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游戏化教学
一,正确理解游戏化教学
(1)游戏
我国学者丁海东在《论学前游戏》中认为,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境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内部有特定的心理体验,主动、自愿、独立、自由活动的儿童。
它有这样一些特征
首先,游戏是孩子独立、主动、自愿的活动。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征,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而产生的。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活动的需要,了解周围的世界,操纵物体,反复练习。游戏包括动作、活动、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可以自由移动。所以孩子愿意玩游戏,也容易在游戏中接受教育。
其次,游戏在想象的情境中反映了周围的生活。儿童游戏是社会性的,是对周围生活的反映,但不是对周围生活的复制,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的场景。
第三,游戏是让孩子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趣味性和娱乐性是游戏的重要特征。游戏符合孩子的需求,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所以能让孩子感到满足和快乐。他们可以通过操作材料和物品来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
第四,游戏是具体的。儿童游戏有主题情节、实物素材、具体活动、实际动作等。游戏的内容丰富灵活,这种具体性适合儿童的认知和心理活动,例如儿童的直观动作和具体形象,兴奋性大于对心理活动的无意控制。
第五,博弈包含正向约束。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不断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动作,发展坚持,学会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完成建构任务等。就这样,有人说,孩子玩游戏不是因为自由,而是因为在游戏中变得自由。
总之,分析和理解游戏的概念和特征,是幼儿教师正确有效地利用游戏作为教育和引导游戏的手段的前提。
(2)教学
关于教学,我国学者黄仁松是这样定义的: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班级为基本模式的班级、小组或集体活动,日常生活中有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分散的个体活动,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等。它们有机结合,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幼儿园教学不同于中小学教育。
首先,儿童通过拨弄、操作、观看、触摸、聆听来感受客观事物,从不同角度了解事物的外在特征,发现事物的变化和关系,获得感性经验。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活动,通过各种感官和肌肉运动,直接接触周围的世界、环境和物体,来认识事物和现象,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
其次,孩子通过互动和游戏,学会模仿老师、同龄人或周围熟悉的人的语言、表情、声调、技巧、行为等等,从而习得通俗易懂、力所能及的语言、道德行为、习惯和技能。所以,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通过正确的示范来学习,是幼儿园教学的另一个特点。
第三,幼儿时期的语言发展很快,可以很好地用来交流和学习。但这一时期的语言概括性还是很差,思维上有很大的具体性。孩子通过语言的学习,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东西。这里说的是口头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这也是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之一。
第四,孩子好奇心强,容易被外界的新想法刺激,引起探究和兴趣。然而,孩子们的兴趣并不持久。因此,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幼儿主动学习,鼓励和支持幼儿参与幼儿自发的探究学习活动。
第五,由于幼儿知识和经验不足,对具体形象的思维和注意力不稳定,抑制能力差,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和疲劳,幼儿园教育活动通过有趣的游戏、自己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和灵活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简单、有启发性的知识进行。
(三),教学的游戏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游戏和教学是现代幼儿教育实践的两个重要手段。它们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概念,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我们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更不能混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联系、融为一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教学的全部活动,将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入到各种游戏中,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符合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本质是让孩子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游戏化教学的特征
首先,游戏化教学的目标是隐性的。教学不同于游戏。它总是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适合大纲指南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孩子应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幼儿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成人化,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进校门之前就产生了厌学情绪。游戏化教学的目的是将教育目标适当隐藏,让孩子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游戏化的体验。
其次,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的核心是激发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在幼儿园教学实践过程中,幼儿往往利用游戏化教学情境即隐性教学环境的创设,来达到幼儿主动学习、喜欢学习的目的。
最后,游戏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完整游戏的引入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也是活动的方式。因此,教师经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此时的游戏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设计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可以在规定的教学时段内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寻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某个时间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比如猜灯谜引入活动,猜灯谜是一种游戏活动。有些游戏也可以用在教学的最后,巩固一些知识和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写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根据教育活动和教育内容恰当地选择游戏化教学策略,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第一,用俏皮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策略。这个设计主要是通过俏皮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老师在组织各种活动的时候经常会用这种语言: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嘉宾——图文宝宝,图文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其次,以想象的游戏组织活动。组织活动的时候,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有不同的设想。一种是角色的承担,比如老师在组织孩子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孩子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一种是想象剧情,从而将活动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活动中,老师想象一些情节,吸引孩子参与活动。比如美术活动中,蛋壳、贴纸、老师用这样一句话介绍活动。我们今天要去熊妈妈家,但是熊妈妈回家的路特别难走,特别颠簸。我们做什么呢然后带头帮熊妈妈铺路;一是想象场景。在生活和活动的组织上,老师经常带领孩子把周围的环境想象成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是鱼在海里游,一会儿是草,一会儿是鸡在草地上玩。这种想象的方式多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在这种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利用表演游戏的因素,从而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高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第三,通过玩游戏来组织活动。孩子们用各种材料,自己做各种小实验或者手工制品,然后用这些作品做游戏,这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另一种策略。这种活动可以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将材料放在相关的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出园前,在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中自行选择。设计这类活动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第四,以竞赛的形式组织活动。以竞赛的方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幼儿园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以竞赛的方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和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种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脱衣服比赛、叠被子比赛等培养生活能力的比赛,可以在个体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群体之间进行,让一些枯燥单调的活动变得好玩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
(2)运用生成策略,将创意游戏有机融入教学。
创意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何将它们有机地融入教学,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战略问题。创意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无法替代的,所以在幼儿园一天的活动中有专门的创意游戏时间。因为这类游戏的目的是隐含在过程中的,它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直接目的。因此,在幼儿园一天活动的安排中,往往被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称为延伸学习活动的区域性活动所取代。
从教学活动中生成游戏主要有两个渠道。一种是从文学活动中生成游戏,一种是从社会活动中生成游戏。孩子们常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从而产生新的游戏。这种游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学蝌蚪找妈妈后,孩子经常在游戏中模仿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剧情强、内容丰富、角色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的故事,产生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在社会活动中,孩子们经常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种教学活动是孩子产生角色游戏的另一个渠道,他们会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环境角色的理解。
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仍然是生成策略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关键。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教学与游戏自然有机地融合。
三、游戏化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游戏,这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和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首先要看它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采取相应的活动来完成。只有这样,游戏与教学才能有机融合、相互渗透,游戏的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体现游戏的价值。
第二,控制游戏时长。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小班儿童的注意力一般只有2-4分钟,中班3-8分钟,大班5-10分钟。我们在建构游戏时,一定要以此理论为依据,有效利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最佳时间,让孩子掌握重点内容。这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终极目标。
第三,孩子的终极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选择难度适当、符合儿童兴趣和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可以使儿童获得认知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同时,它可以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自己优势或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只有在尊重孩子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的前提下,才能让每个孩子得到发展,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和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但不能等同,更不能混淆。但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游戏教学以游戏为手段,将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隐藏起来,融入到各种游戏中,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获取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和幼儿园发展水平的有效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让孩子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老师要记住,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运用游戏化,一定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