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乡愁——故乡的炮塔
丁建设
苏州墉桥夹沟镇,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地方。散文家张炳辉先生是夹沟人。虽然没有深挖夹沟和埇桥文化,但他做到了最好。但是,夹沟的文化生态似乎很脆弱。如果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及时抢救,我怕有一天我们会后悔。比如那些瞭望塔逐年减少,最多只有三座!
据考证,夹沟镇仅存三座碉楼,一座是孙寨碉楼,一座是龟山头碉楼,一座是张碉楼。那些散落在其他村落的瞭望塔,包括夹沟街上的上丁府,乃至万琴著名的王琴塔,都湮没在沧桑的历史长河中,或死于战火的烽火中,或成为破旧立新运动中的历史必然。
“东风暖柳枝,十里青山围沟。”说明夹沟的历史不仅风景如画,青山环绕,而且贼匪横行,尤其是夹沟的西部,山势巍峨起伏,形成了许多山寨,无数山王。秋冬季节,它们会偷偷下山,或糟蹋成熟的庄稼,或抢劫房屋。他们不时会把大户人家的妻女绑到山西吉才利一带,什么时候送赎金,什么时候释放她们。如果哪个家的黄花闺女不幸被土匪抓走,不知哪一天就会被喽啰抓走,成为寨夫人,百姓因此对土匪恨之入骨。
那时候的永安记不叫永安记,叫庄子,贼。黄的土匪以“除石头以外,什么都不要抢”为武器,经常骚扰百里人民。一些仍然健在的老人只要提起黄就心有余悸!很长一段时间,小偷横行,人们很难想出对策。于是,一些富户在村口建起了瞭望塔,既能登高远眺,又便于传递信号,居高临下,防备“国门”外的敌人。并且挖沟建村,花大钱买长枪短炮,组成联防村队,日夜巡逻。
炮塔都设计在三层。一楼用于驻军,二楼用于存放枪支弹药。屋顶有炮眼,配有土炮,用于观察和防御。建筑大概有14、5米高,所有的条状巨石都是实心的。每个建有炮塔的村庄都有自卫武器。他们白天种庄稼,晚上看家,像铁桶一样护着村子,保一方平安。后来邻村纷纷效仿,建起了越来越多的炮塔,以至于很多村落至今还保留着张楼、离娄、王楼、马楼、孙寨、翟伟、青龙村、下刘寨等名称。由此可见炮塔的防御功能有多强大!显然,炮塔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的守护神。当了望塔在这里时,人们会感到安全,晚上会睡得很好。了望塔是村庄团结的象征。有了这种团结,有了* * *抗敌的统一战线,再厉害的强盗也绝不会踏足村子。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炮塔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虽然历经沧桑,但炮塔仍在静静地陪伴着它的乡亲们。建国初期,在和平年代,几乎所有矗立在村头角落的炮塔都是作为村级政权的办公场所,角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那些“国有”村干部下乡收催种粮,把瞭望塔当一站。他们在风雨中来来去去,只有到了这里,才能找到温暖如家的港湾。当他们经过一天的辛苦劳作,从远处看到高高的瞭望塔时,他们看到了希望,获得了信心和力量。炮塔成了党和政府上传的宣传站,承载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功能。之所以选择角楼作为办公地点,是因为建国之初,国家一穷二白,一切都处于急需状态,根本不可能花钱建设村部。于是炮塔的作用被凸显出来,被认为是古为今用,别无选择。
孙寨炮楼位于孙寨村中心,坐北朝南,毗邻南北鲁管路。炮塔前是一个比较开阔的村落广场,是村民聚会讨论的地方。炮塔是孙寨地区最高最好的建筑。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父母曾经带着我和当时只有一岁的妹妹在孙宅的炮楼里住了一年多,在村民的帮助下熬过了饥荒。那时候妹妹还小,但是很懂事,很讨喜。她经常从一个雇主换到另一个雇主,交了许多好朋友。后来,随着父亲工作的变动,我们一家回到了老家...所以孙宅的瞭望塔,至今仍是姐姐念念不忘的乡愁。
今年春节期间,我抽空去了趟孙宅,看了看孙宅炮塔,随意拍了几张照片,还实地考察了炮塔内部。从外观上看,炮楼没有任何损坏的迹象,但建筑内部已经破败不堪,楼层之间的隔断梁已经脱落。如果不及时修复,不仅是安全隐患,还有倒塌的可能。
龟山头炮塔位于夹沟镇黄山村,东山头村十字路口。建设标准和质量高。由于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贡献,村民们对它爱护有加。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很少有人敢碰它。后来村里需要土地建学校,建村庄,造桥修大门等。,但村干部就是克服困难,尽力保护。从而成为炮塔文化的历史遗迹,让远方的游子有了一份乡愁,也为古老的龟山头增添了几分神秘,更具人文气息。一些去大五六、镇头寺旅游的城里人路过这里时,都会忍不住停下来拍个照,才愿意离开。
与孙寨和龟山头的碉楼相比,位于夹沟镇东南的张也有一座碉楼。由于地处偏僻,这里的瞭望塔相对不为人知,外人很少知道这里藏着一件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几年前,当我路过张时,我看到它仍然完好无损地站在路边,像一只捉到恶魔的钟馗,忠实地保护着村民的安全。
据说有瞭望塔的村庄一般都有寨子墙,就像有瞭望塔的城市有坚固的城墙一样,所以只有瞭望塔和寨子墙连在一起,才能形成一道易守难攻的坚固屏障。瞭望塔和村庄的城墙,再来一支不怕死的自卫武装,也算是铜墙铁壁了。据长辈说,我老家以前有个炮塔,还有个又高又长的围墙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和平模范村。只是角楼没那么高,庄上姓吴的人比较多,吴姓又是黄姓,所以村里就叫吴小楼子。至于寨子墙,毫无疑问,因为直到现在,老年人仍然称李庄为寨子!至于吴小楼子的瞭望塔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爷爷活着的时候没说,我也没问。现在没人知道我再问。
春节前夕,苏州著名作家徐汇来到家乡讲学,从山川河流、方言、服饰、婚丧习俗、风土人情、民歌农谚、交通运输、农耕传统等方面回答了什么是乡愁的问题。他听了之后,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我觉得真正的乡愁,应该是那些稀有的、日渐减少的历史遗存,或者说文化遗产。家乡除了炮塔,还有那些渐行渐远的老井、老屋、古桥、古树等等。虽然不是稀世珍宝,但却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人的无价财富。留住他们,既留住了几代人的乡愁,也留住了优秀的传统,传承了人类文明,对国家和人民都是莫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