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博物馆收藏的文物

目前馆藏文物706件,多为河源县出土和收藏,多为客家地区具有民俗特色的文物,以陶瓷、木刻、刺绣等为主要门类。广东省有一处文物保护单位:圭峰塔(南宋)及其附属文物“金华寺”,属于当地一个历史博物馆。基本展有河源市历史文物展、河源市恐龙化石展、河源市菊花石化石展、阮小贤烈士图片展。以上展览和龟峰塔金花寺常年开放。馆内四季常青,有“情人树”、“百榕树”、“雕塑恐龙”等奇花异草。

恐龙蛋

自从1996年3月河源市首次发现恐龙蛋并发布《关于保护恐龙蛋的通告》后,就连河源市的小学生都知道脚下的土地里有“宝藏”。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在河源市郊区2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11073恐龙蛋的18个巢穴。两年前,专家预测河源可能发现恐龙骨骼,河源博物馆馆长黄东几年来做了很多关于恐龙骨骼的梦。1999年7月23日中午,黄东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市民林德和报警称,在距离郊区5公里的黄沙村发现了几块骨头化石。黄东赶到现场,幸运地用锄头挖出了一条轰动的“新闻”。

恐龙骨骼化石

市民林德如的一次偶然发现,圆了河源人同时拥有恐龙蛋和恐龙骨化石的梦想。7月23日中午,1999,市民林德如在源城区东浦高塘黄沙村黄泥山发现几块散落的骨头化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迅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

5438+5年8月6日,化石标本经中国科学院古人类所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恐龙化石专家董志明鉴定。经确认,此次在河源发现的恐龙化石为约7000万年前的小型食肉兽脚亚目恐龙。

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专家董志明说,从出土的化石标本分析,它属于兽脚亚目恐龙,个体较小,长约两三米。这种恐龙生活在大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它用两条腿走路,吃肉,身体轻巧灵活。但现在还不能确定是不是这种恐龙的新物种,要等到整个化石被挖掘出来后才能确定。

海龟和海龟的化石

继恐龙骨骼化石的惊人发现之后,脊椎古生物学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种族——河源。1999年9月4日,河源市发现乌龟化石。这是白垩纪晚期的海龟化石。可能是陆栖龟,与发现的恐龙同时生活在脊椎动物古生物学中,约7000万年前。此类化石的发现为研究晚白垩世动物分布提供了实物证据,也直接丰富了河源的旅游资源。

菊花化石群落

这个神奇的菊石化石遗址发掘于河源市双江增坑。专家表示,这个菊石化石群落的个体直径一般为1-10 cm,其菊石为国内最大。

菊花石是一种古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在6500万年前与恐龙一起灭绝。河源双江增坑菊石生活在下侏罗统约1-85-1 -90亿年前。它有美丽的外壳,游于岭南浅水区,类似乌贼和鹦鹉螺,用触须捕食海洋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