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简介

福建土楼又被称为“客家土楼”,因为它们大多是由福建的客家人建造的。土楼起源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初和民国。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在未焙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砂质粘土和粘质砂,用夹芯板夯实,形成两层以上的房屋。

福建土楼有永定县的高贝土楼、洪坑土楼、楚溪土楼、项燕土楼、甄宓土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河坑土楼、桂楼、怀远土楼,华安县土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迪达村的二义楼,是中国圆石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土楼之王”、“国之瑰宝”。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著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作为福建客家引以为傲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加入了人的因素,堪称天、地、人结合的缩影。几十户几百人一起上一楼,体现了客家人群居和睦的家族传统。所以,一部土楼史就是一部农村家史。土楼的后裔往往不用家谱就能说出侃侃家族的起源。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