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塔的历史

崇圣寺三塔,在大理城西北角的乐盈峰下,矗立在规模宏大的崇圣寺前,号称“百夏千佛”。

三塔寺西临点苍山,东临洱海。你可以在几英里外的云层中看到它高耸的身影。走进宽敞的庭院,我看到三座塔楼相互矗立在中间(见封面照片)。

三塔,建于南诏丰祐年间(823 ~859),先建大塔,后建南北塔。根据传说,这三座塔是由唐代的工匠龚涛和易慧在大理设计和建造的。据《南诏野史》记载,塔上有65,438+065,438+000尊铜佛,用铜40,500多公斤,载重非凡。

崇圣寺历经地震和战乱,寺庙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三座佛塔巍然屹立。这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技艺,也反映了中原人民与云南边疆各族人民之间密切的文化联系。三塔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物,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三塔中的大塔,又名千寻塔,高69.13米,是一座16级的方砖密檐塔。除了重叠,都是白灰贴的,每层四面都有龛,正对着两个供佛像用的龛,另外两个龛是开窗。相邻两级窗口的方向交替错开,有利于塔内采光和通风。塔身配有木质骨架,通过楼梯可以到达顶层。

在唐、宋、元时期,游客经常登塔远眺,并在塔上题诗题字。在塔的四个角上,有一只铜铸的金翅鸟。相传,这种鸟可以压制洱海中的龙和妖怪。塔顶有金属宝塔、宝盖、宝顶、金鸡。

底部镶嵌着大理石上镌刻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是明初被朱元璋封为贵州公爵的穆英的后裔孙士杰所写。字体苍劲刚毅。南北塔均高43米,为10级八角砖塔,檐部密集。外部装饰为亭阁,每角有柱,每层有平座,四六层有棋局,屋檐下有浮雕窗。顶部有一座镀金宝塔,看起来非常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