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有灵魂吗?
人死后真的有灵魂吗?这是很多人都思考过或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对此,自古以来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是有灵魂的,死后灵魂依然存在;另一种观点否认灵魂的存在,认为人死后,一切都没了,死前的一切都成了浮云。
那么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呢?人死后灵魂存在吗?这篇文章想告诉你的是,科学的发展已经为灵魂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灵魂的概念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古老思想。
灵魂的概念起源于人类的远古时代,在早期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也有很大程度的体现。
圣经记载:“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这个神吹的调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灵魂。圣经的意思是,当一个人有了灵魂,他就是一个有意义的活人,否则他只是一堆肉,一个动物。
根据印度沿海穆利亚人的神话,在远古时代,地球一片混乱,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上帝刺在他们的背上,把他们的生命放在他们的身体里,上帝的指纹今天依然存在。上帝在人类祖先的身体里放了什么?很明显,那就是灵魂。
根据阿拉伯神话,上帝赋予泥塑以生命,并赋予其理想的灵魂。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土著的神话中也有记载,上帝在造人的时候给了人灵气。
纵观灵魂这个概念的出现,可以说在世界文化中是很有认同感的。换句话说,无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灵魂存在的观念,无论是古代的信仰还是古代的宗教;无论是在非洲还是亚洲;无论白人还是红人,灵魂论都是巧合产生的。
科学的发展为灵魂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灵魂概念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这一概念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化。然而,无论如何不同,如何变化,人类对灵魂的定义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致的,即它是指存在于人体内,但不同于人类物质体,在肉体死亡后仍能独立生存的生命体。
虽然自古以来就有关于灵魂存在的争论,但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由于宗教的巨大影响,相信灵魂存在的观念可以说是深入到了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的思想中。现代科学出现后,这个概念受到了科学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按照实证科学的标准,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真实的,而灵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可证明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所以,随着科学的日益繁荣,相信灵魂存在的人越来越少。
但问题是,经验科学虽然不能证明灵魂的存在,但也不能证明灵魂的不存在。既然不能证明这一点,又怎么能断定灵魂不存在呢?
可喜的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探索的深入,过去科学与灵魂的对立现在正在逐渐消解。今天,世界上仍然有很多科学家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也有很多科学家,包括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尖端科学家,认同灵魂存在的观点。他们通过自己的科学实验对灵魂的奥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明显的成果。
196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科学家约翰·阿克利(John Ackerley)教授在获奖论文中说:“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交流物质,这是灵魂的构成。人体内有一个非物质的‘我’,它控制着大脑,就像人脑指挥计算机一样,它让大脑中的脑神经细胞工作。这种非物质的‘知我’在物质大脑死亡后依然存在,依然可以有生命活动的形式,可以是不朽的。”
另一位英国著名科学家波普尔博士经过实验研究,完全同意阿克里教授的结论。白朴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独创的“科学正统的辩证体系”理论,至今仍被世界各国科学家所采用。他和阿克里都因其特殊的科学成就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英国基勒学院的麦凯博士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已知的理论和实验能够推翻阿克里博士和波普博士的生物灵魂理论。”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著名神经生物学家Sperry博士,因其分解人类大脑两个半球的详细功能理论,获得1981年诺贝尔医学奖。他说:“人的自我是一种全新的、必要的非物质,它只出现在具有复杂等级结构的物质大脑中,控制着大脑的每一部分,制约着100亿脑神经细胞机械功能的本能活动。”
世界著名数学家约翰·冯·纽曼博士曾经发明了精确的数学定理,为新兴的“量子科学”奠定了基础。他还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新理论:“人体可能有一个非物质的‘知我’来控制身体的大脑和遥控物质。”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神经病学和心理学系主任史蒂文森博士根据这位科学家的不朽理论,花了20多年的时间对灵魂的不朽和轮回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和论证,并发表了论述这一问题的著作。他说:“有确凿的科学实验和真实案例的证据,证实了古老的东方灵魂转世理论是真实的。”
65438年到097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神经生理学家艾克尔总结了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新观点:大脑的兴奋不等于精神和意识。他认为,人具有独立于大脑的“意识精神”,大脑只是它的物质工具。他说:“我们每个人在胚胎发育或婴儿期的某个时期,都具有非物质的思维和自我理解能力。这种人的‘灵魂’让我们具备了人的特性:意识、思维、爱。仇恨、恐惧等。”他推测非物质的“自我”在物质大脑死亡后仍然活着。
上述科学研究的大量成果足以说明,科学为灵魂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灵魂存在的科学证据:濒死体验
科学为灵魂的存在提供了多种证据,其中最具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是濒死体验,NDE)。
所谓“濒死体验”,是指死而复生的人,即心脏停止跳动或大脑停止运转的人复活,描述死亡瞬间的主观体验。
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记录了一个希腊士兵死后复活进入世界另一端的场景。研究表明,“濒死体验”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在古代,现在也是如此;不仅在东方,在西方也是如此。大量不同年龄、性别、民族、文化、职业、信仰的人都经历过这种经历。根据美国著名统计公司盖洛普公司的调查,估计仅在美国就有至少6.5438+03亿活着的成年人有过濒死经历,如果算上儿童,这个数字会更加可观。
目前,濒死体验现象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其中许多人在他们原来的研究领域表现突出。濒死研究的论文已经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和《濒死研究杂志》上。1978年,在一些学者的倡议下,国际濒死体验研究会正式成立。可以说,对这一神秘领域的科学研究方兴未艾。
现代对濒死体验的研究始于瑞士地质学家阿尔伯特·海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始研究濒死体验。
孟海喜欢爬山。有一次,在攀登阿尔卑斯山时,他被大风吹下了悬崖。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
“仿佛在离我有一段距离的舞台上,我以各种形象看到了我和我的整个过去。我把自己看成这部剧的主角。一切似乎都被天堂之光美化了,没有悲伤和焦虑,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对自己悲惨经历的记忆很清晰,但并不悲伤。没有了冲突和矛盾,冲突变成了爱情。高尚和谐的思想支配和统一个人印象。一种神圣的宁静感像美妙的音乐一样冲刷着我的灵魂。”
这段经历促使哈蒙德对许多有类似经历的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从建筑物上掉下来的建筑工人、差点淹死的渔民等等。在1892中,他在研究论文中提到,在他调查的30名跌倒幸存者中,95%的人表示他们在死亡的过程中感到平静和快乐。他还发现,他们的经历过程非常相似:许多快速的意识活动,对结果的超常预测能力,时间的弥漫意识,对生命的快速回顾,见证超自然的美丽,聆听天空中的仙乐——
“没有悲伤的痕迹,没有小危险中可能发生的大恐惧...没有紧张、绝望和痛苦,只有认真而深刻的接受;精神清明,活动高速。”
哈蒙的研究似乎是一种强大的催化剂,让许多研究者追随他的脚步。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死亡状态中醒来,并报告大量的濒死体验。无论体验者来自什么文化,处于什么时代,信仰什么宗教,濒死体验的内容和影响都是非常相似的。心理社会学家肯尼斯·莱因格(Kenneth Reinger)在对大量案例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基本上将濒死体验归纳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宁静和放松的。约有57%的人持这种观点,且大多适应性强。感觉自己在随风飘荡,在飘向黑暗的时候,感觉无比的平静,安详,放松。
第二阶段,意识逃离肉体。有这种意识的人占35%,他们大多觉得自己的意识飘在天花板上,在半空中。很多人也觉得自己的身体形象脱离了自己的身体,这种自我形象有时会回到自己的身体上。
第三阶段,穿越黑洞。持这种观点的人占23%。他们感觉自己被一股旋风吸进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在黑洞里飞速向前冲。我感觉我的身体被拉扯挤压。此时,他们的心情更加平静。
第四阶段,与亲朋好友相聚。在黑洞的尽头,有微弱的光在闪烁。当他们靠近这道光的时候,他们觉得这道光给了他们一份纯粹的爱。朋友和亲戚在洞口迎接他们。他们中有些人还活着,有些人已经去世了。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很高,五颜六色,有一个光环。这时,我生命中的重大经历在我眼前飞驰而过,其中大部分都是愉快而重要的事件。
第五阶段是与宇宙合一。持这种观点的人占10%。刹那间,他们觉得自己与宇宙融为一体,同时得到了最完美的爱情。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死亡状态中醒来,并报告大量的濒死体验。无论体验者来自什么文化,处于什么时代,信仰什么宗教,濒死体验的内容和影响都是非常相似的。有人质疑濒死体验的报道本质上是否是主观的个人体验,是否有客观可验证的依据可循?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教授肯尼斯·林(Kenneth Ring)博士回答说,“最客观、最可验证的数据是濒死体验中的出窍部分。人在体外会看到一些东西。这些事情可以由科学家来调查和验证。”例如,一位名叫Fred Schoonmake的医生报告说,他的一位女性患者在担任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圣卢克医院的心血管主任时有过灵魂出窍的经历。病人是盲人,但当他灵魂出窍时,他“看见”了房间里的十四个人。虽然她不能分辨颜色,但她在灵魂出窍时能“看见”物体,并能准确描述手术室里发生的事情。史酷比·梅克医生说就好像女病人真的看到了一样:她的描述完全符合事实(《生命的另一面:濒死体验探索》,伊芙琳·艾尔莎·埃塞·瓦拉里诺,1997,89-90页)。在生命的另一面:探索濒死体验现象.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可见,灵魂的出窍是一种可验证的客观存在,这为濒死体验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有被科学家验证的濒死体验,无一例外都发生在当事人经历了现代科学严格意义上的死亡之后。科学不承认灵魂的存在。按照它的观点,人死了就没有生命,死人活着也不可能有什么感觉。但濒死体验提供了完全相反的事实,它确凿地表明,人在死后仍然有感觉,而这种感觉显然不是也不可能来自于死去的肉体,而只能来自于肉体死亡后仍然存在的另一种生命体。这不就是自古以来人们所说的“魂”吗?
中国濒死体验研究
经过国外科学家几十年对濒死体验的研究,介绍濒死体验的书籍终于在中国出现。与此同时,中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研究濒死体验。
以下内容摘自天津安定医院院长、精神科专家冯志英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大众医学》第五期(1993)发表的论文。
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发生大地震,死亡24万余人,重伤16万余人。中国的医疗工作者调查了一些在1976唐山大地震中逃出来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被倒塌房屋砸伤并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半数以上的幸存者回忆说,自己遇险时并不害怕,但思维特别清晰,心情特别平静和释然,没有任何恐慌感;甚至有些人在这种危机中有某种欣喜或愉悦的感觉,觉得思维过程异常迅速,想象力丰富。这时候,人生的往事就像在放电影电视剧,一幕幕在脑海里快速翻转浮现,飞驰而过,内容多是令人愉悦的情节,如童年趣事、婚姻场景、工作成绩、获奖情况等等。这种现象被称为生活回顾或“全景记忆”。
唐山大地震时年仅23岁的刘姓女孩,被倒塌的房屋砸伤,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描述自己被救前的濒死体验,她说:我的思维特别清晰,思维明显加快。一些愉快的生活场景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闪过。我和小时候的朋友笑着调侃着,谈恋爱的喜悦,被工厂表彰的喜悦.....大多数都是愉快的生活场景。“她说,就在获救前几分钟奄奄一息的过程中,她体验到了一种人生的幸福和喜悦,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所以,虽然她腰部残废,一辈子都要坐轮椅,但每次回忆起当时的这种感觉,都更加坚定了她要活下去,活好的信心。
更有意思的是,将近一半的人有意识或灵魂与自己分离的感觉,觉得自己的形象与身体分离。有人将其比喻为“灵魂出壳”。他们强调自己功能的感觉是在身体之外的某个地方,而不是在大脑里,认为自己的肉体是没有生命的,没有思想的。一些记者甚至声称在他们身体外面的空气中或天花板上“看到”他们自己的影像。这个身外的自我形象也有一些生命体征,比如脉搏、呼吸等。,而且有时它能回到它的生理躯体或以某种方式与之相连。与其生理身体相比,体重轻,但身高年龄都一样。也有人说他当时的肉身并不健全,比如失聪或者缺了一个肢体,但真实的身体并没有这样的缺陷。一位受访者这样描述:“当时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分成了两部分。一个躺在床上,只是一个空壳,另一个是我自己的身体。它比空气还轻,在空中摇摆,感觉极其舒适。”
约1/3的人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们正在通过一个隧道或类似隧道的空间,有时会伴有一些奇怪的噪音和被拉扯或挤压的感觉,这种感觉被称为“隧道体验”。有些人仍然觉得在这黑暗的隧道中的旅程即将结束,他们看到了光明,“光明来了。”一位受访者表示,当时“就像一阵大风,飞沙走石,一个人都没有。你去哪儿了?”正在我着急的时候,一个大黑洞出现了。我走进去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害怕。洞里溅了好几层水。我走啊走。当我似乎看到了光,我迅速跑出洞外,再次看到了光。"
约65,438+0/4的受访者经历过“遇见”不真实的人或灵魂影像。这些非真人大多是已故的亲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进入非尘世领域共同生存;或活着的熟人或陌生人,似乎与他们重聚。其“灵魂”形象往往被一些人描述为一种“荣耀”,也有人将其视为宗教的“化身”。
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李这样回忆自己的濒死体验:“身体好像不再是自己的,下肢好像缺失了,身体的各个部分散落在空间里,然后好像沉入深渊,四周一片黑暗,我听到难以形容的莫名声音。这种感觉持续了大概半个小时。这时我开始回顾自己短暂的一生,但这些记忆纯粹是意识流,根本不受大脑支配。”
同一次地震的幸存者王(音译)说:“我迷迷糊糊地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看见一个穿着长袍和夹克的人站在我面前。”他一瘸一拐地向我走来。虽然离得很近,但是看不清脸,脸很模糊。他把我带进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我眼前一片漆黑,只觉得身体在不由自主地跟着他。在黑洞的尽头,我发现了一个有着金色墙壁的地下宫殿。那人进去报告,不一会儿,就听见有人说,让他先回家吧!这时,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躺在病床上,医生护士正在紧张地给我进行抢救。"
“做调查的研究人员从唐山大地震幸存者那里获得了81份有效调查数据,他们将这些数据分为40种类型:回顾自己的一生、意识与身体分离、失重感、身体陌生感、身体异常感、世界毁灭感、与宇宙融为一体感、时间停止感等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可以体验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官的共存。
虽然在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濒死体验调查中仅获得81份有效调查数据,但这确实是目前世界上濒死体验研究史上收集的最大样本。在81的被试中,有47人在濒死体验前后出现了人格变化。濒死体验思维特别清晰的人,性格多变温顺;而“遇到”非俗世的人或灵魂、思想或行为不受意识控制而受制于判断力的人,则是盲目乐观或焦虑。“死而复生”之后,大多数人对当时的濒死体验记忆犹新,十几二十年后依然难以忘怀。
显然,这些来自中国的发现与世界其他国家学者的发现惊人地相似。
死亡:两个世界的中转站?
几乎每个人都会问自己,我们除了肉体还有灵魂吗?人咽下最后一口气,灵魂还会继续活下去吗?
古代俄罗斯人通过观察人的生死,认为人体内的某种东西与呼吸有关,所以在俄语中“灵魂”和“呼吸”一词同根。澳大利亚土著也相信灵魂的存在。他们认为,当一个女人经过树木、岩石或动物时,她的灵魂就会进入她的胎儿。在亚洲、欧洲和美洲,人们也相信灵魂的存在。古埃及人也相信灵魂是身体的一部分。几乎每个宗教都有一句话,身体的一个器官对应灵魂。古巴比伦人认为灵魂在耳朵里,古犹太人认为灵魂在血液里,当然也有人认为灵魂占据了整个人体。
最近,灵魂在心中的说法得到了证实。俄罗斯《真理报》报道,美国底特律西奈医院的神经心理学家保罗·皮尔萨尔(Paul Pearsall)调查了140名心脏移植患者,并根据结果撰写了《心脏密码》一书。
皮索总结说,心是人的人格特征存在的地方;是心控制人脑,而不是人脑控制心。感觉、恐惧、梦想和想法都来自内心。心脏移植后,“灵魂”的记忆被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书中给出了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41岁的老人移植了一个19岁的女孩的心脏后,他原本冷静严肃的性格突然变得情绪化,大大咧咧。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纽约的舞蹈老师西尔维娅·克莱尔(Silvia Clair)在50岁时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后她想要的第一杯饮料竟然是啤酒。晚上她开始做一些关于一个叫T.L .的人的奇怪的梦,经过调查发现她的心脏是从一个叫T.L .的18岁老人身上移植过来的,他的亲戚说他最喜欢的饮料是啤酒。
1990结尾,轰动新闻——美国科学家称人的灵魂,他们发现人死后比生前体重减轻2.5~6.5克。当然,早在1915,就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当时科学家的结论是,人的灵魂是22.4克。
2001还有更精彩的研究。英国科学家山姆·帕尼尔和彼得·芬威克认为,即使在大脑停止运作后,人们的思想可能会继续移动。该研究包括63名患者,他们都在临床上经历过生死。但当时有56人对死亡毫无感觉,而另外7人则有清晰的记忆。谈及当时的感受,他们四个都说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很多,但都有不可思议的喜悦和宁静。他们还看到了神话中的光明、天使和圣人,讲述了在另一个世界呆了一段时间的经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人信仰宗教,其中有三人表示从未去过教堂。所以这些人的经历很难用宗教想象来解释。
英国科学家反驳了大脑因为缺氧而停止工作的传统观点,因为没有一个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氧含量显著降低的现象。
2001年,以皮姆·范·洛梅尔(Pim van Lommel)为首的三位荷兰学者也对临床死亡进行了研究,并将结果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他们的结论与英国科学家的相似。他们认为,人看到那些东西的那一刻,也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停止运作的那一刻,人的思想和大脑活动是分离的。
Lamamr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濒死体验。一个昏迷的病人被送进了病房。医生尽了最大努力,也没有叫醒他:他的大脑停止了运动,脑电波呈一条直线。但是医生决定使用插管来帮助喉咙和气管的呼吸。
在此过程中,患者的假牙被取出。一个小时后,病人的心脏终于跳动起来,血压也恢复正常。一周后,他竟然对护士说:“你应该知道我的托盘在哪里!你放在手推车的抽屉里!”他说,在他死亡的那一刻,他一直在观察它,甚至可以详细描述医生的行动。但是他非常害怕医生不再救他,所以他努力表现出他还活着。
荷兰科学家研究发现,女性对死亡的感觉比男性更强烈。大部分临床死亡经验强的患者,虽然当时抢救过来了,但一个月后还是死了。另外,盲人看到的和正常人看到的没有区别。
科学家总能找到永生的例子。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很容易接受死亡至少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