗜血的狼罢了。

陆母女身无分文,无家可归。女人是软弱的,但她只是一个母亲。她的母亲颜带着她的女儿到处寻求帮助。以前,她养尊处优的女儿身体从未受过这种轻视,但为了孩子,她别无选择。

最后,我决定去吕碧城的未婚夫家寻求帮助。在没有陪同的情况下吃了一顿饭后,他们被扫地出门,吕碧城被王家拆散了。曾经和父亲非常亲密的王伯伯,和家里总是给吕碧城带礼物的王伯伯,在这一刻变得异常冷漠和陌生。在古代,解除婚约是对女人的极大侮辱。这次退婚给吕碧城的感情造成了很大的阴影,以至于她一直在回避未来的婚姻。

与之前的风光相比,这种悲伤浸透了母女俩的每一根神经。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带着吕碧城姐妹去安徽,去来安投奔舅舅。当她来到舅舅家时,吕碧城的生活开始了另一段旅程。与预期的生活相比,这场灾难让过去养尊处优的吕碧城死去,而重生的吕碧城会坚强独立。

有一种说法是:

没有天然的力量,但是伤口流血过多会慢慢结痂,坚硬的痂会像盔甲一样保护脆弱的伤口。每个看似坚强的人,都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他们流了太多的眼泪,承载了太多的挣扎和悲伤,换来的是他们无懈可击的态度。

吕碧城未来的强大和独立都是一次次伤病后的盔甲。在未来,有了这件盔甲,她立刻闯入了这个世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所谓父母爱子,影响深远。母爱可以让一个柔弱的女人生出一身铠甲,穿上铠甲,像军人一样保护自己的孩子,像天使一样爱自己的骨肉。颜带着几个孩子回到来安,看着对学习和未来充满期待的眼神,又不愿意把她绑在身边,于是把她送到的叔叔颜工作的塘沽,进行新的教育。这个决定改变了吕碧城的生活。

来塘沽住在舅舅家的时候,舅舅待她就像亲生女儿一样。然而,和黛玉住在贾家一样,住在别人家时,她总是显得很谨慎。她害怕自己的一个举动会让叔叔失望,让阿姨反感。于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九学会了做一个能言善辩,乖巧懂事的好女孩,失去了孩子最童真的一面,压抑了孩子好动的天性。

俗话说:人搬命,树搬命,吕碧城来塘沽,这才是真正的命。她走出家庭破裂的痛苦,走出离婚的耻辱,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我的叔叔和婶婶对她很好,内心敏感的吕碧城尽力做一个好孩子,不给她的两个亲戚添乱。

古往今来,凡是在文学上有成就的人,都是麻木不仁的。如果他不够敏感,又怎么能欣赏到大好河山的美,又怎么能感知到世间的烦恼?从赞美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凭借这种天赋,吕碧城在诗歌和歌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后来考证,她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成功的女词人,这也得益于她的高度敏感性。

在塘沽,吕碧城是快乐的。我舅舅家境殷实,衣食住行都有佣人照顾。专心于学业,他的姐姐也嫁到了颜家。钟在他父亲去世前就结婚了。她才华横溢。对她来说,婚姻不是束缚,而是锦上添花。姐姐经常照顾的生活,而天资聪颖的也得到了舅舅颜和父亲的挚友、两位长辈以及父亲的赏识。

另一边,贤满、母亲和姐姐,因为对他们的仇恨和觊觎,被亲戚勾结绑匪绑架。年轻的吕碧城不知所措,她的姐妹们想不出一个办法。几经周折后,吕碧城才求助于樊增祥来解救她的母亲。这是她母亲第二次被绑架。吕碧城被她的母亲弄得很苦恼。因为不想被羞辱,母亲和姐姐选择服毒自杀,最终失败,但她内心的伤痕也是伪造的。

一个异乡的游子有一个软肋,这个软肋就是他的家人。如果他的家庭健康祥和,游子就可以放手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如果他的家庭遇到问题,游子的心就像被箭射中一样,喘不过气来,愤怒、担心、无助、焦虑...

很长一段时间,吕碧城的心情非常复杂和沮丧。好在后来她妈妈和姐姐都没有再出现,身边的人也多次为自己撑腰。吕碧城不会让那些对自己有期望,真心对待自己的人失望。她的才华越来越丰富,逐渐小有名气。因为大格局,吕碧城也逐渐形成了一些改变现状的想法。

她不想只是一个只能靠别人生活的小女人。这时候,男女平等观念的种子在她心里已经渐渐萌芽了。她认为:

女人也要精彩的活出high,而不是一味的包装自己去讨好男人。人生的归宿不是找个好男人嫁。女人和男人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女人依附男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爱情在她心中的样子应该是:大好河山要两个人一起去追求,生活的艰辛要两个人一起去承担,伟大的事业要两个人一起去努力...

所以吕碧城想走出塘沽这个小世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如果按照目前的生活轨迹,吕碧城的生活其实很幸福。我叔叔已经开始在一个大家庭里为她寻找长得好看的青年才俊了。像我妹妹,顺利完成学业,分配一份体面轻松的工作,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安稳的生活,似乎也不错。

然而,吕碧城不是那种愿意被安排的人。她很固执,我找的东西我也拦不住。和舅舅商量,被舅舅以没有女德为由拒绝后,她不再奢望得到舅舅的允许。在给母亲写了一封未寄出的信后,她身无分文,一无所有地独自踏上了去天津的路。她想放弃过去的生活,走向太阳,那么她背后的故事就让。

吕碧城走后,她几次去大宅门报社,遇到了她的第一个贵人英敛之,命中注定的爱情。英敛之看到吕碧城写给方夫人的信后,佩服吕碧城的勇气和格局,尤其是他那一手漂亮的字,让英敛之对这个不屈的姑娘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于是在方太太的安排下,两人见了面,也就是这一面,而吕碧城会一直在那里。

那时候,英敛之已经结婚,和妻子从小走到一起,有过一段热烈的爱情。然而,随着吕碧城的出现,英敛之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吕碧城来到《大公报》当编辑,英敛之是该报的总理。他们在一起相处,这反映了英敛之对吕碧城无法抑制的爱。

最终,英敛之的举动引起了温柔善良的英夫人的注意。英夫人没有四处寻找吕碧城的理论,而是选择去学校重新学习和实践自己。在我看来,英夫人的做法还是挺有水平的。如果一段感情出现了问题,你再怎么挣扎挽留也没用。提升自己,让自己更自信,更优秀,更独立,更美好,是一个被抛弃的人最应该做的,因为在这里。

另一方面,吕碧城不知道英敛之对她的感情。她以为对自己的好只是出于欣赏,但看到英夫人对自己的疏远和突然离去,她多少猜到了一些。她选择疏远英敛之。当她在车站遇到英敛之夫妇时,她看到英敛之和一位漂亮的女士有说有笑,而英夫人独自走在他们身后,吕碧城对英敛之的仇恨由此而生。直到后来,她一直没有得到应的解释。

她又找了一份工作,打算在一所女子学校教书。但由于她个性强,能力强,加上她要教的女校的经理是应夫人的朋友,所以不愿意雇用吕碧城。吕碧城不知道的是,在这期间,英敛之为她四处奔走,寻找工作机会。

后来,所有人都认为,如果吕碧城去别人计划建造的学校教书,就很难避免埋没她的才华。吕碧城也希望通过组织一所学校来倡导她的妇女思想,所以她计划建立一所学校,也就是因为学校的筹备需要袁世凯的批准。吕碧城多次去元帅府,正巧遇到袁世凯的次子袁,当时他去元帅府筹款建学堂。

为了准备学习,吕碧城总是自己动手,起草章程,筹集资金,邀请董事,预定会议,寻找校舍,聘请教师,参观教育,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1904 165438+10月7日,“北洋女子学院”开学典礼在一片嘈杂的掌声和雷鸣中举行。从此,这个21岁的怪女孩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女全科教师。

对于女子教育,吕碧城认为:

只有贤惠的女人才能有贤惠的母亲,贤惠的母亲才能有贤惠的儿子。女人不贤惠,结婚后就做不了贤惠的母亲。没有贤惠的母亲,怎么教出优秀的儿子?没有优秀的男人,一个国家怎么繁荣?所以,为了国家的繁荣,首先要从这些女学生开始教育!"

从女子教育开始,她就在女子新学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为女性地位的改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要改变女性地位,首先要改变人们对男女地位的看法。吕碧城从人们的思想出发,逐步提倡新思想。

事业蒸蒸日上的吕碧城在感情上似乎并不顺利。因为上次的误会,英敛之和英敛之之间已经有了隔阂。另外,已经结婚并追求新思想的吕碧城不会做任何让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事情。但是,她的感情却不由自主地被自己控制。或许她已经对这个亦师亦友的男人产生了微妙的感情。否则,她不会因为和二姐吕而和二姐断绝关系。

当英敛之对吕碧城热烈的爱得不到回应时,她遇到了吕孙梅,她和吕碧城一样美丽动人,却没有吕碧城那样热情执着。孙梅像水一样温柔,甚至她的眼睛也是温柔的。英敛之立刻被她的温柔所吸引,他们也产生了仙女般的爱情。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吕碧城、英敛之和她的二姐分手了。她最在乎的两个人的背叛,让她无比痛苦。

从那以后,吕碧城在感情上似乎变得非常迟钝。她那么美丽高贵,那么才华横溢,身边也不缺男人。连袁世凯家的次子都愿意为她卑躬屈膝,但吕碧城始终不为所动。

吕碧城的一生是:我有各种各样的风情,我与世界和平相处。她穿着时髦的衣服,喜欢打扮自己。无论她出现在任何场合,都是焦点,都能吸引周围的人。因为情分,她和秋瑾一拍即合,两人成了密友。后来,因为秋瑾被捕,受到牵连,或者袁向父亲求助,她才得以保全自己。

袁世凯对吕碧城的一再表演及其在天津的成就表示赞赏。北洋女学停办后,吕碧城受袁世凯之邀,在总统府担任总统顾问,成为与男性站在同一战线的女性官员。后来,因为政见不同,她离开了总统府,与袁的缘分也就此断送。后来,他们没有争执。最终,袁家失陷,去拜访袁,也被婉拒。也许袁并不想。

离开总统府后,吕碧城开始经商,赚了一笔她一辈子也花不完的财富。她的名声响彻海内外,长得美,成为无数人的梦中女神。然而,她仍然一生未嫁。她只追求自己的事业,不再期待爱情,一个来去无踪却又深深伤人的“害虫”。

那时,吕碧城的美貌经常出现在各种聚会上。当时,各界名流也纷纷追捧吕碧城。在与她交往的社会名流中,不乏才子和高官,如著名诗人樊增祥、易士福,袁世凯之子袁柯文,李鸿章之子李景熙等。但在婚姻这件事上,她看透了世界,淡然处之,总觉得身边没有般配的人,宁愿孤独终老。

对这些名人的态度永远是“这样不好,那样不合适。”在她看来,“一生中能被赞美的男人不多。梁任公是梁启超,有妻子。王比较年轻。王荣保曾任民政部右参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驻比、日大使,擅长书法和诗歌。还不错,而且我已经结婚了。玫瑰张弓曾为众壮士讨伐,其诗固美,不惑大胡子时皆白!”

吕碧城曾经说过,“我的目的不在于我的资产和家庭地位,而在于我在文学中的地位。所以,难得有一个好伴侣,东西方不可能水火不容。还好手头有点积蓄,不愁吃穿。我只以文学自娱!”吕碧城是一个著名的年轻人。当时人们对她的文采评价很高,堪比李清照。所以她从小就清高,不肯向自己屈服。所以,她虽然优雅,却终身未婚。

在金钱和事业达到高点后,她开始到处旅行,有海内外的身影,有纽约舞会上的倩影,有瑞士街头的美图。她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仅仅为了自己的幸福就花了很多钱。到了晚年,她开始倡导禁止杀生,四处游历,传播自己禁止杀生的思想,后来开始信佛。

1930年,48岁的吕碧城正式皈依佛门,成为居士,自称“宝莲”。从那以后,他致力于研究佛教。在经历了世间的一切之后,吕碧城眼中的世界平静而满足。1943年10月24日,吕碧城悄悄离开了这个世界,去了她内心向往的地方,身旁还有一份遗嘱:

如果我的肉体生命没有给我带来死亡,那就让我跳进火海化为灰烬,但我不想随风飘散,也不想分离我的骨灰,所以请把我的骨灰做成药丸扔进大海,让我在水中找到自由。

60岁,一个极其美丽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