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7型电力机车的发展历史
1980年代末,我国电气化铁路多为山区铁路,如宝成铁路、成渝铁路、贵昆铁路、石太铁路、鹰潭至厦门铁路等。这些铁路不仅有许多弯道,而且还有半径为250-350米的小弯道。当时国内电力机车主要是韶山1和韶山3型电力机车,均采用Co-Co轴式,导致轮缘和钢轨磨损严重。与Co-Co轴式相比,Bo-Bo-Bo轴式在半径小、弯道多的线路上优势更明显。为了研制适用于山区小半径曲线铁路的电力机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在1989中率先设立了“博—博—博轴式电力机车走行部研究”课题,对博—博轴式电力机车的动力性能、横向稳定性和粘着重量利用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随后向中国人民和铁道部汇报了研制博-博-博轴电力机车的情况,并得到了大力支持。首台韶山7型电力机车于2月30日1992+65438出厂,于1993年3月至1994年2月交付成都铁路局麻角坝机务段,在宝成铁路广元至成都段投入运营20万公里。根据第一台机车运用中发现的问题,对设计进行了12项改进,然后制造了第二台机车。1994年3月,第二辆韶山7型电力机车也在马角坝机务段投入65438+10万公里运行试验。
1994 65438+2月,两台机车均已完成运行考核。根据铁道部的安排,第一辆机车返回大同机车厂,其解体检查证明主要部件状况良好,第一辆机车按照第二辆机车的设计进行了12项的改进。第二辆机车于3月1995调入山西省,在北同蒲铁路大新至宁武段进行动态试验。之后转到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环线进行剩余型式试验。1995年9月,韶山7型电力机车正式通过部级技术鉴定,并于1996年开始批量生产。1997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批韶山7型电力机车于1996年9月隶属成都铁路局成都机务段,同年10月28日10投入运营。1997 65438+2月,南昆铁路投入运营,韶山7型电力机车开始大批量分配到昆明铁路局昆明机务段和柳州铁路局南宁机务段。同时,原分配到成都机务段的韶山7型机车全部转移到昆明机务段。
截至2007年,大同电力机车厂生产了113韶山7型电力机车。五台韶山7型电力机车(0080 ~ 0084)是韶山7C型快速客运电力机车的原型,由大同机车厂于1998年生产。虽然仍采用韶山7型机车的车体结构,但其电机、电气设备、牵引性能、车体涂装与韶山7C型机车几乎相同。建设速度120 km/h,轴重22吨,但没有机车供电插座。这5台机车出厂后,与首批2台韶山7C型电力机车样机一起,隶属于郑州铁路局Xi安机务段,于6月1998+10月投入陇海铁路运营考核,担任Xi安至宝鸡、Xi安至郑州的客运牵引任务。2001年后,Xi安机务段的韶山7型、韶山7C型电力机车逐步转入安康机务段,在向莆铁路、西康铁路投入使用。另外,2006年山西小六铁路公司订购了两台韶山7型机车,编号为8112和8113,已于2007年3月交付。
2007年8月,24辆韶山7型机车从昆明机务段调入南宁机务段,由柳州铁路局集中调配,作为南昆铁路长途跨局货运线路。2009年,昆明机务段剩余的韶山7型机车全部转入南宁机务段。2011,5台韶山7型机车从Xi安机务段调入南宁机务段;至此,南宁机务段拥有111韶山7型机车,山西小六铁路拥有2台韶山7型机车。